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国家统一观

孙中山

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后从“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沦为世界上极贫极弱之国家,西方列强无不对中国虎视眈眈。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孙中山悲愤地说:“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能看得起中国人的。所以现在世界上的列强,对于中国都有瓜分中国的念头。”为了制止列强瓜分中国,孙中山提出改造中国的主张。

对国家统一的论述

怎么样改造中国?孙中山主张构建“民族的国家、国民的国家、社会的国家”作为理想国家的架构。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和孙中山提出的“五权分立”是孙中山理想国家概念的具体表现。孙中山对同盟会纲领解释说,所谓“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所谓“建立民国”,是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孙中山主张在理想国家实行行政、立法、司法、监察及考试五权独立的五权宪法,其目的是希望借此创立五权分工合作的新政府制度。

孙中山在这里表达了新的国家观念,特别强调新的国家是“五族一家”。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中强调:“今者五族一家,立于平等地位,种族不平等之问题解决,政治之不平等问题亦同时解决,永无更起纷争之事。所望者以后五大民族,同心协力,共策国家之进行,使中国进行世界第一文明大国,则我五大民族公同负荷之大责任也。”

孙中山认为,在日本等世界许多国家进步的时候,中国落伍了,中国要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机遇奋起直追。孙中山提出,中国要奋起直追必须实现统一。他说:“吾人以统一中国为职志”“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幸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的主张、关于统一的主张,他的国家观和统一观体现在《建国方略》《五权宪法》《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著作中,其中影响极大的《建国方略》不仅是物质建设方略,更是社会建设方略。概括起来说,孙中山的理想是要建立一个实行五权宪法和五族共和的统一国家。

什么是统一国家?国家怎么统一?孙中山在他签署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提出了五个统一: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内治之统一、军政之统一、财政之统一。在五个统一里,孙中山分析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民族和领土统一是其前提和核心,把民族与领土的统一置于首要地位,其重大意义即为:对外谋求国家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对内实现民族平等的任务。军政、内治和财政统一是实现民族和领土统一的保证,军政统一是为了保证国内安定,内治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秩序,财政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孙中山在这里将五个统一彼此之间的关系阐述得非常透彻:民族与领土统一是统帅,军政、内治和财政统一是保证。

千百年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国人民意向所趋是反对国家分裂,谋求和维护国家统一。对于中国历史上这种分分合合的现象,孙中山1921年4月在广州接见苏俄记者时谈到自己的看法。他说,中国历史上虽然有合有分,但统一大于分裂,中国历史的发展之所以能克服中间短暂的分裂并走向更广范围的统一,是因为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国人民对于连绵不断的纷争和内战早已厌倦,并深恶痛绝。他们坚决要求停止这种纷争,将中国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

始终追求国家统一

孙中山追求统一,然而在他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中国不但没有实现统一,而且在中华民国成立前一个月即1911年12月1日,中国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分裂。外蒙古贵族杭达多尔济亲王、喇嘛等在库伦(乌兰巴托)发动叛乱,宣布外蒙古“独立”。在外蒙古所谓“独立”问题上,孙中山态度非常坚决,认为清政府遗留的中国是一个完整的疆土,外蒙古所谓“独立”系非法。外蒙古“独立”因为得不到外部的响应,特别是遭到中国强烈反对,结果不了了之。

1923年1月17日,苏俄代表越飞亲临上海莫利爱路29号孙中山住宅与孙中山会晤。孙中山在与越飞的会晤中,重点讨论了外蒙古问题和中东铁路问题。经过多日磋商,双方于1月26日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孙文越飞宣言》的第三条是关于中东铁路问题:双方认为要以谅解的态度解决中东铁路纠纷,以双方实际之利益与权利解决现行铁路管理法。《孙文越飞宣言》的第四点是关于外蒙古问题。孙中山在与越飞会晤时严正表明自己的立场。越飞表示承认外蒙古是中国不可分裂的一部分,“俄国现政府决无亦从无意思与目的,在外蒙古实施帝国主义之政策,或使其与中国分立”。然而,外蒙古在苏俄的支持下再次宣布“独立”,在1924年建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苏俄言而无信,让孙中山大失所望,积贫积弱的中国对此束手无策,这不能不说是近代中国的悲哀。

在谈到祖国统一时,孙中山不止一次提到台湾问题。孙中山曾经先后三次抵达台湾。孙中山第一次赴台,在台湾停留一个半月,对于台湾的民情民意有深刻了解。孙中山认为台湾民众认同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希望台湾早日脱离日本统治,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1912年5月,孙中山对赴台湾组织光复起义的同盟会员罗福星说:“台湾是中国领土,决心收复。”1914年,蒋介石赴东北策动讨袁军,孙中山叮嘱蒋介石到东北后要警告日本,“日本人如果不将东北和台湾交还我们并保证朝鲜的独立,我们国民革命运动是不能停止的。你要将这个意思告诉日本将领。”

1925年2月11日,孙中山在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仍然念念不忘台湾的统一,要求“日本须放弃……与中国所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将台湾归还中国。对于任何分裂中国的人,孙中山均视为野心家,“提倡分裂中国的人一定是野心家。”孙中山表示:“中国如不能收复台湾,即无法立于大地之上。”

主张和平统一中国但不放弃军事准备

关于如何实现统一?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首次提出“国民革命”的概念。纵观中国历史,要实现国家统一,一种办法是诉诸武力,在血与火中实现统一;一种办法是促膝和谈,以不流血的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孙中山一直主张以和平手段来实现国家的统一但不放弃武力,“虽然力求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但从未放弃军事准备,并强调革命的武装是促成统一的重要基础。”孙中山认为实行和平统一必须要有革命武装作为后盾,他的论述在今天对于我们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1923年1月26日,孙中山发表《和平统一宣言》,指出:“文为救国救亡计,拟以和平之方法,图统一之效果”,强调“和平之要,首在裁兵”。孙中山的《和平统一宣言》得到各方政要的响应。孙中山在与黎元洪特使王用宾座谈南北统一问题时,再次提出“裁兵即统一之根本条件。人民乐于裁兵,故人民亦必乐于统一。”和平统一,首在裁军,孙中山一语点中了各方政要的要害:谁是真和平?谁是假和平?在裁军问题面前真假立现。

孙中山直到晚年,仍然为谋求中国和平统一呼号奔走,尤其是1924年末抱病北上,可谓毕生为谋求和平统一鞠躬尽瘁。1924年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国民革命“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要求“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与建设”。

11月13日,孙中山乘“永丰舰”离穗,次日抵香港,即转船赴沪。孙中山此次北上由广州经香港抵达上海,再由上海绕道日本到天津,从天津到达北平。之所以转这么大一个圈,除了当时交通不甚便捷外,主要目的是借机沿途演讲以唤醒民众觉悟,宣传和平统一思想。孙中山沿途演讲,反响巨大,谁也想不到这竟是孙中山的绝唱。

孙中山在旅途中陈述了自己对于实现和平统一的主张,“这次到北京去,讲到对外问题,一定要主张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海关、租界和领事裁判权”,对内“求和平、开国民会议”。12月31日,孙中山扶病入京,随即发表《入京宣言》,公开宣示他北上以来一路上对于和平统一的主张。孙中山以革命的姿态北上,完全置个人危险于度外。从孙中山北上途中的演讲看,他要为谋求中国的和平统一作最后的努力。

孙中山提出了与北方谋求和平统一的两项原则:一是对内召开国民会议,一是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这是孙中山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开出的两张药方。孙中山北上是他为谋求中国和平统一所作的最后努力,他开出的两张药方是他生命的呐喊。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孙中山毕生致力追求的目标,孙中山不仅有许多精辟的闪耀着思想火花的论述,还亲力亲为。他认为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有希望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孙中山在北上途中为实现和平统一走完了自己光辉的一生。

(华 强,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苏俄   台湾   日本   领土   中国   国民   和平   独立   民族   国家   孙中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