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十三年,刘秀大封功臣,从哪可以看出带有抑制功臣的目的?

东汉政权的建立,依仗的是能征善战的功臣。天下统一后,“方论功赏,以答大勋”,对功臣进行封侯进爵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如果您喜欢该作品,看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赞加关注!

建武十三年的分封

按照袁宏的话,“功高而尊礼其人”,天下统一后,对功臣按照功劳进行分封也是古代明主和睦夭人,做到“上下休嘉,比德天地”,维持政权稳定的重要方法。

建武十三年,刘秀因天下统一,再次大封功臣。刘秀在建元前后就曾大规模的分封过功臣,事隔十余年后,刘秀再次大封功臣,既是对建武二年分封的递进,也是对功臣所做贡献的最终总结。

建武二年,刘秀在分封功臣的诏书中就曾说过“惟诸将业远功大,诚欲传于无穷”。其中就隐含着战将只要继续努力,如果将来建立更大的功勋,肯定还有更大的分封,即使战死病死,也会分封其后代的,以激励战将们为东汉的统一建立更大的功勋。建武十三年刘秀的这次大规模分封也是对建武二年许诺的兑现。建武十三年,刘秀在分封功臣时,已经带有抑制功臣的目的。

(一)抑制首勋功臣

建武十三年的分封中,除了已经去世的功臣,以及吴汉、马成、坚谭、李忠四人既没有定封,也没有增封外,在剩余的功臣中,只有邓禹一人没有增邑,其他人不管是定封还是增封但都增邑了。作为首勋功臣,邓禹在建武十三年没有增邑,主要有两个原因。

1、 建武二年后无战功

建武二年以前,邓禹不管是在战略大计、荐人举才,还是带兵征战上都是功绩显赫,因而,刘秀在建元前后对其分封最大。而建武二年以后,邓禹在关中要么违诏久不进兵,要么数次违诏擅自出击,以致最后独与二十四骑还诣宜阳。不但没有建立军功,而且还屡不奉诏,因而,在建武十三年的分封中,邓禹没有增邑。

2、 抑制邓禹

天下统一后,刘秀开始大规模的实施“退功臣而进文吏”的方略,邓禹作为云台二十八将当中的首勋功臣,在功臣中影响较大,只要抑制了邓禹,对其他功臣的抑制也就能相对容易些。同时,邓禹在建武二年已经有了较大分封,如果再增封势必坐大。因此,建武十三年,刘秀对邓禹没有增邑,以达到对其抑制的目的,从而配合“退功臣而进文吏”的顺利实施。

(二)抑制继续任职功臣

在云台二十八将其他人身上也能看出刘秀在建武十三年,通过分封来抑制功臣的目的。根据《后汉书》和《后汉书补表》统计,东汉初年,在刘秀分封功臣侯的云台二十八将中,有食邑户数记载的有以下十二人。

根据《后汉书》统计,建武十三年以后,云台二十八将中,继续任职或任过职的有:在中央,吴汉自东汉建立一直任大司马职务;建武二十年吴汉去世后,刘隆接任至建武二十八年;藏宫在建武十五年即奉朝请,建武十八又重新任太中大夫。在地方,王霸在上谷防御匈奴达二十余年;马武将兵北屯下曲阳,备匈奴;马成屯常山、中山以备北边;李忠在建武十三年以后任丹阳、豫章太守。

建武十三年后,刘秀在分封功臣时,存在着分封规模和职务不一致的情况,在云台二十八将当中,这是十分明显的。被剥夺官职的功臣,分封规模很高,不光给予“奉朝请”的荣誉,而且爵土很大,食邑户数很多。而那些建武十三年以后继续任职的功臣,在分封上则规模较低。同时,刘秀还通过对任职功臣通过不增封或者更封来进行抑制。

单从战功上来说,东汉初年的功臣中,吴汉的战功最大。自河北诈书劝彭宠归顺刘秀,吴汉先后持节北发十郡突骑拔邯郸平王朗、北击群贼定河北、破刘永、斩董宪悉定东方、西征隗嚣、南斩公孙述平定巴蜀,可谓为战功卓著。

吴汉在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二,食邑户数20000户,按照刘秀“退功臣而进文吏”的方略,吴汉这种功劳大,有影响力的功臣,是不能继续任职的;同时,他一直能够任职,似乎也不符合刘秀职位高则秩级低或分封规模小、秩级高或分封规模大则剥夺官职的方略。

但仔细分析吴汉的情况,就能发现其中的原因:第一、吴汉自东汉建立后一直任大司马职务,虽然位列三公,但由于刘秀"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吴汉作为大司马,其实并没有实权;

第二、跟吴汉个人情况有关。可见,吴汉继续任职是因为既忠诚又无实权,即便如此,建武十三年吴汉既没增封也没更封或定封。刘秀在天下统一后,没有给吴汉定封或增封,也是为了避免吴汉可能因增封形成势大,而通过不予增封对其加以控制。

至于刘隆,第一是“南阳安众侯宗室也。”。第二是虽然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但在建武十六年,因检田不实被免为庶人。建武十七年复封为扶乐乡侯,后虽然随马援击交耻蛮夷徵侧等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但刘隆在免为庶人,再复封为乡侯,虽然后又更封大国,可能规模不会太高了;

第三、刘隆从封侯到免为庶人,再到封侯,人生起伏较大,因此,重新任职后,能够听话,对刘秀来说,比较容易操纵控制。至于马武,在建武十三年定封时为1600户,后因“坐杀军吏,受诏将妻子就国。武径诣洛阳,上将军印绶,削户五百,定封为杨虚侯,因留奉朝请。”创直到明帝,因击西羌寇有功,才增邑700户,总共1800户。

可以看出,马武建武十三年以后虽然任职,食邑户数也相对较少。至于马成,其他功臣都在建武元年或建武二年被封侯,而马成直到建武七年才封为平舒侯,战功不大,食邑户数也不能太多。

马成在建武十三年后一直任职,直到建武二十四年,南击武谿蛮贼,无功,上太守印绶后,才退职,任职期间刘秀没有给予马成增封,直到建武二十七年,其不任职后,才定封为全椒侯。李忠在建武十三年以后任丹阳、豫章太守,直到后来因病去官。马武、马成、李忠在建武十三年等没有增封或定封也反映出了刘秀对任职功臣的抑制。

综上可见,在云台二十八将中,建武十三年,凡是功大,分封规模大的功臣都被剥夺了官职,而只有像吴汉、马武、刘隆、马成这些没有增封或定封功臣,才继续任职,刘秀通过分封抑制任职功臣的目的已十分明确。

(三)奖励主动退职功臣

从贾复分封情况上,也能看出刘秀奖励主动退职功臣,抑制继续任职功臣的目的。贾复在云台二十八将当中,位列第三,但就战功而言,云台二十八将前七位功臣中,贾复战功最少。然而,建武十三年,贾复被定封为胶东侯,食六县,既超过了排在其前邓禹、吴汉的食邑四县,也远远超出了排在其后的其他功臣。

尽管贾复“有折冲千里之威”,敢深入,刘秀为了保护他,并为了给自己壮威,留在身边,从而使他失去立方面之功的机会。但按照正常,贾复在建武十三年的分封中不应超过排在其前的邓禹、吴汉,也不应超过为刘秀立稳河北、平定齐地的耿金。贾复在建武十三年分封中之所以能够一枝独秀,还是与刘秀“退功臣而迸文吏”有关。

由于贾复经常留在刘秀身边,可能对刘秀“退功臣”的方略认识较深,因而自觉的表现出不愿当官的意愿,同时,刘秀也正需要贾复的这种带头作用,以便对其他功臣中起到效仿的作用,从而成功剥夺功臣的官职。

因而,刘秀在建武十三年的分封中,之所以对贾复分封最大。一是向所有功臣表达对于像贾复这样主动不愿当官的功臣,朝廷会给予高规格分封的。二是通过给予虽然战功不是最多,但经常留在刘秀身边的贾复最高规格的分封,也可以起到抑制其他功臣的作用。刘秀“贾君之功,我自知之"中的“贾君之功”不仅仅是指贾复的战功,也包括贾复不愿当官的带头之功,即在“退功臣”一事上所立下的功劳。

综上所述,可以对建武十三年,刘秀的大规模分封功臣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第一、刘秀这次大封功臣,是对建武二年分封功臣时承诺的兑现,也是在建元前后分封基础上的递进。

第二、建武十三年,刘秀的这次大封功臣是与其“退功臣而进文吏”的方略密切相关,并表现出三种情况:首先,对像邓禹这样的首勋功臣,只定封不增封,既表现出按军功行赏的原则,又起到对其抑制的作用;其次,对于继续任职的功臣则坚持不更封增封,以避免这些任职的功臣坐大,以起到抑制这些功臣的作用;最后,对于像贾复这样带头不愿任职的功臣则增加分封规格,予以奖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建武   目的   后汉书   功臣   太守   抑制   食邑   战功   东汉   方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