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万载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万载位于赣西北边陲,地处“吴头楚尾”,素有“花炮之乡、有机大县、百合故里”的美誉。万载交通便利,昌栗、铜万宜高速,G220、G320国道穿境而过,半小时可达宜春明月山机场、宜春高铁站。属丘陵山区县,地理概貌为“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基本县情可谓“彩色、古色、红色、绿色”交相辉映。

历史沿革

万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1982年县文物普查工作队在仙源新市、下窝和榨树窝等处遗址中,采集到的大量的石斧、石碎、石碳、石刀、折肩罐、浅盘豆等陶器,经过考古专家的鉴定,这些文物与本省清江吴城商代遗址中发现的文物颇相类似,属于新石器时代印纹陶文化。。由此可见,距今4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劳动了。

夏禹时,分天下为9州(非行政区划),万载这块地方,属于扬州之域(《书·禹贡》)殷商时属吴国。战国初勾践灭吴,属越国。楚威王灭越,尽收吴故地,万载这地方便属楚国了。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普遍推行郡、县制度,分全国为36郡,万载属九江郡。(《辞海》)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豫章郡,设建成县,万载为建成县的属地。

西汉末年(公元9年),王莽改制,改豫章郡为九江郡,改建成县为多聚县,万载随同改属。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恢复豫章郡和建成县。中平中(184一189年),从建成县划出部分地方设置上蔡县,万载为上蔡县属地。

东汉末年,由于封建军阀的割据,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上蔡县处于孙吴的统治之下。孙吴黄武年间(222一229年),“于上蔡县分置阳乐县”。

然而有三种记载:一说,“于上蔡县分置阳乐县”(《寰宇记》);一说,“从上蔡、建成两县中析地而置”,(《光绪通志沿革表》);一说,“析建成地置阳乐”(《一统志》),但是,“如从建成之西境既析置上蔡,而阳乐又析上蔡之西境而置者,与建成中隔上蔡,其不相及明甚。”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阳乐县更名为康乐县(《宋书·州郡志》)。县人常说:康乐县系因谢灵运袭封康乐侯而得名。《县志·古迹》亦载:“康乐侯谢灵运读书处,一在县北四里,地名山峡,台上石砚犹存;一在邑北二里,地名厂塘。”好似谢灵运确曾读书于本县,而县名亦因此而得,实属谬误也。考《辞海》载:谢灵运(385-433年),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氏,东晋名将谢玄(343一388年)之孙,东晋政治家(曾任宰相)谢安(320-385年)之玄孙。因功袭封灵运为康乐侯。其封侯时间较康乐建县实晚了1百余年。《县志·古迹》亦云:“按灵运食封康乐侯,若尝至县集中,岂无一字,或慕其名而传其遗迹乎。”由此可见,康乐县並非因灵运之封康乐侯而得名也。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郡为州,康乐县并入建成县,隶属于洪州。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废州复郡,康乐仍属豫章郡建成县地。

唐武德五年(622年),复州废郡,高安建成改名,置靖州,复置阳乐县属之。七年州名更迭,初名乐州后改筠州,八年州废,阳乐并入高安,属洪州。《明一统志》载:误分阳乐、康乐为二,一属新昌、一属万载。所以新昌县亦列阳乐。据阳乐废县注:万载在新昌县西南,系唐朝所置之阳乐,非孙吴所置之阳乐也。如果以唐置阳乐属于新昌,则甚误也。

唐贞观时,分全国为10道,高安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江南道为东、西2道。置江南西道,治所在洪州(今南昌),高安属其领辖,並直属于镇南军。

五代杨吴时期,高安属杨行密的吴政权管辖。天佑间(904-918年),吴王分高安的万载乡置万载场,仍属洪州管辖。杨吴顺义元年(921年),分高安的进城、康乐、高侯、万载4乡置万载县,属洪州。万载之正式县名始于此。是因乡置县而得名,别无其他意义也。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分洪州高安县复置筠州,万载割隶筠州管辖。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将万载划归袁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万载县更名为建成县。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复名万载县,仍隶属于袁州。

元初万载隶袁州总管府,属湖南行省。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州为路,万载隶袁州路,属江西行省。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路为府,万载隶属于袁州府。

清代沿明制,万载隶属未变。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万载属江西军政府领辖。民国三年(1914年),改属庐陵道。十五年道废,直属于江西省。二十一年,划全省为13个行政区,万载属第8行政区。二十四年,缩改全省为8个行政区,万载改隶属于第2行政区。三十一年八月,改划为9个行政区,万载隶属未变。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万载大部分地方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组成部分之一,在这块土地上曾建立过县苏维埃政权,属湘鄂赣省管辖。

1949年7月16日(农历己丑六月二十一日),万载解放,7月21日成立县人民政府,万载县属袁州分区管辖(1950年9月分区改专区)。1952年9月改属南昌专区,1959年1月又改属宜春专区,1968年2月至1985年底宜春专区改宜春地区,万业归属未变。2000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春地区,改设宜春市,万载县属宜春市。

行政区划

1949年8月,废除保、甲,设区、村,全县成立城厢、株潭、罗城、潭埠、大桥、仙源6个区,188个村(街)。

1950年11月,撒村,全县设8个区、111个乡(街)。

1952年增设黄茅、白水、高村3个区,全县共设11个区;148个乡(街)。

1953年,撤白水区,其所属乡由潭埠区管辖,增设康乐镇。全县辖11个区(镇)、122个乡(镇、街)。至1956年6月底,所辖区(镇)、乡(街)未变。

1956年7月,撒区并乡,全县保留康乐镇(区级镇)和株潭、大桥镇(乡级镇)。将原117个老乡并为43个大乡,即马步、鹅峰、泉江、新民、高城、里山、奇枫、上源、山溪、黄源、柏树、赤兴、中玻、潭埠、茵果、劳林、白水、漆田、岭东、枣木、石塘、后楼、同胜、罗城、卢洲、麻田、三兴、白良、茭潮、建华、万岁、店下、三和、棉土、高桥、仙源、东江、新市、槽头、高村、锦源、上西、竹源。

1958年10月以后,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名称,改为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初期全县划为康乐、鹅蜂、马步、高城、大桥、潭埠、株潭、黄茅、仙源、三兴、罗城、高村12个人民公社、311个生产大队、2513个生产队。

1959年,三兴、罗城公社合并,称东风人民公社。增赤兴、茭湖、白良、白水四个公社,全县共辖15个公社。

1961年调整公社规模,全县设康乐、鹅蜂、马步、高城、奇枫、大桥、柏树、赤兴、仙源、槽头、潭埠、株源、岭东、白水、黄茅、金钟、三兴、麻田、罗城、白良、茭湖、高村、锦源、西坑等24个公社,九龙、官元山2个垦殖场,共465个生产大队(含康乐的河西、东大、新前管理区)。

1963年株潭公社改为株潭区,数销大队建置,下设株潭镇和红星、石塘、长和、枣木、获富、后橙、亭下、同胜、上坊、车酸等10个小公社。1968年恢复株潭公社和大队建置。

1970年至1982年,全县糖18个公社(镇)、195个生产大队、3005个生产队。1983年止,全县共有公社(镇,场)19个、生产大队(居委会)204个、生产队3307个。

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县以下按乡(镇)、村、组设置。1985年底,全县有乡(镇)19个、村民(居民)委员会223个、村民(居民)小组3973个。

1989年8月5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调整廉乐镇与鹅峰乡、马步乡的行政区域范围,即将鹅峰乡的里泉、东升、鹅峰、福星村和马步乡的马步、兴联村成建制划归康乐镇管辖。

1991年11月,黄茅乡撤乡设镇。

1995年10月,潭埠乡撒乡设镇。

2000年2月,双桥、三兴、罗城3个乡撤乡设镇。

2000年12月,高村乡撤乡设镇。

2001年11月15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西坑乡,成建制划归高村镇管辖;撤销官元山乡,成建制划归仙源乡管辖;撒销九龙庙乡,成建制划归罗城慎管辖。

2003年8月19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康乐镇建制,设康乐街道办事处。2001年11月5日,原九龙庙乡坳下村划归高村镇与严田村合并。2002年7月1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将康乐镇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务前、下街、学前、新街、金三角9个居委会调整为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务前、金三角6个社区居委会。

2003年8月27日,黄茅镇高桥村与大土村合并,合并后取名为大土村;棉土村与南江村合并,合并后取名为南江村。潭埠镇上冲村与新田村合并,合并后取名为新田村;龙岩村与昌集村合并,合并后取名为昌集村;茶托村与潭埠村合井,合并后取名为潭埠村。双桥镇龙溪村、柏树村、上石村合并为一个村,合并后取名为柏树村;龙田村、僧桥村、山口村、蔺桥村、周家村合并为一个村,合并后取名为龙田村。高村镇梅洞村与小洞村合并,合并后取名为双洞村;新坪村与新井村合并,合并后取名为同心村;西坑村与清泉村合并,合并后取名为西坑村;黎源村与窗前村合并,合并后取名为黎源村。鹅峰乡石笋村与多江村合并,合并后取名为多江村。马步乡石笏村与洞口村合并,合并后取名为洞口村。赤兴乡书堂村,杨山村、岩前村、排上村、大源村合并为一个村,合并后取名为书堂村。白水多罗桥村与新槽村合并,合并后取名为罗桥村;枫新村、潭前村、永新村合并为一个村,合并后取名为永新村;梅新村与文义村合并,合并后取名为文义村。茭湖乡撒销繁荣村,将原繁荣村漂背村民小组、上测村民小组,岭背村民小组、牌坊村民小组、朝阳村民小组、下保村民小组、中保村民小组、黄河村民小组、南上村民小组合并为槽头村,大坳村民小组并人谢溪村,干前村民小组并人菱湖村。高城乡贯前村与复胜村合并,合并后取名为复胜村。岭东乡楼做村与柴田村合并,合并后取名为柴田村。仙源乡山枣村与新市村合并,合并后取名为新市村;界岭村与株木村合并,合并后取名为株木村。康乐街道江口村与里泉村合并,合并后取名为里泉村。

2005年,全县共有乡、镇、街道17个;村民委员会181个;居委会15个,其中康乐街道有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务前、金三角6个居委会,黄茅、株潭、潭埠、双桥、三兴、罗城、高村7个慎各1个居委会,白良乡、葵湖乡各1个居委会:村民小组3366个。

2011年万载县辖康乐街道办事处、株潭镇、黄茅镇、潭埠镇、双桥镇、三兴镇、罗城镇、高村镇、高城镇、白良镇和鹅峰乡、马步乡、赤兴乡、岭东乡、白水乡、仙源乡、茭湖乡等9镇7乡1街道办,181个行政村,19个居委会,3360个村民小组。县城驻地康乐街道。

2020年年底,万载县设有9个镇7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是黄茅镇、株潭镇、潭埠镇、双桥镇、三兴镇、高村镇、罗城镇、高城镇、白良镇、茭湖乡、白水乡、仙源乡、赤兴乡、鹅峰乡、马步乡、岭东乡、康乐街道办事处,共有181个村23个社区。

2022年全县国土面积1719平方公里,辖9镇7乡1街道,181个村,25个居委会,335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2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万载县   上蔡县   万载   高安   宜春   白水   江西省   马步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全县   村民   小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