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有哪些保健作用?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极易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一旦遇到“倒春寒”,人们常会觉得自己“不像秋天那么抗冻”,特别是老人、儿童、产妇、慢性病患者,容易因不适应而受寒,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

《寿亲养老新书》中说“早春宜保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由于“春捂”是顺应阳气生长的养生需要,适应春季天气变化的特点,所以也成了预防各种春季疾病保健良法。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极易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一旦遇到“倒春寒”,人们常会觉得自己“不像秋天那么抗冻”,特别是老人、儿童、产妇、慢性病患者,容易因不适应而受寒,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

  《寿亲养老新书》中说“早春宜保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由于“春捂”是顺应阳气生长的养生需要,适应春季天气变化的特点,所以也成了预防各种春季疾病保健良法。

  1、春捂有哪些保健作用?

  首先“春捂”能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

  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的体温总是保持在37℃左右。人体这种保持恒定的温度,一靠血管收缩和皮肤出汗来调节,二靠增减衣服来维持。

  如果春季过早减掉衣服,就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影响身体健康。

  其次,“春捂”有益于抵御风寒。

  明代医家汪绮石说“春防风,又防寒”。人体同自然界一样,也是在春天开始复苏,使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活跃起来,毛孔张开。此时如果冷风袭来,人就可能感到非常寒冷,“春捂”正好可以抵御春季的寒气。

  此外,“春捂”还有利于适应季节变化。

  初春时节经常有寒流和强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过早脱掉厚衣服,就很难适应这种冷暖变化,诱发疾病。

  2、如何科学进行春捂?

  把握时机

  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如感冒、消化不良等,会在冷空气到来之前捷足先登。因此,“春捂”的最佳时机应在气象台预报冷空气到来之前的24~48小时内为宜。

  把握气温

  研究表明,15℃可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即可不加衣物,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进行“春捂”。

  持续时间

  医学家发现,春季气温回冷时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也要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需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3、春捂的饮食

  春捂的目的是顾护身体的阳气,除了衣着方面,饮食的“春捂”也很重要。春季适宜进食一些辛温升散的食品,如麦、枣、豉、韭、葱、香菜等。生冷之物应少食,早春饮茶应饮用一些性质温和的茶类,如红茶和黑茶,以免损伤脾胃之阳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倒春寒   阳气   冷空气   早春   气温   春季   温度   保健作用   衣服   人体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