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之死:人要学会急流勇退

“商鞅变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变法,通过这次变法,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居战国七雄之首。但商鞅却不知道功成身退,最后落得个死了还被车裂的下场,让人唏嘘不已。

弃魏投秦,酝酿变法

商鞅本是战国时期卫国人,当时人称卫鞅,商鞅见卫国势弱,就到魏国,做了魏相公叔痤的家臣。公叔痤见他是个难得的贤才,推举他为中庶子,一有大事,公叔痤总要与商鞅一起谋划,并且结果总是能够成功,公叔痤很器重他,想把他引荐给魏惠王。

公孙痤告诉魏惠王:“卫鞅虽然年轻,但他是当世奇才,他若做了相国,比我强十倍。你如果不用他,就把他杀了,千万不要让他出境,以免后患。”

公叔痤又对商鞅说:“我已建议魏王用你,不用就杀了你。如果不告诉你的话,是我不义,你赶快逃走吧。”

商鞅回答道:既然魏王不听你的话用我,那他也不会听你的话杀我。”于是不走。

果然,惠王认为是公叔痤病重在说糊涂话,一会让他重用商鞅,一会又让他杀了商鞅,便不再理会,没有用商鞅,也没有杀他。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当时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中原各国诸侯有啥大事,根本不理会秦国,像对待夷狄一样。秦孝公继位后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兵之策。

商鞅听说秦孝公四下招贤,欲收复秦之失地,于是便携带着李悝的《法经》来到秦国,求见秦孝公,向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种君主之策。孝公见商鞅高谈阔论、泛泛而语、不着边际,听了一会儿就睡觉了。后来一连三次皆如此。商鞅此时已领会孝公心中的意图。最后商鞅再见孝公时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时十分入迷,膝盖不知不觉向商鞅挪动,二人畅谈数日毫无倦意。孝公大喜,封商鞅为左庶长。于是,商鞅酝酿实施变法。

舌战群儒,徙木立信

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于是,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

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这个观点也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变法之初,商鞅想测试一下民众对变法的态度,更为了取信于民,以便新法能顺利地贯彻、实施下去。于是,商鞅派人把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放在闹市中,下令说:

“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去,就奖赏十金。”

老百姓纷纷来看,但都抱怀疑的态度,无人去搬。商鞅把赏金加到五十金,大家更加猜疑:秦国可是从来没有出这么重的奖赏的。有个人看到后心想即使不给奖赏,也应该没啥祸事吧,于是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如数奖赏了他五十金,大家这才相信:商鞅出令必行!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徙木立信”。

第二天,商鞅颁布新法,并使新法顺利地实施了下去。

两次变法,助秦称霸

秦孝公将变法之事,全权交给商鞅去做。于是商鞅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了变法。

第一次实施变法,一是颁布法津,制定连坐法;二是奖励军功,鼓励秦人作战勇猛;三是重农抑商,发展农业生产,巩固和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四是建立郡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

第二次变法,一是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二是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三是迁都咸阳,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公元前350年,秦孝公根据商鞅的建议在咸阳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迁至咸阳。

秦国经过10多年的变法,经济得到了发展,国力增强,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商鞅便建议秦孝公主动去攻打别国,开疆扩土。

公元前341年,秦国联合齐、赵两国攻打魏国。同年九月,秦孝公派商鞅进攻魏河东,魏派公子卬迎战。两军对峙时,商鞅派使者送信给公子卬,说:“我当初在魏国与公子相处,情谊很深,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击,我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公子卬不知是计,前去赴会时被商鞅埋伏的士兵俘虏,商鞅趁机攻击魏军,魏军群龙无首,兵败如山倒。魏惠王被迫割让河西部分土地求和。

秦孝公终于实现了收复河西失地、恢复秦穆公时期霸业的愿望

受封商君,作法自毙

秦孝公实现称霸的愿望,知道商鞅功劳最大,所以也没有亏待他:将商地15个邑,封赏给商鞅,称他为商君。

公元前339年的一天,秦国公族赵良去见商鞅,劝诫商鞅说:“当初你制定的法律太过刻薄无情,百姓对您是敢怒不敢言;军功爵制度更是得罪了秦国贵族,他们对你都是怨大仇深。而你现在还要贪图封地的富有,以独揽秦国的国政为宠幸,当今秦王一旦不能当朝,秦国想要拘捕您的人还能少吗?您丧身的日子就会像抬起脚来那样迅速地到来。您还打算要延长自己的寿命吗?那为什么不把封地交还给秦国,到偏僻荒远的地方浇园自耕;劝秦王重用那些隐居山林的贤才……”但商鞅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依然我行我素。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王。

有人向秦惠王说:“大臣功高盖主就会危害国家社稷,对身边的人过于亲近就会惹来杀身之祸。现如今秦国的男女老幼只知道商鞅的新法,而不知道君上您。”

正在这时,曾违反变法制定的法律而被商鞅处罚的公子虔等人借机告发商鞅谋反,秦惠文君于是派人捉拿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想要在客栈住宿,客栈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任何凭证,便告诉他说“商君之法”规定,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连坐”治罪的。商鞅感叹:“我自己制定的新法竟然用到了我自己身上。”

无奈的商鞅便潜回到他的封地商邑,组织封地的士兵对抗秦惠王的讨伐。然而以卵击石注定失败,商鞅在郑国黾池(今河南渑池)被杀。其尸身被带回咸阳,秦惠王下令处以“车裂之刑”,商鞅的家族人员也全部被杀害。

写在最后

秦孝公末期,别人都看了商鞅所处的危险,也许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商鞅本人并没有看清局势,没有急流勇退,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魏国   秦国   秦王   河西   车裂   富国强兵   急流勇退   封地   新法   公元前   公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