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篇-三哥为何总和我们过不去?

趁着近期三哥在G20上的这波翻车,汤米就来聊一聊中印恩怨的梗吧。



1.印度至今都没能进入全面工业化,症结其实是在“驭民问题”上,也可以理解为中央集权问题。




国父甘地的“非暴力,不结盟”政策就是典型的山药蛋子和稀泥,如此自宫练剑的结果就是,印度虽然从英国殖民者手里争取到了独立,但也给自己落下了不举的病根,各中积弊直接影响至今,这次数十万印度农民因不服莫迪的农业改革而直接围攻新德里就是证明。






2.“驭民”的实质其实就是通过激发人口红利来促使国家进步,这点在我们所熟知的“商鞅变法”基本一样。




因为近代工业化之路所涉及的土改,农业剪刀差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都需要牺牲农业利益而去反哺工业,所以要想完成这一政策就必须倚仗强大的中央集权力,而印度政府的公信力缺失就直接导致其国家体系始终无法过渡至全面工业化。






3.在近代历史上,政府通过建立中央集权而完成工业逆袭的现成案例就有两个,分别是苏联和中国。



前者依靠是斯大林为核心的前苏联政府以硬刚第三帝国的光辉战绩来换取国内改革的政治资本,而后者在伟人领导下的新中国,也是依靠在朝鲜战争中所建立起的无上威信,顺势在国内推行一系列改革并取得圆满成功。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中苏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有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两大国的领导人通过战争这一暴力手段在精神和信仰上彻底征服了国民,并从中获取了无上的个人威信。




4.“既然你陈浩南可以靠打架打到铜锣湾当扛把子,我肥尸为什么就不可以呢?”古惑仔里的这句台词,或许也是1962年的尼赫鲁内心所想吧。



抛开今日之上帝视角不谈,单以当年之时局论,尼赫鲁的这场足以改变国运的豪赌赢面其实也是不小。





5.但,战争终究是政治的延续,若不懂“慎战”之道,而只是一味取巧,则势必难逃祸国之厄运。



尼赫鲁之后的印度政府也彻底错过了对国内进行深度整合改革的契机,由此也就导致了印度至今都无法进入是全面工业化的局面。而后,贫困,宗教,贵族自治等一系列问题又逼着印度政府来通过外部斗争来转移内部矛盾。而放眼亚洲,有足够体量能让印度进行碰瓷的国家又能是哪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甘地   新德里   斯大林   尼赫鲁   印度   威信   总和   近代   关系   农业   政府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