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 从闯王到亡国之君的悲惨转折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虽然曾经一度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但是很快就被清军击败,灭亡了大顺政权。这样的结局,其实从李自成的团队成员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李自成的谋士,有的是明末落魄的举人,如牛金星(因犯罪被革去功名);有的是街头的算命先生,如宋献策。他们虽然有些谋略,但是缺乏政治经验和管理能力,也不受军民的尊重。

李自成的大将,有的是打铁出身的刘宗敏,有的是农民、牧羊人、驿卒等草根出身的人。他们虽然勇猛善战,但是缺乏文化和素养,也不懂得治理和安抚百姓。

李自成唯一一个有身份有才干的谋士,是明末举人李岩,他的父亲曾经是山东巡抚。李岩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建立了大顺政权的基本制度,也是李自成的亲信。可惜的是,李岩却在内讧中被李自成的部下所杀,李自成也没有保护他。

这样一个没有稳固根据地,没有忠诚团结,没有文治武功的农民政权,怎么能够长久呢?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早就告诉了后人,没有这些条件,就很难成功。李自成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只是依靠抢劫和杀戮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却没有想到如何建设和发展自己的政权。这样的政权,注定是短暂的,注定是失败的。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从占领北京到覆灭,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在这短暂的一年里,他先后在山海关和潼关两场关键的战役中败给了清军,从而失去了整个北方的控制。与之相比,明朝虽然腐朽无能,却能在二十六年的时间里抵挡住清军的进攻,将其困在辽东半岛。李自成的失败,不仅说明了他无法与清军抗衡,甚至连明朝都不如。

李自成的失败,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没有战略眼光,也没有军事才能。他的起义军,从一开始就是一群流寇,没有固定的根据地,没有稳定的后勤,没有正规的军纪,没有清晰的目标。他的军事行动,也是一味的攻城略地,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发展,没有注意到敌人的动向,没有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事实上,早在1638年,李自成就曾经在潼关南原之战中,被明军的孙传庭和洪承畴联手围歼,只剩下十八个骑兵逃出生天。这场惨败,本应该给他敲响警钟,让他改变流寇的作风,提高军事素质。然而,他并没有吸取教训,而是继续沿用旧有的方式,以为凭借人多势众,就能够一统天下。

他对清军的威胁,也是一直没有重视。清军自从1636年建立后,就在辽东半岛上展开了对明朝的连续进攻,造成了明朝的巨大损失,迫使明朝每年向清军缴纳大量的辽饷,以换取暂时的和平。这样的情况,李自成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却没有将清军视为自己的真正敌人,而是将矛头对准了明朝。

1644年4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就自满地称帝,没有及时巩固自己的统治,也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军队,而是沉迷于享乐,放纵于奢侈。他没有意识到,清军已经在辽东半岛集结了十几万的兵力,准备了第六次南下的行动。他也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清军的情报,甚至在清军到达山海关的时候,他还一无所知。

1644年5月,李自成在山海关之战中,遭到了清军的全面击败,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和装备,被迫撤退到北京。他没有及时组织反击,也没有及时撤离北京,而是在北京内部发生了内讧,导致了自己的权威和威信的下降。他也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明朝的情报,甚至在明朝的吴三桂投降清军的时候,他还一无所知。

1644年6月,李自成在北京之战中,被清军和明军的联合攻击,被迫放弃北京,逃往西南。他没有及时整顿自己的军队,也没有及时与西南的明朝残余势力和各地的起义军联合,而是在途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掠夺和杀戮,引起了民众的反感和抵抗。他也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清军的情报,甚至在清军追击他的时候,他还一无所知。

1645年1月,李自成在潼关之战中,再次遭到了清军的全面击败,失去了陕西的控制,被迫逃往湖北。他没有及时寻找新的根据地,也没有及时与湖广的起义军和明朝的张献忠联合,而是在途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无谓的战斗,消耗了自己的兵力和物力。他也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清军的情报,甚至在清军围剿他的时候,他还一无所知。

1645年5月,李自成在湖北的九宫山之战中,被清军的多路夹击,被彻底消灭,自己也被清军的一名小兵射杀。他没有及时保护自己的安全,也没有及时与自己的部下和亲信保持联系,而是在深山里游荡,没有任何的防备和警惕。他也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清军的情报,甚至在清军杀死他的时候,他还一无所知。

李自成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而且每一个错误,都是致命的。他没有战略眼光,没有军事才能,没有情报能力,没有政治智慧,没有人民支持,没有同盟力量,没有后续发展,没有自我改进,没有任何的优点和希望。他的大顺政权,也就是一个空有名号的泡沫,一触即破,不堪一击,没有任何的价值和意义。

李自成的评价,是基于他的历史事迹和不同的观点。他是一个失败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没有能力和智慧建立和维护一个稳定的政权,也没有能力和智慧抵抗外来的侵略,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和满清的入关。这一评价,有以下几个依据:

他没有战略眼光,没有军事才能,没有情报能力。他在攻占北京后,没有及时组织反击,也没有及时撤离北京,而是在北京内部发生了内讧,导致了自己的权威和威信的下降。他也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明朝的情报,甚至在明朝的吴三桂投降清军的时候,他还一无所知。

他在被迫放弃北京后,没有及时整顿自己的军队,也没有及时与西南的明朝残余势力和各地的起义军联合,而是在途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掠夺和杀戮,引起了民众的反感和抵抗。他也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清军的情报,甚至在清军追击他的时候,他还一无所知。他在被清军围剿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寻找新的根据地,也没有及时与湖广的起义军和明朝的张献忠联合,而是在途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无谓的战斗,消耗了自己的兵力和物力。他也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清军的情报,甚至在清军围剿他的时候,他还一无所知。

没有政治智慧,没有人民支持,没有同盟力量。他在攻占北京后,没有及时制定和实施一个合理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政策,而是采取了一些不切实际和不得人心的措施,如废除科举,废除八旗,废除官职,废除户籍,废除货币,废除商业,废除地方政府,废除军队,废除宗教,废除文化,废除一切。这些措施,不仅没有解决民间的疾苦,反而引起了各方的反对和抵制,使他失去了原本的支持者和盟友,也没有赢得新的支持者和盟友。他也没有能够团结和利用明朝的残余势力和各地的起义军,而是与他们发生了冲突和矛盾,使他陷入了孤立和被动的局面。

没有后续发展,没有自我改进,没有任何的优点和希望。他在攻占北京后,没有能够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权和社会秩序,而是陷入了混乱和无政府的状态。他也没有能够改变自己的性格和作风,而是继续了他的残暴和多疑的行为,对自己的部下和百姓进行了无情的杀戮和折磨。他也没有能够学习和借鉴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和教训,而是固执地坚持了他的错误和幻想。他也没有能够展现出任何的优点和希望,而是一直是一个失败和悲剧的象征。

综上所述,对李自成的评价,是一个失败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比不上老朱,注定成历史悲剧。这一评价,是基于他的历史事迹和不同的观点,也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确,欢迎评论区提出你的看法和反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闯王   辽东半岛   潼关   山海关   大顺   明朝   起义军   亡国   北京   所知   政权   悲惨   情报   李自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