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军寨隐士庄-李二曲在富平

文/康凯鹏

(一)

富平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乃兵家必争之地,自古有“周览形胜甲关辅”之誉。

出富平县城,沿新修的富龙公路东行二公里,坐落着一个叫军寨的村子。这里地处浮山之阳,卤川北畔,原本属王寮镇,2015年乡镇合并后,现归属流曲镇管辖。在散布富平的268个行政村中,军寨村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辈辈相传的故事,成为县域闻名的古村老堡。

军寨村早先叫翟大堡。南宋初年,这里发生了宋金大战,宋朝军队曾安营扎寨于此,后来便易名军寨村。而在军寨村周边,还派生出纳衣、集粮、兴户、报事口等与这次战争紧密相关的村堡名称。这场战争及其双方主帅张浚和金兀术,不仅记载于各个版本的《富平县志》,在《宋史》《金史》里也皆有重重一笔。

张浚是唐代宰相张九龄之弟九皋之后裔,在南宋朝廷也是著名将帅,数十年屡立战功,时任川陕宣抚处置使。不看史书,许多人对张浚相对生疏,但一提到金兀术则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金兀术当年曾与岳飞大战而屡屡败北,但这并不影响他响当当的威名。他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本名宗弼,女真名为兀术,俗称金兀术,是宋金对峙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靖康元年(1126),金国破北宋都城汴京,俘获徽、钦二帝,灭掉了北宋。同年五月一日,康王赵构继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史称南宋。按当时形势,金国处于战略攻势,南宋处于守势。南宋建炎四年(1130),即金国天会八年九月,完颜宗辅带兵转战陕西,进兵洛水,以娄室、宗弼分别为左、右翼督统,两路兵马并进合击。南宋主帅张浚则坐镇邠州督战,他以刘锡为帅,集结了刘锜、赵哲、吴玠等将领统率数倍于金国的40余万大军,兵分五路,集结于富平浮原之阳,以层层包围之势,将与金军在富平展开决战,拉开了“富平之战”序幕。

两军将领都是名不虚传之辈,狭路相逢勇者胜,宋金两军对垒富平,必是一场恶战。战役中,宋军把金兀术统率的一路兵马作为进攻的重点,攻势凶猛,兀术军被重重包围,从中午战至黄昏,力战而不却,也极大地牵制了宋军的主力,为扭转战局赢得了时间。据史书记载,当时,金将赤盏晖已全军覆没,大将韩常被射伤一目,死战不退。金将完颜娄室偶然发现宋军的薄弱处在赵哲统率的一路兵马,于是以其所率的所有精锐骑兵冲击赵军,赵军一触即溃,娄室与兀术合兵掩杀,金军士气大振,致使南宋号称的40万大军顷刻土崩瓦解。金军乘胜追击,以少胜多,取得了富平之战的胜利。

这场战争,一方面由于宋军张浚自恃强大,判断失误,没有利用敌弱我强,且敌军兵分两路的失误,果断发动攻击,贻误战机。另一方面,也由于金兀术的剽悍勇猛,牵制了宋军主力,最终以金国大胜而结束,南宋尽失陕西五路大部分地区。

(二)

战争虽已结束,可当时的血腥场面却挥之不去,被当地人口口相传,从宋到金,从元到明,不知不觉六百余年。清代康熙年间,在富平知县郭传芳的筹措下,素有关中三李之首称的周至李二曲寓居军寨,经过五年时间,终于将当年那个战争遗迹蜕变成为久负盛名、书香浓郁的讲学之地。

众所周知,明末清初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段,农民起义,改朝换代,征战未休,老百姓长期处于水深火热的殃祸之中。康熙初年,许多明代移民仍对清廷深怀排斥,皇帝玄烨为了巩固大清基业,向汉人广布德泽,屡令官员推荐硕学鸿儒入仕,只求达到收拢人心、为己所用的目的。

李颙,字中孚,周至人,以理学名世,学者称“二曲先生”。他身为前明遗民,坚守气节,绝不在个人出处上丧失志节。他在周至经历了当地征荐而严拒不就的风波后,决意闭门谢客,不与世民往来,一心只想著书立说,弘扬关学。恰时,他的好友张梦椒迁升陕西总兵,知交郭传芳也由咸宁改任富平县知县。郭知县尊贤养贤,其意更诚。两人听说李二曲正筹思避难,立刻派人前往迎接,盼他来富平静修。于是,康熙十四年(1675)八月,四十九岁的李二曲携家带口来到富平。初来乍到,郭知县就对李二曲举行了隆重的迎接仪式,然而李二曲实在不习惯富平县城——窑桥寨的嘈杂和喧嚣。两难之际,军寨堡的孟舆脉想向二曲先生从学,遂邀请先生居住他家,只求能朝夕赐教。

孟舆脉一下子解决了郭知县和恩师二曲的忧虑。郭知县又出资帮忙,孟舆脉在他的宅院旁边新建了一栋别墅。只因二曲素喜寂静,厌恶烦嚣,平日也竭力谢绝世俗的应酬,更不曾主动踏进县署一步,遂给别墅题名拟山堂,军寨村也逐渐有了隐士庄的称誉。直至康熙十八年(1679)八月,李二曲返回周至老家,他在富平共呆了四年时间。

(三)

李二曲在富平期间,依然秉承己志,隐居隐士庄拟山堂,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据《李二曲年谱》记载,这段时间,鸿儒李因笃及其弟李因材常以宗弟的身份前来侍奉。同时,富平及周边慕学之士登门者络绎不绝。对于外地访客,李二曲多不接见,而作为富平本地士子,他若觉着合适,则收为生徒,早晚授习。

下面所列几位,就是二曲先生几位学生的简单情况,这也是笔者查阅樊增祥知县所编纂《富平县志》(清代光绪版)的小小收获。

成言,字默之,因家居卤川,遂以卤川为号。成言贫而有志气,耻于为人师表,他从学于二曲先生,深悟宋明理学之精髓。二曲先生病殁后,他甚至亲赴周至茔地,为先生服丧三年。后来他还讲学于泾川,弘扬关学,当地官士对成言的卓越才学由衷佩服,常随他学习的官吏竟有三十多人。成言一生著有《大易》《四书》《易简》《成氏家训》及《一贯图》等书。

一介布衣乔尔斗,号漆滨,县南牛村堡人。他少有志节,一生好学,二曲先生十分欣赏他“贫而无谄”的性格,经常与他讲授关理学问。乔尔斗在学业上也颇有建树,主要著作有《博约说》《孔颜所乐论》《四书辩难》及诸杂文,无奈因战乱灾祸,至今已经无存,堪为憾事。

窦人龙,字仲永,号默斋,富平窦村堡人。他赋性纯明,不慕荣利,年少即习应举之学,不久厌而弃之,后潜心于宋明理学,精通经史。先生一见窦人龙,赞赏他“厚重沉潜,可与入道”,遂即收其为徒。窦人龙虔诚求教,深得二曲之学及其秉性。

杨贻清,字白公,号介庵,诸生。他侍奉继母以孝名扬乡里。程凤仪,字虞包,明季庠生,精研关闽濂洛之学。他们经常与李二曲、李因笃、李雪木同游,富平镜波园、宝峰寺经常留有他们的身影。

当然,在二曲先生的诸多高足之中,惠龗嗣不得不提。龗嗣天性至孝,尤以文学见长。他康熙辛未(1691)考中进士,后授通海县知县,善政很多,颇具影响。他虽常侍二曲先生左右,只因年代久远难以考据,由他辑录的《二曲富平问答》,在富平学子之间广为流传,虽然仅仅六七千字,或有挂一漏万之嫌,但其价值与孔子《论语》可以媲美,成为学者研究李二曲在富平的重要资料。

(四)

二曲先生在富平学生故然不少,但是仅凭这些,立马会失去他在富平的分量。他在隐士庄拟山堂期间,除了讲学授徒,还有国内许多硕儒巨擘也被他吸引,纷纷莅临,着实是群贤毕至,令富平增辉而载誉千古。

康熙十五年(1676)四月,正是初夏时节,陕西总兵张梦椒年老染疾,辞官而回雁门老家。临行前特意绕道富平,与二曲先生、郭传芳道别,他还赠予先生钱物,一再叮嘱郭知县厚待二曲,并一再约定,等秋季天气转凉时再来富平。无奈张总兵回家不久竟然病故,二曲听后无比哀伤,除了捎书带信吊唁,安慰张总兵遗孤,还亲自在拟山堂设立灵牌拜祭故人。

康熙十六年(1677)深秋九月,华阴王弘撰前来拜访他。隔了月余,顾炎武又从江南赶来,月余别去。他在山西待了三两个月,翌春又南下富平。再隔了一年,傅青主光临富平,拜会了二曲、因笃二位贤弟。

这里顺便把这里提到的几位简单介绍一下,免得这些人物让读者诸君觉得唐突。

顾炎武(1613—1682),字忠清、宁人,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也就是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那位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反清复明志士。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学问渊博,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的"开山始祖"。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

傅山(1607—1684),也就是梁羽生《七剑下天山》中那位剑侠傅青主的原型。傅山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山西太原人,是明清之际闻名于世的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他一生推崇老庄之学,尤重庄学,后来加入道教,自称老庄之徒。他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顾炎武十分敬佩其志节。傅青主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

王弘撰(1622—1702),字文修,号太华山史,华阴人。世居华山,博学工书,对书画金石精鉴别。他也像当时许多晚明士子一样,秉持反清复明之志。康熙十七年荐博学鸿词,坚辞不就。他的成就颇多,在理学、史学、易学研究以及诗词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成就。得到了顾炎武、傅山等友人的高度赞许。顾炎武曾称他为“关中声气之领袖”。

(五)

康熙十七年(1678)夏,还发生了一件震惊省厅的事情。

如前文所述,康熙皇帝为了巩固他的铁桶江山,向汉人广布德泽,屡令各地官员推荐硕学鸿儒入仕。这时,兵部主政房廷祯又以“海内真儒”将二曲先生推荐与朝廷。二曲早已厌恶入仕,再次以身患顽疾坚决推辞。然而这已不是第一次,上面根本不听,他被人从富平抬到西安荐福寺,依然绝食五日,力辞不就。最终,总督知道这着实不是强求之事,否则二曲先生会有性命之忧,将惹得关中士子民愤群起,不得不以病重为由搪塞敷衍。

这一事件后,二曲先生准备回老家周至,本来去意已定,可富平当地的士子,包括军寨一带的百姓都极力挽留。最后,他不得不应承下来,直到次年中秋时节,才西返周至。

陕西巡抚鄂善自康熙九年任职以来,一直关心关注着二曲先生。康熙十八(1679)七月,鄂善解职陕西巡抚,准备回京之际,特意绕道富平,拜见这位硕儒旧交,两人在拟山堂二曲卧室中盘桓畅谈竟达二日,一时传为佳话。当他得知二曲先生已有西归周至之意,又给他捐赠钱物以作盘费。

李因笃在《受祺堂文集》中有文记载,“前郭明府(传芳)迎兄二曲征君寓邑东偏,母数就视,谓不孝曰:‘尔兄大贤,当做事之。’”二曲为李因笃母亲的幕志铭也记载:“前此颙以终南播氛,避乱频山。太孺人(李因笃母田氏)率阖眷出见,令因笃偕弟若子朝夕严待,恩勤有加。”可见李因笃的母亲田氏也是一位善于教子的贤德母亲。李因笃和兄弟李因材在其母的严厉要求下,经常前来敬侍二曲左右,与二曲谈学交游,相契投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年中也有两位旧友的来访给二曲带来一些愉悦。九月十九日,王弘撰为悼唁亡友朱廷环来到富平。王弘撰知道二曲先生轻易不出家门,便欣然而往。二人围绕理学的“格物”“博约”“动静”的思想进行研讨,论学甚欢。王弘撰曾评价二曲先生说,“中孚天资高明,学识深渊,近代之好古笃行者,罕见甚匹”。王弘撰恪守朱子之学,二曲先生延续阳明理政,这次讨论二人的思想虽有分歧,感情却日益深厚。

王弘撰离开后不久,顾炎武也践约前来拜访。当时已是冬季,郭知县闻知顾炎武来富平,在离城二十里外相迎。顾炎武来到军寨隐士庄二曲家中,旧友重逢,分外高兴,顾炎武甚至径直来到二曲的卧室,话叙友谊,谈论学术时事,常常通宵达旦。

顾炎武这次来富平,与李二曲、李因笃、郭传芳等人谈论十分投机,更加深了彼此的友谊。因此,顾炎武离开后又十分挂牵。于是在次年春天再次来到富平,并且居住了长达半年之久。半年中,二曲与顾炎武两位大学者,开始了更为密切的交往,经常论学辩难。这次最有影响的辩论莫过于二人关于儒家“体用”思想的论辩。

(六)

康熙十七年(1678),二曲流寓富平已经三年。三年中,他足不出户,闭门谢客。这三年中,他经历了张梦椒、骆钟麟两位友人的去世,一度悲伤衰恸;也经历了王弘撰、顾炎武等友人的来访,一度愉悦不已。总体上看,二曲在富平的生活是极为平静的,他既没有像在周至时存在诸多嫉恨,也减少了拜访者的不断骚扰,主要时间是与部分好友交流探讨。然而,至康熙十七年,二曲闲适的生活再一次被惊扰。

这次征召比以往来得更为严厉、更为猛烈,二曲与其友人王弘撰、李因笃均受到地方官员的举荐,王弘撰以疾力辞,遭到拒绝,又拖延不得,只好应召。但到了京城后,王弘撰即寓住在城西的昊天寺内,以老病辞绝,且拒不参加考试,最终得以解脱。李因笃虽然也入京城,而且次年(1679)三月还参加了考试,被授为翰林院检讨,但他在授职后,坚决以母老孤丁,无所依托为由,先后上疏陈情了三十七次,终于获得康熙皇帝准许离京返乡。

二曲同样面临着王弘撰、李因笃一样的处境,但是他坚守志节与其耿直的性情,似乎比王弘撰、李因笃更加抵制应召,因而也遭受了更多的折磨。事实上,康熙十二年(1673)鄂善推荐他时,他就以身患疫病为借口予以辞绝。当时朝廷也下达了“疾痊起送”的旨意。这次,陕西兵部主政的房廷祯以“海内真儒”的名义向朝廷推荐了二曲。房廷祯极力褒扬二曲,认为他是三辅中最杰出的真儒。应荐檄文很快传到富平,二曲再次陷入困境,他以疾笃辞。郭知县也为他写文禀明原因,及时上书辩解,恳请赦免二曲。可是,二人的努力不仅遭到拒绝,他们派人将二曲强行抬起应征。二曲先生绝食以待,陕西总督哈占、巡抚杭爱命西安府尹一起前来动二曲应征。二曲长卧病,神色凝重,坚决“以第不能就程辞”。

四川总督周有德以及二曲在西安的一些旧友及爱戴敬仰二曲的缙绅闻风赶来以“明哲保身”劝告,他则“闭目不答,遂绝食”。面对众人劝告、哈占的威胁,二曲淡然一笑,丝毫不为之动摇。他对守候身旁的李因笃说:“人生终有一死,惟患死不得所耳。今日乃吾死所也!”话毕,便向李因笃、李慎言及前来照顾的门人托付后事。二曲坚决的意志及其绝食的举动,惊动了整个陕西士林,也使总督哈占等各级官员产生了敬畏之感,甚至害怕因自己参与逼追而给带来恶名,才不得不再一次妥协。

(七)

康熙十八年(1679)二月初五,二曲为了避免郭传芳、李因笃等人的挽留,让家人悄然打点好,并先回周至。然而,二曲返乡的消息便传到郭知县那里。郭知县立刻赶来挽留。二曲在军寨仅有四年,而且经常闭门谢客,但是深受军寨百姓的尊重。二曲之家亦当与阖寨邻居相处得十分融洽,因此二曲的突然离去必然让这些朴实敦厚的乡邻们感到失落和惋惜,“阖寨居百余人拥人跪留,号泣不起”二曲见状,知道一时无法拒绝郭知县和乡邻们的真挚挽留,不得不答应暂留一段日子再回周至。

在二曲留下暂住的日子,著名学者傅山在郭传芳的邀请下来到富平,拜访了二曲。据清人丁宝铨《傅青主先生年谱》记载:“(康熙)十八年……秋(傅山)再游关中,富平令郭九芝(传芳)迎先生至署。”

至是年八月,二曲再次决定返乡。此次,郭知县及军寨乡邻考虑到二曲思乡心切,不便再加挽留,争相款待饯行。可见,四年来,军寨百姓和二曲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历年纪略》记载了当时感人的送别场面:“是日,少泣送,声震原野。郭公肃舆发役卫送,道左分袂,悲不自胜。镇将亦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远送,遣兵以护。绅士缱绻(情意深笃,难以分舍)依恋,费赋长篇惜别。”“费赋长篇惜别”即学者费尚彬作赋送别,其中云:“四载频阳客,千秋启铎人。忽然怀故士,果尔发行尘。后谊通神听,清操彻上旻。天卿入户别,星宰饯卮陈。过化留泾野,遗徽绕渭滨。水峙关中岳,常切海内榛。烟岚深邃处,即拟谒钩纶。”可见,在富平四年,二曲成为富平人心目中向往的大儒,受到了官绅、乡人的尊重和帮助。

二曲先生西返周至,隐士庄拟山堂却留了下来,成为军寨历史上一个新的标记,使这个充满血腥记忆的古战场带来了一缕春风,继而完成华丽转身,一度成为富平最著名的讲学之所,学术勃发之地。

注:本文写作中,曾参阅“关学文库系列”中的《李因笃集》《李颙集》《王弘撰集》、高春艳《李因笃评传》、张波《李颙评传》、赵馥洁《关学精神论》、刘学智《关学思想史》、及清代樊增祥纂修版《富平县志》等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富平   士子   鸿儒   周至   关中   知县   隐士   陕西   南宋   理学   康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