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初年,刘秀对功臣物质方面的赏赐,你知道有啥吗?

东汉初年,刘秀除了在建元前后和建武十三年对功臣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分封外,还对一些具有战功或事功的人进行过物质赏赐和恩宠褒扬,这些物质赏赐和恩宠褒扬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东汉初年的功臣阶层。

如果您喜欢该作品,看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赞加关注!

两汉之际,经过长期战乱,国家空虚,社会贫困,经济条件十分恶劣,当时“人庶群入野泽,掘凫曲而食之,更相侵夺。”。“百姓饥饿,人相食”,整个社会物质条件十分匮乏,在当时贫乏的社会条件下,刘秀对功臣的物质赏赐,内容却十分丰富,《东汉会要•赏赐》中列举的各种赏赐有“钱帛,衣服,衣冠,安车,什器,帷帐,养牛酒,羊酒。”

下面将刘秀对功臣的各种赏赐作一分析:

(一)赏赐钱币

西汉初年,刘邦在对功臣的赏赐中,往往有田宅的赏赐,但考究有关史籍,却见不到刘邦对功臣们赏赐钱币的情况。东汉初年,刘秀在赏赐中,有关钱币的记载就十分的多了。

东汉初年的钱币赏赐,大致有三种情况:

1、激励战功

东汉初年已有用钱币来激励军功的情况,刘秀赐钱让李忠救其亲属,除了激励战功外,还与李忠亲属被信都大姓马宠所执,但李忠仍然杀死马宠之弟,所表现出的忠心,以及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刘秀对李忠救出其亲属的大力支持有关。

刘秀赐朱祐黄金三十斤,除了与朱祐的战功有关外,更重要的是朱祐曾被邓奉俘获,刚被释放,有对朱祐安慰的意味。在东汉的统一战争中,刘秀对功臣赏赐钱币,也有对功臣已有功绩进行肯定,激励功臣再接再厉完成统一的作用。

《后汉书•窦融传》有“今以黄金二百斤赐将军,便宜辄言”的记载。刘秀赏赐冯异钱币是在建武六年,此时冯异平定关中,功绩显赫,刘秀对冯异的赏赐,一方面是对其所做贡献的肯定,另一方面战争尚未结束,激励冯异继续努力。刘秀对窦融的赏赐则在建武五年,此时关东战争尚未结束,刘秀赏赐窦融既有对其归顺东汉的表扬,也有拉拢激励窦融,让其牵制西北,最终实现统一天下的目的。

2、褒扬功绩

刘秀对具有战功和事功的人赏赐钱币,褒扬功绩的情况大多在天下统一后,对这些人过去的战功、治理地方的优异政绩、高尚品德、以及特殊才能予以褒扬。邓晨作为刘秀姐夫,跟随刘秀出生入死,立下巨大功绩,受到赏赐。郭仮不仅具有军功而且具有政绩。虞延因其高尚品质受到赏赐。《桓荣因其特殊的文化才能而授课太子受到赏赐。刘般作为刘氏诸侯则因“束修至行”为诸侯师的较高修养受到赏赐。

(二)赐衣服,衣冠、縑、帷帐等

东汉初年刘秀对功臣衣服,衣冠、縑、帷帐等的赏赐,与钱币赏赐一样大多是为了褒扬功绩、表彰优秀品质、学术才能等。例如,来歙作为刘秀表叔,数次出使隗嚣,并奇袭略阳,固死坚守,自春至秋,为刘秀击败隗嚣做出重大贡献,刘秀“于是置酒高会,劳赐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右,赐歙妻嫌千匹。”

在此,刘秀既有对来歙功绩的褒扬,也激励来歙继续努力,最终能够平定巴蜀的用意。冯异在建武六年入朝京师时,刘秀“使中黄门赐以珍宝、衣服、钱、帛,”也有褒扬功绩的作用。而郭仮“(建武)十一年,省朔方刺史属并州。帝以卢芳据北土,乃调仮为并州牧。过京师谢恩,帝即引见,并召皇太子诸王宴语终日,赏赐车马衣服什物。”

翎(建武)二十二年,征为太中大夫,赐宅一区,及帷帐钱谷,以充其家。”郭仮先后两次受到刘秀赏赐,第一次在建武十一年,郭仮此前屡立战功。因此,建武十一年刘秀对郭仮的赏赐有褒扬功绩的用意,而建武二十二年,郭保“以老病上书乞骸骨",刘秀对郭仮的这次赏赐则是对一生功绩的肯定表扬。

此外,刘秀对其他人衣服,衣冠、繊、帷帐等的赏赐也有通过褒扬争取人心的作用。如,“以(卓)茂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二千户,赐几杖车马,衣一袭,絮五百斤。”卓茂因“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卓茂死后,刘秀赐棺椁冢地,车驾素服亲临送葬。可见,刘秀对卓茂的赏赐除了有对卓茂的操守、学识的褒扬外,也有通过褒扬卓茂以争取天下士人之心的用意。

(三)赏赐车、马等

东汉初年经过长期战乱,经济萧条,一片残败的景象,作为交通工具的车马更是奢饰品。例如,《后汉书•朱浮传》记载:“自宗室诸王、外家后亲,皆奉遵绳墨,无党势之名。至或乘牛车,齐于编人。”。这与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情况极为相似。

东汉初年作为宗室王侯,以及外戚亲贵往往都乘的是牛车,而刘秀则往往对功臣赏赐车马。如“(贾)复马羸,光武解左验以赐之。”《后汉书•舆服志》记载“在左,醪马辘上。”徐广注曰:“马在中曰服,在外曰駢。駢亦名验。”刘秀将自己所乘马当中在外边的醪马赏赐给了贾复,刘秀在河北时,势力微弱,刘秀赏赐贾复醪马,在当时情况下也有延揽人才的用意。

刘秀在建武二十年赏赐马援车马一乘,则是对其平定交趾徵侧、徵贰反乱的褒扬,《后汉书•马援传》记载:“(建武)二十年秋,振旅还京师,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赐援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此外,刘秀还赏赐卓茂、郭仮“车马”,赏赐桓荣“辎车、乘马。”

(四)赏赐珍品、什器等

刘秀统一天下后,对那些为东汉的建立立下功劳的功臣们十分宽容优待。《后汉书•马武传》记载:“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列侯,而太官无余。有功,辄增邑赏。”可见,刘秀对功臣是十分宽容的,赏赐也是十分普遍的,远方上贡的珍品甘味也往往与功臣们共同分享。

《后汉书•窦融传》记载:"(刘秀)数驰轻使,致遗四方珍羞。”除了给功臣们赏赐珍品佳味外,刘秀还给有功之人赏赐过一些器物,这些赏赐的器物通常具有一定的寓意,往往与被赏赐者的职责,或所从事的事情有关。

如《后汉书•杜诗传》记载:“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第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

杜诗当时的职务为安集洛阳的侍御史,《后汉书•百官志三》记载:“侍御史十五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察举非法,受公卿群吏奏事,有违失举劾之。凡郊庙之祠及大朝会、大封拜,则二人监威仪,有违失则劾奏。”杜诗杀死暴横民间,敕晓不改的萧广,受到刘秀赏赐“栗戟”。

对于“柴戟”,《后汉书•杜诗传》注曰“栗戟,前驱之器也《后汉书•舆服志》记载:“公以下至两千石,骑吏四人,千石以下至三百石,县长二人,皆带剑,持第戟为前列。”集戟是汉代官员出行时的一种作前导用的仪饰。杜诗当时为侍御史,有监察威仪的职责,刘秀赏赐给他槩戟是与他的这种职责有关的。

刘秀还曾赏赐给虞延钱及剑带佩刀,虞延当时为陈留督邮,虞延曾谏陈留太守宗闻勿奢靡,刘秀便闻而奇之,后刘秀东巡小黄,作为部督邮的虞延进止从容,占拜可观,并替侍御史揽责,受到刘秀赏识,刘秀便赏赐其钱及剑带佩刀。虞延当时为督邮,刘秀赏赐其剑带佩刀,不仅有对他的恩宠,也与其督邮纠举弹劾的职责有关。

此外,建武二年,由于邓禹不能平定关中,刘秀派冯异代替邓禹平定关中,“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在这里刘秀对冯异的赏赐乘舆和七尺具剑,不仅表示对冯异的恩宠,也蕴含着对冯异平定关中的巨大期望。

(五) 赏赐养牛、上樽酒等

东汉初年功臣被赏赐牛酒往往是因为功臣年老退职,如刘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上樽酒十斛,以列侯奉朝请。”刘隆本身为刘秀南阳宗室,跟随刘秀南阳起兵,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中,刘秀统一天下后,釆取“退功臣而进文吏”的策略,功臣大多退出官职,刘隆是为数不多的在天下统一后,仍能任职的功臣,其任职一直到建武二十八年,四年后死去,因此,在告老还休时,刘秀赐其养牛,上樽酒十斛。

(六) 其他物质赏赐

东汉初年,刘秀除了对功臣上述物质赏赐外,还往往根据不同情况,给功臣赏赐其他一些物品。在中国古代,谷与钱往往是财富的象征,刘秀在赏钱的同时,也对功臣们赏赐一些谷物等。刘秀对窦融赏赐这些物品颇具用心,拉近了窦融与汉王室的距离,为争取窦融心向汉室,出兵合击隗嚣是有一定作用的。王夫之曾评论道:“窦氏之裔,与汉终始,一念之永,百年之泽矣。”

建武十一年,马援平定羌乱,“中矢贯胫,帝以玺书劳之,赐牛羊数千头。”窟马援在出道以前,曾在陇汉间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建武十一年,时为陇西太守,陇西多以放牧为生,刘秀赏赐马援牛、羊,可谓的十分贴切。此外,王良因事功,刘秀还“诏复其子孙邑中徭役,”免除王良子孙徭役负担,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物质赏赐。

总之,东汉初年,刘秀对功臣的上述物质赏赐,增加了功臣们的财富,提高了他们的地位,加强了东汉初年的功臣特权阶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初年   赏赐   东汉   后汉书   功臣   帷帐   建武   战功   功绩   钱币   物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