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小伙奉命潜伏,一路爬到国军少将后,找周恩来:这活没法干了

中国共产党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既离不开正面军队的浴血奋战,也离不开隐蔽战线上无数无名英雄的全力配合。

很多隐蔽战线上的同志,其实早就在敌人阵营中取得了高官厚禄,但他们仍然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坚持为理想信念而战,即使身处险境也在所不惜。他们或许有过犹豫,但从未有过动摇;或许有过踌躇,但从未有过放弃,有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靖任秋就是他们杰出的代表。

他出身于江苏名门,毕业于黄埔学校,本来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却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奉命在国民党各部作潜伏特工。他也不负所托,年纪轻轻就做到了国民党第四师的少将副师长,后来还受到了蒋介石的接见。

但在蒋介石接见之后,他就找到了周恩来,向其抱怨说,“这活没法干了!”

靖任秋是如何潜伏到国民党队伍中去的?他又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他为何会受到蒋介石的接见?他又为何会抱怨没法干了?他后来到底干没干下去?这还要从靖任秋的个人经历说起。

出身名门干革命,潜伏孙部做统战

靖任秋1905年出生于江苏徐州。他家在当地是有名的大地主,家庭条件很是优渥,所以他父亲从小就遍请名师教他学习,而他自己也是聪慧无比,刚满二十岁就考入了当东南大学。

在学校期间,靖任秋第一次接触马克思主义,就被其思想精髓所折服,所以很快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始了地下工作生涯。

由于他对党忠诚,且机智勇敢,所以他加入党组织还不满一年,就被南京地下党推荐去考黄埔军校。靖任秋不负众望,一举考入,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学员。

在黄埔军校期间,靖任秋表现优异,所以在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担任特别党部主任。不久后,他被又调入了叶挺的部队,担任二十四师政治部组织部长。1927年,他随同叶挺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失败后,靖任秋辗转来到了西安,后经黄埔同学介绍,到杨虎城的西北军担任了一名中校参谋。

在任职期间,靖任秋广泛开展统战工作,并凭借高超的交际能力,与杨虎城的部下,时任三十八军军长的孙蔚如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在靖任秋的影响和劝说下,孙蔚如也对共产党产生了好感,并最终还在靖任秋的帮助下,与当时在川陕地区的红四方面军建立了联系,不但与共产党达成了互不侵犯的默契,还帮红军筹集了大量的军用物资。

正当靖任秋的统战工作开展如火如荼之时,1932 年,孙蔚如突然接到国民党中统前身——党务调查科的密电。电文说,国军在鄂豫皖“剿共”过程中所查获的文件中,找到了靖任秋是共党的证据,特命孙蔚如立即将其逮捕,限十日内就地处决。

孙蔚如看到密电之后,立即通知靖任秋赶紧撤离,随后他又复电党务调查科说,靖任秋早已不在三十八军。就这样,靖任秋逃过了一劫。

之后,靖任秋又根据组织安排,投靠了当时驻扎在山西晋城的孙殿英部。

孙殿英本是土匪出身,后因掘盗清东陵而臭名远扬。在北伐战争时期,也曾被蒋介石打得落荒而逃。但后来他用东陵盗宝行贿了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等人,这才使蒋介石对他网开了一面。

1930年蒋冯阎李中原大战大战之时,他又“误判形势”,投靠了阎锡山,但不料却又被蒋介石所打败,所以在大战结束后,他就随同阎锡山退到了山西。

阎锡山虽然对他“礼敬有加”,但他毕竟是寄人篱下,处处受限,所以他就到处招兵买马,想自己开拓一块地盘。

就在这时,靖任秋前来“投奔”。孙殿英得知靖任秋曾在杨虎城部任职,又在甘肃、陕西等地人脉颇广之后,就对他分外器重,指望靖任秋能帮自己在甘陕地区打开局面。

靖作秋果然也“不负所托”,他多次奔波于陕西、甘肃等地的旧军阀之间,既为孙殿英疏通了关系,赢得了孙殿英的信任;也完成了我党交付的联合反蒋抗日工作,促进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建立。

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我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孙殿英因此成为我党的重点争取对象。为此,周恩来亲自约见了靖任秋,要求他想方设法争取孙殿英,让其在华北地区坚持抗战。

但蒋介石也想拉拢控制孙殿英,所以他就先“特封”孙殿英为冀察游击司令,让他统辖华北地区的游击抗日工作,随后又指示特务头子戴笠派出了一个特务工作组,趁机进驻到了孙殿英的司令部,

名义上是帮助孙殿英加强对日情报工作,实际上却是为了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孙殿英也是老奸巨滑,一眼就看透了蒋介石的真实动机,但他又无法公开拒绝蒋介石的命令,所以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军统的特务带着电台到了他的司令部。

为了能让这些特务对他“网开一面”,他就特意找到了靖任秋,请他到戴笠那里帮自己说一下情。

靖任秋和戴笠同为黄埔校友,所以确实是有些交情。但他是共产党的身份已被中统所知,虽然他深知中统和戴笠是死对头,将他身份信息透露给戴笠的可能性不大,但他贸然前去,还是会有一定的风险。

但为了能更好地争取孙殿英,靖任秋还毅然领命,前去上海面见了戴笠。没想到戴笠见了他之后,竟然特别热情,不但送给了他一把手枪,还送给了他一本密码本,告诉靖任秋可以随时和他联系。

事后,孙殿英非常满意,从此也就对靖任秋更加器重和信任了。

1939 年,留在华北敌后孙殿英的冀察游击队正式被改编成新五军,布防地也转移到了河南林县附近,而林县以北就是共产党的根据地,两军免不了接触。

当时的靖任秋已被提拔为副师长,他看穿了孙殿英想保存实力的真实想法,所以一直建议孙殿英要与八路军搞好关系。孙殿英深有同感,就委派靖任秋前往八路军总部帮他谈判。在靖任秋的沟通协调之下,朱德总司令亲自接见也孙殿英;孙殿英也特许八路军不但可以通过其驻地,到敌占区去采办军帮物资,还可以利用他的关系掩护人员来往。

1939 年底,蒋介石又不顾民族存亡,悍然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山西的阎锡山也望风而动,特命驻扎在林县附近的九十七军对八路军一二九师发起了进攻。我军果断反击,打得九十七军连连撤退。九十七军见力不能敌,就开始向同在林县的孙殿英部靠拢,请如孙殿英紧急支援。

孙殿英接到求援电报之后,也是左右为难,如果援助,就要与八路军打起来,自己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失,但如果见死不救,又无法向阎锡山交代。

就在这时,靖任秋挺身而出,建议孙殿英说:“孙军长,不如你离开这个地方,由我来应付这个局面。”

孙殿英喜出望外,随即传令所有部队均听靖任秋指挥,而自己却带着卫队匆忙离开了军部。

孙殿英刚走,靖任秋就立即下令,让所有部队都就近隐藏起来,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一律不得开枪。

新五军刚隐藏好,一二九师就追了上来,在新五军的眼皮底下,全歼了阎锡山的九十七军。

战斗结束后,彭德怀等人公开称赞说:“国民党军和八路军的统战关系,从全国来说,孙部都是最好的。”

后来,蒋介石果然来电责问,孙殿英就按事先和靖任秋商量好的说法,回复蒋介石说,九十七军来电求救之时,他正好外出不在,等他回来后,战斗就已经打完了。

蒋介石当时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内心却动了挤走孙殿英,接管新五军的打算。

被招重庆受接见,重返孙部遭牢狱

1941 年初,戴笠突然来电,调靖任秋到重庆中央训练团受训。

在重庆期间,戴笠又一次接见了靖任秋,并开门见山地对靖任秋,说, “新五军这个部队,应该由你负责,中央方面没有问题,我完全负责。”

靖任秋听到戴笠的说法后惊恐不已,急忙向戴笠推脱。但戴笠却早已将这个计划报告给了蒋介石。蒋介石也深表赞同,还特意约见了靖任秋。

靖任秋只能奉命前往。起初氛围还比较融治,但谈着谈着,蒋介石却突然问起了华北的抗战情况。

其实蒋介石对华北的情况早就了如指掌,但他现在这样突然来问靖任秋,使靖任秋摸不准他是单纯的寒暄还是故意的试探,所以搞得靖任秋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他犹豫片刻之后,最终决定还是据实相告。

但没想到,靖任秋一提到“八路军”,一向在“外人”面前极度克制的蒋介石竟突我发起了脾气,“奸党”、“奸军”地乱骂了起来。靖任秋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只能默不作声地听蒋介石”训话“。

骂了好一阵,蒋介石的怒气也没完全平复,后来也不与靖任秋谈任职新五军的事情了,而是拿出便笺,批给他两千块钱的路费,把他给打发了。

靖任秋从蒋介石那里回来之后,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因为蒋介石送师长级军官的路费是有惯例的,一般是分为两千、三千、五千三个档次,送得越高,就说明越信任。但蒋介石才送给他这个“黄埔学生”两千元,这就意味着蒋介石已经是对他极不信任了。

联想到蒋介石明知故问地问他华北的抗战情况,他就猜想,自己是共产党的身份是不是也被蒋介石知道了,所以他紧急面见了当时也在重庆的周恩来。

见到周恩来之后,靖任秋原原本本地向他汇报了面见蒋介石的相关情况,并向周恩来抱怨说,“这活没法干了!请把我调回延安吧。”

周恩来听到他的抱怨之后,也没有责怪他,而是给他分析说:“展望战争形势的发展,将来至少黄河以北是我们的,你还是要回到孙殿英部队去,坚持下去,准备将来接收这个部队。”

听到周恩来的建议之后,靖任秋豁然开朗,就义不容辞地又回到了孙殿英部所在的洛阳。

但回洛阳,灾难就从天而降。1941年8月的一天晚上,靖任秋突然被一战区司令部逮捕。

原来,孙殿英也听说了戴笠要让靖任秋顶替自己做新五军军长的事情,

所以怒不可遏,就向一战区司令部告了黑状,举报了条靖任秋三条“罪状”,一是有共产党员嫌疑;二是畏缩不前,三是鼓动军队。

靖任秋本以为自己是必死无疑了,所以就在日记中写道:“我对于可能的牺牲,处之比较泰然,甚至考虑到把我绑赴刑场时,我应该持什么态度,因此毫觉得惊慌。”

但出乎意料的是,靖任秋并没有被处决,而是被押解到了终南山下的道裕村监狱。

机智勇敢巧越狱,策反工作成效显

“由死变囚”的峰回路转让靖任秋重新燃起了求生的欲望,并有了越狱的打算。

正如他当时所写的诗中所说, “新桂号寒家国破,忧怀同运奋志坚”,他求生并不是贪生怕死,而是要在“家国破”之时,更好地抱效国家。

但监狱戒备森严,每个监牢的牢门平时上着铁锁,监牢之外,还有要道小院,平时都值班狱警巡逻;而小院之外还有一道围墙,围墙上不仅架着铁丝网,在围墙四周还设有岗楼,上面更有机枪手把守。

从监狱的布置来看,简直是插翅难逃。但靖任秋却没放弃信念,一边是与国民党做斗争,一边是候时待机,寻机机会。

转眼到了1943 年。受战争影响,国民党财政崩溃,法币贬值严重,但看守监狱士兵的薪水却丝毫未涨,无法养家糊口,所以思想就了现了动摇。靖任秋抓住时机,想方设法地给一个叫陈立朝的看守做通了工作。

随着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监狱最终也入不敷出了。为了养活自己,监狱当局竟带着大部队干起了伐树贩木的工作。943年5月的一天,部队又进山伐木,监狱看守出现了空虚,靖任秋抓住机机,在陈立朝的策应下,成功从监狱中逃了出来。

靖任秋从监狱逃出之后,身份彻底曝光,无法再回国民党军队工作,所以后来就回到了刘邓大军。由于靖任秋在国民党军队累积了很多人脉,所以我军也是因材施用,让他专门负责统运、策反工作。

靖任秋在策反工作中有四大杰作,都产生了极其轰动的效果。

第一件是策反伪“灭共建国军”司令王道。王道的部队本是一支抗日武装,卢沟桥事变后,毅然归附了国民党,但却屡屡被国民党嫡系部队所排挤。所以王道就在一气之下,带领部队投靠了日本人。

靖任秋和王道早就相识,也知道他在国民党军队中的遭遇,所以主动请缨,去策反王道。通过契而不舍地做工作,王道终于下定决心,于1944年夏率部起义,投奔了共产党。

王道因此而成为在抗日战争中第一个起义的伪军将领,对其他伪军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

靖任秋的第二件杰作是策动“东亚同盟自治军”司令王天祥。

王天祥曾是靖任秋的部下,后受孙殿英的排挤,无路可走,投靠日军。靖任秋抓住王天祥无奈投敌的心理,成功策动王天祥部起义,与八路军里应外合,全歼大名城里的日本兵,揭开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战略反攻的序幕。

靖任秋的第三件杰作是策动国民党新八军军长高树勋起义。

1945 年10 月,抗日战争刚结束,蒋介石就密令高树勋率部夺取平汉铁路。我军奋起反击,高树勋接连败退,思想也出现了动摇,所以就派使者主动找到八路军,表示愿意进行谈判。

刘邓二人抓住时机,迅速派靖任秋前去谈判。靖任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用一夜的时间说服了高树勋,使其毅然率部起义。高树勋起义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促使大量国民党师临阵倒戈。

靖任秋的第三件杰作是策动国民党110师师长廖运周起义。

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刘邓大军巧设包围圈,一举将国民党黄维兵团围困在了安徽宿县附近。但黄维兵团编制整齐,装备精良,硬攻不易。但黄维旗下110师的师长廖运周却是中共地下党,在此之前,他几次都想率部起义,但我党认为时机并不成熟,所以就让他按兵不动。

如今时机已然成熟,但缺乏联络人。关键时刻,靖任秋再次挺身而出,冲破重重封锁,来到廖运周,与其商定了起义细节。11月27日,廖运周率部起义,使黄维兵团的突围计划彻底告吹,为准海战役的胜利做出突出贡献。

建国之后,靖任秋一直深藏功与名。直到他去世之后,后人才出版了他的回忆录,人们才得知了他的英勇事迹,他回忆录的名字就叫《纵横龙潭虎穴间》,而这正是他一生的缩影。

正如一位专家所说,“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除了军事、政治、经济战线的斗争外,隐蔽战线的作用也不能忽略。”

靖任秋的个人经历就是危险重重的隐蔽战线的一个缩影,他无名,但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周恩来   南昌起义   黄埔军校   司令部   华北   我党   国军   少将   特务   江苏   王道   战线   蒋介石   国民党   小伙   监狱   共产党   部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