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显微镜下的大明》里官服细节!通过官服区分官职大小!

在《显微镜下的大明》中,各级官员服装的颜色、花纹不一样,较好地还原了明朝的官服细节,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

在明朝,官员上朝都需着官服,以显示官员的权威,官服的存在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缩影。官职不同,官服的颜色、图案也不同。

明朝官服又分为朝服、公服、常服、赐服等。

‬朝服,庆典时穿的礼服

朝服实际上是一种庆典礼仪服,规定文武官员在大祀、正旦、冬至、圣节、颁诏、开读、进表、传制等重大场合穿着朝服。

朝服不分文武百官,都戴梁冠。以冠上梁数分别等级。公冠八梁,侯、伯七梁,一品七梁,二品六梁,三品五梁,四品四梁,五品三梁,六、七品二梁,八、九品一梁。

除梁冠上梁数不同外,不同品级的官员所佩腰带也不一样,手执笏板颜色与用料也不相同。品级越高,腰带材质越好。

朝服正面图


朝服反面图

‬公服,朝见皇帝时的着装

洪武三年(1370年),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成为官员的一种特有标志。

洪武二十六年规定,每日早晚奏晚朝奏事及侍班、谢恩、见辞及在外武官每日公座服公服。


公服正面图


‬常服,日常处理公务时的官服

‬《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补子图案:“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 ( bái xián),六品鹭鸶( lù sī),七品鸂鶒( xī chì),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 pí),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 xiè zhì)。”

注:“补子”,指补缀在品官补服前胸、后背上的一块织物,这是明清官服制度的一个显著特色。


明朝官服表

由此可见,明朝文武官的官服区分开来,官职品级也可从胸前的补子上绣着的禽兽看出。


《大明会典》中的花样图

文官官服绣飞禽,代表文采飞扬,姿态各异,但整体上呈现的一只飞翔、一只仰望苍穹或低头觅食的状态。武官官服绣猛兽,突出武官的威猛。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显微镜下的大明》中黄知府着绯袍(红袍),绣云雁,为四品官;其他三县知县是七品官,着青袍;而万成县主簿是九品官,着绿袍。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赐服:蒙恩特赏的衣服

除了常规的官服之外,为了表彰那些功绩卓著之人,皇帝会赐给他们特制的服装,包括蟒服、飞鱼服、斗牛服,这三种服装的纹饰都与皇帝的龙袍相似。获得这类赐服会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

像我们熟知‬的锦衣卫,就是着‬飞鱼服的。飞鱼‬服上‬有‬四爪飞鱼‬纹‬,"飞鱼类蟒,亦有二角。所谓飞鱼纹,是”作蟒形而加鱼鳍鱼尾为稍异飞鱼类蟒,非真作飞鱼形"。


飞鱼服


总而言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服饰一直带有政治色彩。明朝时期,统治者更是重视服饰的政治功能,也在服饰方面展现出了细华美的外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大明   官服   正面图   明朝   朝服   乌纱帽   品级   武官   飞鱼   官职   官员   细节   大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