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纪委原常务书记,19岁入党,曾被下放到工厂,活到了96岁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自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饱受外国侵略,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有压迫就会有反抗。为了保护祖国,保护人民,这片华夏大地上涌现出了无数的有志之士,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热爱的故土。

在黑龙江,就有这样一位无私奉献的人,他的名字叫韩光。韩光的父母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出生的那一年,正值溥仪退位,封建王朝彻底覆灭。当时局势十分动荡,战争不断。

韩光的家庭也像许多普通家庭一样,受到了许多困扰。但不论生活有多么辛苦,韩光的父母依旧节衣缩食地省下每一分钱供韩光读书,因为他们相信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在父母的坚持下,韩光顺利升上了中学。当时他在读的中学里,有许多共产党人在校任职,韩光受到他们的影响,又通过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接触到了大量的革命思想,于是参加革命的信念开始萌芽。

或许是因为早早就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学生时代的韩光就开始参与了革命活动。在不断参与革命活动的过程中,韩光的眼界开始增长,长久的革命活动不仅锻炼了他的组织能力,还让他懂得了团结的力量。

他想,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如萤火之光,但当大家团结一心,就能形成不可撼动之势。1931年,韩光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党员。同年九月十八日,九一八事变发生,标志着我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日本对我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他们不仅在武力上对我国人民进行侵略,还建立了伪满洲国,企图以此分裂控制我们。试想,有哪一个热爱家乡的人会愿意看到敌人这样践踏自己的故乡?韩光更不例外。

身为黑龙江人的韩光是东北抗日联军的组建者之一,也是抗日英雄杨靖宇、赵尚志的有力助手。他负责的主要方面是政治思想宣传工作,在韩光的积极推进之下,所有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敌人的侵略,为抗日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1935年,韩光得到机会,在组织的安排下前往苏联学习,为期三年。1938年,学成归来的韩光便立刻投身到工作之中。被安排到新疆的他,凭借自己优秀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带领一众部下和人民百姓开辟了一条国际交通线,而这条国际交通线,正是用来负责物资运送与转移重要人员的。

抗日战争期间,韩光在东北为抗日付出了大量心血,抗日战争的成功不能没有他的一份功劳。新中国成立以后,韩光成为了黑龙江省的省长,在他任内,黑龙江的农业发展迅速,大规模的粮食生产被展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建设。

在此之后,韩光也担任过许多其他职务。1956年,他成为了国家技委会的副主任,1978年,担任了中纪委常委,1985年被增选为常务书记等。

虽然在特殊年代,韩光也曾经遭受迫害,被下放到工厂劳动。但他并没有因为此怨天尤人,反而把握住机会,在工厂里学习,还和一同工作的工人们打成了一片,深入了解了基层工作者们的工作状态,为以后更好地开展领导工作打下了基础。

2008年,96岁的韩光因病在北京逝世。韩光的一生,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他以坚定的意志和不惧牺牲的勇气前行,同无数爱国志士一样,为中国的未来开辟了一片沃土。韩光先生,一个永远值得我们缅怀的英雄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鸦片战争   抗日战争   交通线   岁入   中纪委   黑龙江   书记   团结   敌人   工厂   父母   组织   我国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