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奇人陶朱公,复兴越国,急流勇退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在一条崎岖的小路上行走着的这两个人,为了完成一项伟大的计划,而行走在前往吴国的道路上。他们中一位是越国的大王,另一位则是提出这个计划的谋士。


公元前494年,长江下游的两个诸侯国,吴国和越国之间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决战,历史上称为“吴越相争”,在这场争斗中,越国失败,当时这位谋士为了保留越国的功业,劝越王勾践向吴王议和。为了进一步让吴王放松警惕,他又建议勾践亲自到吴国做人质,并表示愿意一同前往。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奇人——范蠡。


曾经的强劲对手卑躬屈膝地前来求和,吴王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羞辱他的机会。吴王将勾践和范蠡囚禁在一个破旧的草屋里,吃粗粮,扫马房。吴王每次坐车出去,勾践便给他拉马。吴王认为勾践应该已经真心归顺,便决定放他们回国。


回国后,范蠡纵论天时、地利、人和,制定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战略。二十年后,越国在范蠡的计划下,终于实现了兴越灭吴的大业。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风雨同舟数十年,范蠡知道越王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待到越国复国大业完成时,范蠡也意识到这将是他离开的时候了。


于是范蠡辞去官职,急流勇退,从此销声匿迹。


几年后,在陶地,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地区,出现了一位自称陶朱公的商人。据说他曾在短短的时间内,三次赚得千金之多,后来又仗义疏财,获得了“富行其德”的美名。


而这个陶朱公便是辞官隐退的范蠡。范蠡在经商期间,发现人们在市场买卖东西,都是用眼睛估量,很难做到公平交易,于是想创造出一种测量货物重量的工具。


有一天,范蠡偶然发现一位农夫在水井里取水,水井上立了一根木柱,木柱上又横着另一根木柱,在这个横木柱的两边,一边是水桶,另一边是石头,由此可以上下取水,非常方便。这就启发了范蠡造称的想法。


回到家后,范蠡找来一根直木棍,模仿打水的原理尝试着制作一个测量工具。范蠡现在木棍上钻一个小孔,并用绳子穿过小孔,系上,以此作为支点。而在两端,一端挂上钩子,一边挂上一个拴着铁块的绳子。掂起系在支点的绳子,在钩子上挂货物,然后移动挂铁块的绳子,使木棍达到平衡。反复试验几次,范蠡发现当钩子上的货物越重,挂铁块的绳子与钩子之间的距离就越远。


看着眼前的成果,范蠡十分兴奋。然而他又意识到,当两端达到平衡时,并不能看出货物我的重量是多少,便开始思考用什么符号来做标记。这个问题使得范蠡陷入了沉思,却始终想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不久后的一个夜晚,范蠡在院中乘凉,当抬头看到满天繁星之时,他突发奇想,可以用星宿做标记。后来范蠡采用“南斗六星、北斗七星”为标准,一星为一两,十三星为一斤,这样测量工具的雏形便诞生了。范蠡将它命名为“称”。“称”便是中国最早测量重量的工具,称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买卖市场,并很快普及开来。


但是时间一长,范蠡发现有些心术不正的商人卖东西总是缺斤少两。于是范蠡又在木杆上增刻了“福禄寿”三星为标记,以十六两为一斤。他说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失去福气;欺人二两,则后人做不了官,永不得俸禄;欺人三两,则损阳寿。从此,市场上便再也没有缺斤少两的行为。


时至今日,范蠡发明的称依旧广泛地用于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三星   吴王   勾践   水井   急流勇退   木柱   铁块   钩子   木棍   奇人   绳子   货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