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衰落短短两年从盛世跌落谷底,整个国家几乎完全崩溃

岳飞被害时是1142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是1206年;前者是宋金战争的高峰期,后者是蒙金战争的序幕,也是金国衰落的象征。二者差距不过短短60年,在这其中还要算上金国发展的上升期,这不禁引人深思,为何金国这个国家衰落得如此之快?

其实,金国真正的衰落期是在金章宗统治的最后十年。咱们捋一捋时间线,会发现这个时间段十分的巧合。

1142年,岳飞被害之后,其实宋金战争并未真正结束。从公元1142年到公元1161年,金国铁骑数次踏入江南大地,可见陷害岳飞其实只是女真人的缓兵之计。

而1161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这一年,金国第四位皇帝完颜亮举兵南侵,迎战的正是我们熟知的南宋诗人辛弃疾,但因金国内讧,完颜亮被暗杀,第5位皇帝金世宗完颜雍继位,随后才真正刹住了了宋金战争的"马蹄"。

金世宗对于金国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皇帝,承上则继承了强盛的金国,启下则是开启了金国真正的盛世。直到下一个皇帝金章宗完颜璟继位时,金国可谓度过了和平而又平稳发展的30年。

而第6位皇帝金章宗继承了金世宗的"衣钵",把金国推向了更高点。直到1206年,金国总人口超过5600万,单是户口数就比金世宗继位时翻了一倍多——300万户增长到了722万户,算是发展到了最巅峰。

只不过,从1206年开始,到金章宗驾崩时的1208年,金国仅仅2年就宣告衰落,衰败的速度之快,简直是超过了所有朝代的速度。

在此,我们先咱们重新捋一下:

1142年——岳飞被害;

1161年——完颜亮内讧被杀,宋金战争暂停;

1206年——金国经过40年的发展达到巅峰,人口超过5600万;这一年,铁木真统一蒙古;

1208年——金章宗驾崩;

1211年——蒙金战争正式爆发。

就是在这1206年到1208年两年间,改变了金国的国运。之后,蒙古铁骑入金,金国铁骑也已不复当年英勇。

那么,1161年之后,甚至于1206年到1208年这两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首先,是契丹人的反抗一直在持续。崛起的女真人虽然在短短十年内就铲除了大辽帝国,在一片废墟中建立起了大金国,但辽国并非完全覆灭,契丹人也并非就此灭迹。

辽国残余的势力跑到了西域、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国,这个国家本来算是辽国的流亡政权,没想到打着打着居然变成了中亚霸主,影响力竟然也传到了西欧的英伦三岛。结果,在那个年代,中亚、欧洲都以为西辽就是中国,所以当时是把中国叫成了"契丹"的音译——"Cathay"。

逃跑的同族尚且如此给力,留在旧地的契丹人自然也不是吃素的。在金国建立之后,契丹旧族起义不断,只要金国的哪个地方稍微露出一点弱点,契丹人就团结起来往死里打。因而,剿灭契丹起义军这一项一直占据着金国国库的不小部分,而且还是个只支出而没有回报的主儿。

战争是个烧钱的东西,一个大国尚且顶不过常年的征伐,何况金国这么一个从废墟里建立起来的新政权呢?所以,内耗一直是大金国的根基问题,根基不稳,就更别谈强国了。

不过,女真人到底是从林海雪原中成长起来的,古代东北大雪天那么恶劣的环境都熬过来了,更别提这时候是住进了城里,还控制着华北平原、东北地区这么大的土地。就算国家根基不稳,靠着这么大的土地和资源,女真人还是硬生生把国家实力给拉上去了——世宗、章宗两代皇帝励精图治,把金国拉到了国力的最巅峰,人口翻了一倍多。

那么,在这其中的40年,也就是1161年世宗即位,到咱们一直强调的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女真人是靠什么拉动国家经济的呢?

两个字:汉化。

世宗即位之后,积极吸纳汉文化改造女真帝国,硬生生把女真人从"野蛮部落"拉到了"城市文明",别的民族花了几千年才实现的事,金世宗硬生生在20年内完成了。

此外,他不仅解散前线的军队,以减少国家的财政支出;还吸纳有学之士,模范南宋的科举;同时,采用汉人王朝的土地制度刺激经济,发展农业,硬生生把女真人从"吃肉的"变成了"吃素的",也就是从游牧文明转成了农耕文明。结果,正面的效应就是人口激增,国家实力增强,而这一切在章宗那一代人给推向了巅峰。

然而,世宗的举措操之过急,毕竟别人用几千年才能办到的事,女真人用20年就给办完了,又用了40年就推向了巅峰,实在是快得离谱。文明层次之间的迭代,可不是靠两代人就能轻易实现的,更何况是一次性完成几个文明阶段的迭代。结果就是在正面的光环下,隐藏着更多"崩溃"的种子。

在这期间,女真贵族们享受着汉文化带来的熏陶,逐渐过得奢华,武力值爆减,这是金国战斗力衰落的表现。而世宗毕竟作为女真人,也并没有一下子摒弃女真的旧文化,所以整个"迭代"过程,其实在社会高层是两种文化并存的。汉制改革的表面下,其实还有旧的猛安谋克制等女真旧制在社会上暗流涌动。而女真人更是凭借着新的汉制,对土地“合法地”巧取豪夺。

于是,本来足以缓和各族矛盾的社会政策,反而是让底层的他族过得更惨。社会矛盾,反而是在慢慢激化出来——金国励精图治40年,矛盾更是慢慢积累了40年。这个矛盾,终于在1206年爆发了。

章宗在位后期,黄河三次大决堤,自然灾害频发,底层人民本来连地都没有了,这时候更加没饭吃了。我们看地图,会发现金国占据着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其中华北是主要的经济命脉。而黄河却三次决堤,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华北平原受灾,金国的农业体系崩塌了!金国改革后依赖的农业经济,彻底拖垮了这个政权!

对此,章宗的措施是大量发放纸币,挽救百姓们的"钱袋子",可是当一个国家的货币体系中突然出现了数倍的金额时,又意味着什么?现代金融知识告诉我们,只有两个结果——轻则货币贬值,重则金融体系崩塌!而大金国在这40年间,显然没有完全学好汉制的精髓。最终在1206年,金国的经济、金融体系彻底垮掉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的动荡,整个国家秩序也随之崩溃,管不住下面各族的金国,再次面临着契丹人的起义和摧残。但此时,老邻居——南宋更不可能坐视不管,金国社会紊乱的消息传到长江以南,南宋的大军也浩浩荡荡地往北开拔!

1208年,天灾、内耗、外患席卷金国,金章宗在遗憾中抑郁而终,把国家甩手给了软弱而愚昧的完颜永济。这个成吉思汗眼中的"绣花枕头",也不知道被谁鼓舞,在登基的第3年企图暗杀蒙古的使臣,结果也把金蒙战争也给点燃了。

短短5年间,金国从巅峰跌下神坛,此时,离当年岳飞被害,才仅仅过了60年。在这里,不妨讲一个很应景的小故事:

1211年,生于盛世的某女真贵族完颜大甲,年方40,在跟自己的儿子完颜乙讲一个故事:

当年,我的爷爷可是和岳家军血战过的勇士,我小时候他经常讲给我听,现在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算是激励。

完颜小乙听完故事,拿起马刀跨上马,跟随着大军往前线抵挡蒙古人去了,随后战死在了野狐岭的沙场之上(决定金国国运的野狐岭之战,金军20万精锐几乎全军覆没)。

在那之后,快速衰落的金国已然成待宰的羔羊。金国盛世到衰落不过历经4代人,随后便在宋蒙联军的联合打击下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在中国历代王朝的“末路时刻”里,曾摧毁北宋半壁江山,被南宋喊了一百多年大爷,坐拥中原大地的“大金王朝”。其覆亡前后的场景,也惨烈到令人唏嘘。

有多惨?可以先问问赫赫有名的金末大诗人元好问。自从蒙古南下后,昔日横扫天下的“大金铁骑”节节败退,北方也打成了一片残破。满腹才华的元好问,也悲愤记录了金朝覆灭前夜的所见所感。比如在应州等地,就是持续数年的战乱加大旱,老百姓不但得不到赈济,还要承担巨额的赋税,简直是“惨惨愁肺腑”。而在“大金天子”脚下的汴京,家家户户的粮食都被强制征用,以至于“死者相枕,贫富束手待毙而以”。

而整个金朝境内,在元好问的笔下,“人掘草根官煮弩”成了常见现象。草根树皮乃至弓弩上的牛皮,都成了优质“食材”。大小城池“大城满豺虎,小城尽雀鼠”。各地也是“群盗纵横”。这些乱象,还只是金朝覆灭前夜的景象。

而到了1232年,蒙古大举攻金时,摇摇欲坠的金王朝,也是惨景不断:双方“主力大决战”级别的三峰山大战,十五万金军在茫茫大雪中数日行军,竟然连续断粮了三天。漫天大雪中,缺衣少食的金兵“僵冻无人色”。周围的蒙古兵甚至可以一边烤着火煮着肉,一边分批出击吊打金军。一场碾压般的大战后,十五万金军全线崩溃。

待到金哀宗放弃都城汴京,退守蔡州做最后的抵抗时,原本只对抗蒙古一家强敌的“大金朝”,也就陷入到蒙古与南宋两家的“群殴”里。蒙古与南宋的联军,将蔡州围困了三个月,整个蔡州城粮食耗尽,城中的百姓都是“用人畜骨和芹泥充饥”。蔡州周围的水坝也被掘开,城池周围一度全是泽国。而在蔡州城破的前夜,金哀宗也是悲戚戚把皇位传给元帅承麟后,次日凄然上吊。

而金哀宗的部将忽斜虎及部下五百人也自尽相随,“即位”的承麟没多久也被乱兵杀死。金朝的落幕,就以这一系列血腥场景收场。如此一幕,也叫后世许多人,不停感慨金朝亡国的壮烈。

但如果细看的话,“壮烈”背后,却分明作死。曾经“满万不可战”的金朝,为何会沦落到这一步?其实,就看元好问等名家们的诗词,那金朝亡国前夕的凄惨民生里,竟也有“豪奢”场面。虽然“人掘草根官煮弩”,连当官的都吃不上好饭,可应州的权贵们依然“兀兀醉歌舞”。

汴京城的老百姓“贫富束手待毙”,但金哀宗的宠臣完颜白撒,依然是骄奢淫逸,甚至还在汴京西城盖起了豪华宅子,规模直追宫廷。

金哀宗放弃汴京后,留守汴京的金朝官员崔立随即反水,将汴京“献给”蒙古军,可蒙古军进城第一件事,就是把崔立家的金银财宝打包全收。报应,来的就这么快。如此“报应来的快”的操作,也让人看透了,一个烂到家的“大金王朝”。

至于悲戚戚上吊的金哀宗呢?其实在金朝亡国前夜,他真是带头烂。外面军情紧急,他却整日歌舞升平,哪怕“留给金朝的时间不多了”,他也要抓紧时间享受。连他的实在亲戚“郕国夫人”(金哀宗王皇后的姐姐)也是“奢侈尤甚”“积资如山”。

就连金朝的官员们,当时琢磨的也不是怎么退敌救国,而是怎么讨“郕国夫人”的欢心来邀宠…哪怕汴京都丢了,金哀宗跑到了蔡州,大金王朝就剩下了这一亩三分地,可短暂安顿下来的金哀宗,到了蔡州就大兴土木,修起了宫殿“见山亭”,甚至还准备大张旗鼓选宫女。

只是还没海选,蔡州就叫蒙古南宋联合围了。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三峰山大决战时,十五万金国最后的家底,会到了缺衣少食的地步。三峰山大战后,金军兀典也曾率十一万大军救援汴京,这支大军除了集中精锐,甚至士兵还带了妇孺家人同行,摆出决一死战的架势。

可他们走到洛阳时,就陷入到缺衣少食的地步,先是随行的老幼妇孺都被军队抛弃,以至于“哀号盈道”。然后十几万本想决死一搏的士兵们,却饿得家伙都拿不动,没打就纷纷逃散,十几万人就跑回来万把人…

这样的军队,虽然也涌现出了完颜陈和尚等英雄,可看这般操作,就知道神仙难救。而比这更难救的,是金朝几代统治者的眼光。其实,从蒙金战争爆发起,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金朝该重新调整对外政策,明白谁才是自己最重要的敌人。偏安一隅的南宋,原本该成为金朝自救的最后希望。

可从金宣宗起,他们就不这么想。金宣宗年间时,其实一度还取得过对蒙古战争的优势,可头脑发热的金宣宗,转过头就攻打南宋,就为了找南宋多讹点“岁币”弥补军费。这种缺心眼操作,很快也招了报应:打南宋没打过,还搭上不少精锐,蒙古也缓过气来,继续摁着金朝揍…

而到了金哀宗这一代,吃亏吃的不少了,那是不是该吸取教训了?听听金哀宗自己怎么说:“朕得甲士三千,纵横江淮间,有余力矣。”都已经被人打到绝路上了,他依然还做着春秋大梦:打不过蒙古还打不过南宋?就算中原丢了又如何,咱从南宋补回来嘛!于是到了蔡州的金哀宗,一边装可怜找南宋求救,一边却调兵遣将,想着“出宋不意取兴元”,既攻打南宋四川地区,打一块地来安身。

这种脑回路清奇的思维,也就把南宋彻底“推”到蒙古这边。所以,千万别说南宋“联蒙灭金”是不吸取历史教训。南宋是办了很多渣事儿,但唯独对蒙金战争,那真是沉得住气,直到最后蔡州之战才“站队”。对于南宋来说,这已经是最优选择——摊上这么个“作”邻居,不“联蒙灭金”,难道等着被他鸠占鹊巢?

烂透的吏治,带头烂的统治者,作死的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女真   华北平原   契丹   蒙古   王朝   金朝   国家   南宋   谷底   盛世   真人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