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病逝后,远在加拿大的张国焘,对记者说了这10个字

文|巴普罗的独白

编辑|巴普罗的独白

1976年9月9日凌晨,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因病离世,终年83岁。消息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遍海内外,举世哀戚。

而与此同时,加拿大多伦多的某家养老院内,年逾八旬张国焘正在接受记者专访。当被问及对毛主席去世一事的看法时,他脱口而出的十个字,令人唏嘘不已。

作为曾经的中共早期领导人、背叛组织的革命叛徒,张国焘和毛主席之间到底发生过哪些故事?他最后又是如何回答记者提问的呢?

北大出身的“革命先锋”

张国焘,原名张特立,1897年11月26日出生于江西萍乡。不同于毛泽东,张国焘的出身显赫,是当地有名的官宦世家。作为家中长子,他从小就被寄予厚望,也因此较早接触到了革命这一进步思想。

1916年10月,22岁的张国焘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3年后,由青年学生主导、群众、工商界人士等中下阶层发动的“五四运动”在北京兴起,张国焘作为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亦参与其中。

此时的张国焘年轻气盛,对爱国运动有着空前的热情,常常凡事都讲求亲力亲为。他带着学生到处做露天讲演、分发抵制日货的宣传单,结果却因此被捕入狱,幸而关押的时间不算长,仅数日便被放了出来。

当时恰逢全国学联在上海成立,按照组织安排,张国焘被安排负责总务工作,这让好强争胜的他大为不满。在张国焘看来,自己才能之卓越有目共睹,是可以有更大晋升空间的,又岂会甘心屈居于此?

张国焘正在心中思忖着该如何回绝,另一边的北京方面却忽传噩耗。“五四运动总司令”陈独秀和其他11名北京学联负责人被北京政府逮捕,一时间北京学联群龙无首,急需有人赴京主持大局。

这时,还在上海开会的北京学生代表想起了张国焘,知晓他对负责总务的安排并不满意。于是,他们让张国焘回京担任总干事,带领学生开展对陈独秀等人的营救工作。

这让生来喜欢享受众人崇拜的张国焘心满意足,在主持北京学联的那段日子,是他前半生最为风光的时候。联络各校学生、指导内部工作,张国焘每天都忙得团团转。多年后,他在回忆录里这样写道:

“(那时)我忙的有一个月都没回到自己寝室了,若是疲倦了,就在办公室的睡椅上躺一会儿。吃饭时也在办公室,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

但好景不长,随着北京学联的请愿屡屡碰壁,曾经踌躇满志的张国焘,也渐渐被现实磨平了棱角。打着“学生无后盾”的借口,他开始反对学生请愿,并准备转入北大哲学系,可现实并未如他所愿。

由于早年间频繁参加爱国运动,张国焘早就成了当局黑名单上的“常客”。即便他眼下什么也不做,日后也难防被敌人迫害。显然,这样的处境注定张国焘不应再留在北京,于是他被组织转移到了上海。

始于中共一大的初次相遇

1919年的一天,原本毫无交集的张国焘和毛泽东,在毛泽东工作的图书馆相遇了。那时,前者是春风得意的大学生,后者则是初来乍到的图书管理员,脾性上更是天差地别。

这场属于张国焘和毛泽东的初遇,让毛泽东即使时隔多年后再度提及,仍觉得记忆犹新。毛泽东始终忘不了,那天神色冷峻的张国焘,抱着书匆匆从他面前走过,孤傲得就像一只昂首挺立的白鹤。

毛泽东年长张国焘4岁,出身于湖南韶山的某户农家。1918年,当张国焘还在北大一心求学时,毛泽东早已和蔡和森等人创立了革命团体新民学会。

“五四运动”爆发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国内广泛传播,革命浪潮很快席卷湖南,也对毛泽东产生了影响。1920年,在毛泽东的精心运作下,共产主义组织在湖南成立,为我党后续发展奠定了稳固基础。

同样是在这一年,李大钊为书记的共产主义小组在北京成立,张国焘负责领导工人运动,以及组织委派的其他工作。而若要论最显著的,则是他主导的长辛店工人运动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

劳动补习学校成立之初,为动员长辛店的工人子弟入校学习,张国焘和邓中夏、张太雷等人时常举行露天演讲。这成功为他们引来了生源,学校得以顺利步入正轨。

1921年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和浙江嘉兴召开。收到消息后,各地代表陆续动身前往目的地,但李大钊由于校务繁忙,只能临时指派张国焘和刘仁静代为参加。

就这样,作为北京支部代表出席大会的张国焘,成为了我党的早期创建人之一。毛泽东也参与了这场会议,他在不久后出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参与并领导了长沙、安源等多地的工人运动。

毛泽东之于张国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一种“土包子”的形象。然而,张国焘对前者的初印象却从中共一大召开后发生了质变——“知识丰富、土”。显然,这时的张国焘已经认可了毛泽东的才华。

中共一大期间,通过和毛泽东长达数日的朝夕相处,张国焘了解到了毛泽东的能力。可这也让生性善妒的张国焘有了危机感,一切仿佛都在冥冥中表明,他和毛泽东注定不会是同路人。

重逢长征路 异心显现

自1927年7月至1935年6月,由于所负责的任务不同,张国焘和毛泽东并没有太多交集。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张国焘的革命思想路线开始偏离轨道,并制造出了大量危害党内同志的事件。

1927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特派代表的张国焘,就曾因曲解党中央“起义要慎重”的意见,险些让南昌起义毁于一旦。又比如,在鄂豫皖根据地主持党政工作时,他大搞肃反,致使红四军大批战士枉死。

“张国焘搞‘肃反’时,刑罚是很残酷的,杀了很多人。比如灌辣椒水、手指头钉竹签子、站火砖……战士们仗没打好,就说是对反革命手软。”

然而,这时党中央仍然试图挽救张国焘,希望他能及时矫正自己的错误思想。1935年4月,张国焘率军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红四军和红一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张国焘和毛泽东也得以再次共事。

重逢之时,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地位已经稳固,具备了指挥军队、参与商议对策的权力。为了甩开国民党的“围剿”和地方军阀的堵截,毛泽东提议红四军和红一军合力抗敌,但张国焘却拒绝了。

在张国焘看来,他所率领的红四军人马充沛,整体作战能力也强劲。反观此时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红一军,红四军明显要更胜一筹,倘若能趁机夺权上位,将红一军攥在自己手里,岂不妙哉?

于是,在随后召开的作战会议上,当一众领导提议北上时,只有张国焘独辟蹊径,坚持要让红军南下。但胳膊拧不过大腿,他的提议最终还是被打回了,张国焘只能选择服从。

眼见着一计不成,张国焘又萌生了新的歪心思,将目光放到了彭德怀等党中央领导身上。为了拉拢人心,张国焘陆续派人送了很多银元、食物给彭德怀、毛泽东等人,可惜最后全都被一一识破。

时值红军最举步维艰、深陷泥潭的困难时期,红军高层所作出的每一个决定,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团结军心,不让国民党方面有机可乘。

因此,当察觉到张国焘存在野心膨胀的苗头时,毛泽东等人并没有采取强制措施,而是采用其他策略同张国焘作斗争,为的就是不破坏党内原则。可张国焘并没有理会党中央的苦心,反而愈发猖狂了。

不思悔改 公然叛党

历经两个多月后,党中央最终决定,由中央机关率领红一军、红三军组成的右路军,张国焘带领左路军,分两路向北行进。然而,面对党中央的计划,张国焘却无动于衷,反而打起了“自立为王”的主意。

为此,张国焘使尽浑身解数,利用各种借口拖延行军时间。这让毛泽东等人深感为难,为了不耽误整体进程,他们最后只好先领着右路军的一方面军先行北上,以防届时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而另一边,眼见党中央从自己手里带走了一批人,张国焘又开始蠢蠢欲动,居然背着党中央组建了“临时中央”。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张国焘甚至自作主张的开除了多名领导人的职务和党籍。

可惜,张国焘并没能高兴太久。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他的部队在南下过程中的确打了几场胜仗,但此后局势却急转直下,几乎是屡战屡败。1936年,迫于现实所迫,张国焘只能作出让步,同意率军北上。

1938年,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恰逢国民党准备在黄帝陵举办清明祭陵仪式。党中央方面经过商议,最终决定让张国焘担任我党代表。但众人并不知道,此时的张国焘早已做好了叛逃的打算。

张国焘去黄帝陵前,身边带着秘书和警卫班。但这对于已经规划好路线的他来说,这些人的存在无疑是一种威胁。于是仪式刚结束,张国焘就借故支走了身边的所有人,自己则带着警卫坐火车去了武汉。

跟随张国焘的警卫,刚一坐上火车就察觉到了异常。根据张国焘的行程安排,并没有去武汉这一项。再者说,武汉是国民党的大本营,张国焘突然甩开众人去那里,到底居心何在?

警卫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将情况反馈给了党中央。到了武汉,张国焘前脚刚下火车,下一秒便被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拦了下来。他们试图说服张国焘迷途知返,但张国焘仍不为所动,依旧选择了叛党。

执迷不悟 下场凄凉

1938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开除了张国焘的党籍,随后,张国焘进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开始从事反共特务活动。1941年起他陆续担任国民参政会第二至四届参政员,始终活跃在国民党界。

1948年6月,解放战争中期,张国焘在上海创办反共刊物《创进》,大肆宣传反共思想。同年11月,随着国民党在大陆彻底垮台,张国焘跟随蒋介石前往台湾,后来又陆续在台北、香港等地旅居。

1968年,张国焘举家迁往加拿大多伦多定居,8年后,在多伦多的养老院里,躺在病床上的他得知了毛主席病逝的消息。当记者问及对此事的看法时,这个年过八旬的老人沉默良久,缓缓吐出了十个字:

“属于我们的时代过去了。”

选择成为叛徒注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张国焘的晚年并不如意。为了维持生计,他依靠写回忆录的方式,向美国出卖党和国家的情报。好不容易搬到了多伦多,结果又因贫困,而只能栖身于免费的疗养院养病。

1979年,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深夜,刚过完82岁生日的张国焘走完了他充满耻辱的一生。讽刺的是,他病逝时并无亲人守候,以至于连后事都是由他人帮忙料理的。然而,这一切何尝不是张国焘自作自受?

往事沧桑数十载,毛主席的逝世就像一道分界线,将属于革命先行者们的时代画上终止符。气数将尽之际,张国焘再次回顾往昔,看到的不再是引以为傲的“功绩”,只有数不尽的骂名,和沦为国家罪人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黄帝陵   多伦多   党中央   长辛店   工人运动   学联   我党   加拿大   武汉   警卫   国民党   北京   中共   记者   组织   学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