浅谈: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的贡献

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各诸侯国凭借自身的战斗力称霸一方,形成了七雄争霸的局面。在七国中,秦国实力不容小觑。

到了秦武王时期,秦国政治清明、国家富裕,秦惠文王更是为秦武王嬴荡留下了丰厚的家底。

但同时,秦惠文王时期也留下了一些外部隐患,好在秦武王嬴荡拥有极高的政治天分,加上从小熟读兵书、力大无穷。

秦惠文王

所以即位后的嬴荡处理起国家大事上也算游刃有余。

嬴荡性格好战、勇猛无比,在位期间开疆拓土,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那么他在位期间究竟为秦国做了哪些贡献?

在他的领导下,秦国的实力究竟有多强?

秦武王有哪些政治才能和政治手腕?

从嬴荡的谥号中的武字似乎可以看出,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

秦武王政治能力与军事能力并不比他的父亲秦惠文王差,也更加果决,善于用兵。在攻打宜阳、平叛蜀地等战争中全部大获全胜。

显示了极高的军事天赋。但这样一位君主却仅在位四年就因举鼎而亡。究竟是天妒英才还是意外之举?

嬴荡影视形象

如若秦武王未早亡,那么秦国统一天下的速度可能会提前更多。

天生神力秦武王

秦武王作为战国时期秦国的第二十七位国君,不仅拥有极强的政治手腕,也是战国有名的好战者。

秦武王天生神力,从小爱好比武,喜欢和勇士一起玩耍。为充分施展个人的武力值,在登上皇位后,秦武王重用乌获、孟说等人,并将其全部封为大官。

至秦孝公重用商鞅改革变法后,秦国各代国君励精图治,国内形势一片大好,到秦武王嬴荡即位,

秦国兵强马壮、家底殷实,在战国诸侯国中的各方面优势也愈加明显。此时的嬴荡迫切希望出兵攻打他国。

年轻有为的统治者嬴荡

制定攻打计划后,嬴荡将第一个目标锁定为韩国,一方面是因为韩国在六国中军事实力较弱,此时攻打韩国有着极大的优势。而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秦国如果想要统一六国,一定要拿下宜阳。

宜阳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秦国只要拿下宜阳,以后向东进攻才能更加顺畅,粮草供应也才能有保障。

从嬴荡选择韩国作为出兵的第一目标来说,他并非单纯的是一个勇夫,在政治方面也是有着正确的考量和谋略的。

尽管嬴荡想迫切的出兵,但也不是鲁莽之人,考虑到此次出兵不仅占线长,而且在进攻过程中极易受到赵国、魏国的威胁。

一旦两国联合从中作梗,那么此时此次计划便不能顺利实施。为此,嬴荡选择向左丞相和右丞相请教出兵的方案。

这里要说一说秦国设立左右丞相的原因。秦武王嬴荡即位后,根本未将其他六国放在眼中,他认为,其余六国无法与秦国相提并论,便计划与六国做出一定的区分。

为显示秦国的独特地位,秦武王提出修改官制,改相国为丞相,丞相又要分为左丞相和右丞相。

而之所以设立左右丞相,一面是为了区别六国,另一面则是以分权的方式,达到丞相之间相互制衡的目的。

而他的这一做法,后世竟然延续了一千多年之久,直到明朝,才将左右丞相制度彻底废除。

再来说一说,嬴荡向左右丞相请教出兵方案的结果,左丞相甘茂极为认可嬴荡出兵韩国的做法,认为只有将宜阳掌握在手中,才能打破韩国与魏国的同盟关系,让魏国与秦国重新建立联盟。

同时,将宜阳攻破后,秦国能够顺利将自己的疆域扩大到中原地区,以函谷关为屏障,极大的阻碍了六国进攻秦国的道路。

为兼并六国做出极大的贡献,而秦国距离一统天下的目标也就近了一步。

听了甘茂的话,嬴荡信心百倍,随即派遣甘茂出使魏国,游说魏国与秦国建立联盟

魏国看到秦国出兵韩国的决心,认为这确实是一个机会,在国家利益面前自然选择与秦国联盟。因而两国在息壤建立了同盟关系。

随后甘茂亲自领兵攻打韩国,而韩国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宜阳内有着充足的粮草,城池坚固,所以与韩国对峙五个月甘茂依然未能攻破宜阳。

此时嬴荡开始动摇,在甘茂的极力劝说下才打消了退兵的念头,选择全力支持甘茂。最终,甘茂终不负使命,顺利拿下宜阳。斩杀韩国将士近六万余人。

宜阳之战也成为嬴荡即位后所做出的第一个贡献、也是最为重要的贡献,这场战役为后来秦国横扫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嬴荡得到宜阳后,在以后的进攻中将更具有优势,北部可随时进攻赵国和燕国,而南部则可进攻楚国。战争的主动权完全落入秦国的手中。

蜀地尽管在秦惠文王时期便已归顺了秦国,但到嬴荡时期,蜀地陈壮再次欲以起兵,称霸一方。

因此,陈壮将蜀侯杀死后,便自立为王,不再听从秦国管束。而嬴荡是谁?他本就天生好战,一看陈壮居然敢再次兴兵作乱。

又岂能纵容姑息。

嬴荡得到蜀地叛乱的消息,即刻派甘茂和司马错赶赴蜀地,平定叛乱。

陈壮正洋洋得意,没想到秦军来得如此之快,而他竟毫无抵抗能力。

甘茂与司马错还未用尽权力,陈壮便已被俘。随后便将陈壮斩杀。

陈壮死后,蜀地再无叛乱,而蜀地不仅地处险要,更拥有着丰富的物产,收复蜀地后,秦国的后方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嬴荡颇具政治手腕,甚至将齐国、魏国、楚国、韩国以及越国全部玩弄于股掌之中。

嬴荡善用制衡之术,这也是他体现了他的外交能力。嬴荡选择与齐国、越国促进关系,建立同盟。

随后与齐国和越国展开对魏国与韩国的夹击,使得魏国和韩国两国毫无反抗之力。

为进一步制衡韩国和魏国,嬴荡选择分别与韩、魏两国达成盟约,进而稳住了魏国与韩国。

稳住大国后,暂时无后顾之忧的秦国选择进攻义渠等实力弱小的诸侯部落,在这些战争中全部获胜,秦国疆域进一步扩大,实力大增。

在宜阳之战后,嬴荡便想要试探东周,嬴荡试探东周的目的很简单,他是想看一看象征王权的九鼎。

九鼎据说是当前大禹将天下划为九州,九鼎的每一鼎代表着一州,因此,后人便将九鼎看作天下,夏商周也将九州当作国宝。

九鼎也就代表了国家的王权与政权,此时,嬴荡想要到东周看鼎,意图也相当明显,就是想要问鼎中原、一统天下。

所以,嬴荡便带着乌获等人前往东周,嬴荡达到洛阳,看到九鼎后十分兴奋。当即表示要举鼎。

嬴荡想要和手下的勇士孟贲比试举鼎,孟贲又是何人?他本是齐国人,也天生拥有着力大无穷的本事。

当他听说秦武王喜欢勇士,随即跑到秦国,果然,很快受到了嬴荡的赏识。

当他得知此鼎的重量时,即便自己是一个大力士,仍然是没有把握将它举起来的。

九鼎究竟有多重呢?守护九鼎的官吏告诉嬴荡九鼎的每一鼎都有千钧重。而千钧在当时则相当于三十斤。

每一鼎都这么重,可想九鼎一共有多重了。孟贲当即表示自己无法将此鼎举起。可见,孟贲对自己的实力是有多么的了解,也能够审时度势,绝不逞强。

而孟说一看孟贲不敢举鼎,为显示自己的力气,便表示愿意与嬴荡比试一番。

最终,孟说虽然将鼎举起半尺之高,但自己也累的双眼流下血泪。

群臣见此鼎不是一般的沉,便劝说嬴荡还是不要尝试了。但嬴荡只看到了孟说能够举鼎,根本没看到孟说的血泪。

执着于比试的秦武王一定要尝试一下。群臣看无法劝说,便不再多言。

嬴荡命人将绳索套在鼎耳的位置,挽起袖口,大喝一声,竟真的将九鼎真的举起来说。按说此时只要将鼎放下即可,便不会发生后面的惨事,但嬴荡非要再将此鼎挪动位置。

而这个时候的嬴荡已将力气耗尽,在挪动过程中九鼎不慎落地。

九鼎压在了嬴荡的脚上。嬴荡的足骨当即断裂。

最终,由于伤势过重,嬴荡甚至没有熬到第二天,当晚便去世了。去世时的嬴荡距离他登基仅仅四年。甚至在他去世前,还未有儿子或女儿。

嬴荡的去世可以算作意外,他本可以凭借自身的谋略和政治手腕助力秦国开疆扩土,甚至也许真的有问鼎中原的可能。

但因一意孤行,最终以这样的方式去世,令人惋惜的同时,也带着一丝不解。嬴荡拥有了天生神力、勇猛好战,对秦国强胜、加快统一有着极大的助益。

但成也勇猛、败也勇猛。最终举鼎而亡,结束了短暂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秦国   宜阳   魏国   东周   齐国   好战   丞相   韩国   勇猛   贡献   政治   秦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