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研读:明代楚藩数量的增多,给财政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压力

#历史开讲#

古代史研读:明代楚藩数量的增多,给财政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压力——明制规定亲王钱粮“由附近州县秋粮拨给。”楚藩的禄米由武昌、荆州、黄州、汉阳、承天、岳州、襄阳、长沙、衢州、靖州、郴州百姓供给。此时楚藩人数较少,初封至武昌时仅楚王朱桢一人,地方尚能负担楚藩的禄米,楚藩的生活得以保障。

伴随着人口的增长,楚藩向地方索取的宗禄数量增多,百姓的负担越发沉重。又因中下层宗室禄米较少,经济情况糟糕,楚藩的生活逐渐失去了保障。于是,他们便将欲望之手伸向百姓,使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除了禄米,楚藩还巧立名目,不断侵占良田,加重了盘剥平民,严重影响了地方百姓的生产、生活。

明初楚藩人口较少,经济宽裕

楚藩作为诸王中的大藩,明初人口不多,主要为亲王、郡王和镇国将军。据《楚昭王碑》记载,楚昭王共有子男十,女九,孙男二十五,曾孙男十六,女八。共计八十七人。楚藩从洪武十四年(1381)楚王朱桢一人分封到武昌到正统十二年(1447)楚宪王立《楚昭王碑》,六十六年的时间里,楚藩从一人发展到八十八人。

相对来说,此时楚藩人口较少,再加上皇帝时不时地恩赏,楚藩的经济情况相对宽裕。明代文人陆鈛(1495-1534)以为“天下王府惟蜀府最富,楚府、秦府次之”。优渥的物质条件使得楚藩内部并不会因为蝇头小利相互争斗。楚藩内部关系比较稳定,生活和睦。没有明显的宗室分化,也很少压榨百姓,欺压良善。

嘉靖朝后楚藩人口激增,经济逐渐拮据

楚王府八世九王毓子孕孙,共繁衍巴陵王、大冶王、寿昌王、崇阳王、通山王、通城王、景陵王、岳阳王、江夏王、东安王、永安王、缙云王、保康王、武冈王、宣化王、汉阳王16位郡王。各郡王再繁衍将军、中尉等,宗支胄衍祀绵,导致明中后期楚藩人口迅速增长。

根据明人吴楚材《疆识略》的记载:“楚府东安、武冈等王荣淑等七位,将军、中尉显櫅等四百五十六位,未封英?等一百四十八位,未名三百六十三位,”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嘉靖时期楚藩人口增为九百余人。

隆庆万历之际,据王世贞在《皇明盛世述》中的记载:“湖广武昌府,亲王一位,在省永安等王等六位,镇、辅、奉国将军一百九十八位,中尉六百四位,郡、县主、君四百四十七,庶人四名”。楚藩已达一千二百六十余名。激增的人口加大了财政支出,给中央和地方财政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压力。

嘉靖八年(1529),礼部尚书梁材对比了洪武朝和嘉靖朝湖广宗室的宗禄数量,“湖广初封楚府一王,岁支禄米一万石,今增郡王、镇、奉辅国等将军、中尉,郡、县等主、君并仪宾等至五百八十七员,共支岁禄米二十五万九千八百三十石。”

指出人口的激增影响了财政开支。而楚藩作为湖广宗藩之首,楚藩的宗禄在湖广宗禄之中占较大比例,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使朝廷在湖广地区的经济压力愈发沉重。中央经济入不敷出,楚藩也自顾不暇。

在人口不多时,他们开仓赈济灾民,安民济世。但到了嘉靖时期,随着人口的增长,楚藩经济拮据,内部产生分化。人数较多的中下层宗室捉襟见肘,便冒领宗禄,与同宗争利。他们利用手中的特权,夺取平民的财物,露出了穷凶极恶的面目。

明初宗禄定额制度为楚藩发展埋下隐患

据《皇明祖训》规定:“户部议更定亲王岁给禄米万石,郡王两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公主及驸马二千石,郡主及仪宾八百石,县主及仪宾六百石,郡君及仪宾四百石,县君及仪宾三百石,乡君及仪宾二百石,岁赐比始郡王减半支给。”

因此,楚藩的宗禄情况应为每年楚府亲王每年宗禄一万石,楚府郡王初封两千石,袭封一千石。楚府镇国将军一千石,楚府辅国将军八百石,楚府奉国将军六百石。楚府镇国中尉四百石,楚府辅国中尉三百石,楚府奉国中尉二百石。宗藩因爵位的高低享受的禄米不同。

由爵位而产生的宗禄差距,多者亲王一万石,少者奉国中尉二百石。上层宗室与下层宗室贫富不均,在上层宗室锦衣玉食之时,下层宗室可能面临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下层宗室更易因宗禄的不足而去敲诈勒索、谋财害民。宗禄分发的数额在宗藩的生活埋下了隐患,也因此造成了一系列由宗藩引发的社会问题。

弘治朝后楚藩宗禄入不敷出,渐渐陷入困境

洪武至永乐时期,宗藩禄米丰厚,亲王一万石,郡王两千石。除此固定数额,还有例外钦赐、奏讨等。楚王朱桢在洪武、永乐朝多次领赏。洪武十四年(1381)明太祖“诏楚王桢之国,赐银两万,黄金一千六百两,钞二十万锭,其护卫、宫军赐钞二千二百锭。”

成祖即位之初,赐“周、楚、齐、蜀、代、肃、辽、庆、宁、岷、谷、韩、沈、安、唐、郢、伊、秦、晋、鲁、靖江二十一王各黄金百两,白金千两,彩币四十匹,锦十匹,纱罗各二十匹,钞五千锭。”此时宗藩人数较少,赏赐亲王不足以影响国家财政。然而宗藩世世皆食岁禄,又给明朝带来了新的危机。

“百姓税粮有限,而宗枝繁衍无穷。”为了缓解财政压力,郡王以下禄米减半并折合成银钞支付。弘治初,囿于宗室日益繁盛,宗禄支出费用庞大,国家财政逐渐入不敷出,明孝宗实行宗禄‘减半支给’的方式。“至是,复奏准,减半数内,每一百两仍减二十两;斋粮麻布通革免;郡王以下禄米俱米钞中半兼支,郡主而下禄米俱本色四分,折钞六分”。

宗禄减少使得各宗藩搜刮民脂民膏以求生活。尤其是禄米较少、生活贫困的中下层宗室。万历四十三年(1615)二月,湖广巡按钱春陈疏“繁则岁给难支,嚣凌难杜,冒滥难核。故有为限禄之说者,近者部疏又有慎择藩僚之请,三者皆风励宗人要术,而读楚事则未尽也。

夫衣食足而后礼义生,今肆赦诸宗,地鲜卓锥,身无完衣,口不嗛半菽,况水旱不时,逋赋日有,即禄入已苦不能时给,而又以故镌刻之,欲其循礼奉法难矣。”宗禄不能按时发送,影响了楚藩的生活。

尤其是生活困苦的楚藩中下层宗室,他们甚至已经穷困潦倒到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地步,哪里还能顾及礼义廉耻?因而只知扰乱有司,欺压百姓,不知循礼奉法了。宗禄的减少推波助澜地加剧了楚藩的犯罪道路,在地方上造成了更多的负面影响。

明初楚藩获赐庄田甚多

学者王毓铨将明代的王府庄田主要划分为两类,“一种是受封以后出京就藩以前的养赡田、香火地,一种是就藩以后的藩国庄田。”“太祖赐勋臣公侯丞相以下庄田,多者百顷,亲王庄田千顷。”洪武朝楚王朱桢军事能力强、德才兼备深受太祖器重,永乐朝楚王朱桢在政治、军事方面积极配合成祖。

在洪武、永乐两朝时期楚藩赐地颇多,“赐楚王,苏州府,吴江县田一百倾”。据湖广地方县志记载,楚王在武昌府江夏县有田地1886顷94亩,崇阳县36顷98亩,通城县22顷53亩。

此外,在汉阳府、承天府、德安府等地还有大量土地。庄田数量越多,税收越多,王府越富。“楚府昭王,太祖高皇帝爱子,田地最多,故富。”纵使已然成为天下最富有的王府之一,楚藩兼并良田、开阔财源的贪欲也并未得到满足。

明中叶后楚藩多方侵占民田

“明时,草场颇多,占夺民业。而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诸王和官宦伤民最甚。楚藩王府庄田众多,但其中有不少通过夺买、霸占的民田。“湖北江夏、咸宁、武昌、崇阳、通城、汉阳、汉川、景陵、安陆、云梦、应城、孝感旧有楚租更名田地,系故明藩产,其地本皆瘠薄不堪,为民间不毛之土,拨给楚藩,不过供饲牧之需,曰鹅鸭田。”

在灵泉山换地一事中,楚藩便以其特权“合占民产四百亩,以作鹅鸭田。合计占梁湖草场数百段,以为草料税。”初步展示了楚藩的蛮横霸道。朝廷不鼓励亲王兼并土地,但楚藩仍通过请赐、侵占等形式兼并土地,使无地农民流离失所。

“盖中叶以后,庄田侵夺民业,与国相终云。”明朝中后期以后,时常发生宗藩抢夺民田之事,这样的情况一直伴随到明朝灭亡。王府庄田有加无已,直至明亡。富者动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楚藩凭借王府庄田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贫苦百姓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地方宗室与平民不可调和的矛盾日渐加深,逼得农民揭竿而起,成为压倒明朝的又一根稻草。楚藩“徒拥虚名,坐糜厚禄”。与其人口的增加、禄米的减少、王府庄田的扩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口的多寡直接影响着禄米的数额,每繁衍一位宗室就增多一份禄米。地方供给有限,楚藩又急需扩展财源以满足其养尊处优的生活,而收取地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抢夺民田遂成为楚藩开源的重要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湖广   庄田   武昌   郡王   宗室   古代史   楚王   亲王   明代   王府   将军   人口   数量   财政   压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