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丹青难写是精神

在《大明王朝1566》播出快到二十年的时间里,近日,和家人每晚三集津津有味地追起了这部剧。其中,黄志忠刻画的海瑞形象,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唏嘘不已。

海瑞的最大特点,是正统的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理想主义者。明代社会污浊的现实与他的理想主义格格不入,所以海瑞的下场有其必然性。他在《告养病疏》中抒发了自己的失望与愤懑,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以身为屏障挽回既倒之狂澜,以身为标杆开复古之门路。他这里所说的复古,是指恢复他理想中的封建社会秩序。早在他第一次从应天巡抚任上解职还乡时,就表示自己不求合俗,事必认真。他认为朝中大臣全犯了因循苟且之病,皇帝虽然有锐意求治的愿望,但群臣绝无毅然担当的念头。他请求皇帝说,兴利除害的措施是不能更改的,希望皇上能够命令继任者不要因为他受了诽谤而轻易改变他所做的事。最后又愤愤地说,现在满朝大臣都是一群妇人,希望皇上不要听他们的话。

《大明王朝1566》海瑞剧照

海瑞这些愤世嫉俗之言等于骂了朝中所有人,很快就为自己招致了一片反对之声。那些被触怒的人纷纷说他夸大其词,侮辱满朝大臣来泄自己怏怏不平之气,说他固执偏见,抬高自己,打击别人,失去了作为大臣的体统。海瑞的政治理想和抱负都落了空,这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使他心灰意冷。他《再启阁部高中玄诸公》的信中写道:“人情事态,天下事亦止是如此而已矣,能有成乎!”他说自己放着母亲不去孝顺,放着山林不去归隐,每天和一帮小人较量是非,又有什么益处!一个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的理想主义者的热情、激动、偏执和失败后的怨愤与失意,在海瑞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看剧中和现实中的海瑞,这个人确有他天真可爱之处。这样的人,在顺利时,“立志坚而任事勇”“毅然独行其是,无所回互顾惜,以求吾道之必伸”。但一旦受到攻击、挫折,他偏激、冲动甚至达到任性的程度。这样的人跻身官场不会韬光养晦,不会虚伪应付,不会四平八稳,在明代老谋深算、陷阱四伏的险恶官场上是混不下去的。他从应天巡抚任上解职回乡前还告诉友人说,我已经整装南归,不再参与其中了。我所有的计划中只有疏通吴淞江得到成功,其余都功败垂成,有什么办法!有什么办法!“这等世界,做的成甚事业!”从此我要进入深山,进入密林,将成为另外一种人了。海瑞尽情发泄之后就带着全家回到了海南。他做官多年的钱,只够买了一所房子。从此守着祖宗留下的10余亩田产过起了长达16年的归田生活。

《大明王朝1566》海瑞剧照

海瑞自奉清廉,在明代高官中绝无仅有。他在当淳安知县的时候,“俸薪之外不染一尘”。穿着旧布袍,吃着粗米饭,每日蔬菜都是家中老仆在官衙的空地上自己种出来的。他为母亲做寿买了二斤牛肉,竟然成为一时的新闻,连总督胡宗宪听了都觉得是新鲜事,到处说给人听。他从不讲究穿着,冬日去京城,还穿着一件破旧的单丝官服。别人见了对他说,你再穷,也不至于连一件官服也置不起,他这才换了一件。就在他死的前几天,地方有司给他送柴薪,多出七钱银子,他马上如数退还。海瑞死后,清理他遗物的时候,柜中仅存俸银百余两(一说十余两)。御史陈海楼过去是怀恨海瑞的,看到他死后如此清廉,也不得不感慨地说,再也没有怨恨之心了。

从传统的官场上说,海瑞绝非完人,有很多峻苛、矫情、不通事理的地方。他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固执坚守者,一个被封建礼教扭曲了的病态的人。比如在他因进谏嘉靖帝而下狱时,司务何以尚援救过他,并且何以尚因为上疏皇帝请求释放海瑞,自己也下狱受了刑,两人曾有过患难与共的经历。可是到万历十四年(1586),海瑞最后出任南京吏部右侍郎时,何以尚作为南京吏部官员去见海瑞,海瑞把招待他的座位摆在一个角落里,对他摆起了上下级的架子。何以尚很不高兴地说,如果论起名分和地位,我没什么说的,可是当年咱们总有一些患难情谊吧,你难道不能用待客之礼对待我吗?海瑞坚决不答应。何以尚气愤地走出去,大声喊:不到黄泉,不再和你见面!

如果联系到海瑞少年时代就特别注意长幼之序,以丈人礼对待年纪很大的侄婿辈,以及后来当教谕时见长官不跪来看,除了人格上的自尊,他在思想深处恪守的是封建礼法和明朝的祖宗之法,维护的是不可逾越的等级观念,而缺少的是正常的人性。说他是封建礼教的忠实卫道士,一点不错。他为官虽然清廉,但对封建官场应有的架子和“体面”,却一点也不含糊。有人在弹纠他的文中指出:“瑞出京时,用夫三十余名,德州而下,用夫一百余名,彼自谓分所应尔。”一牵扯到官的身份与尊严,海瑞同样要排场十足,节俭与封建秩序相比,已成为次要的东西。因为他自恃清廉,对待下级就过于刚暴,时有打骂。当官审案时,用刑也比较多。在家庭里,除了对母亲恪守孝道外,他对亲情淡漠,是一个冷酷的封建家长,先后休过两个妻子,一个妾还上了吊;此外还有逼死女儿的传说。这些事招致了人们不少非议。

海瑞代表了江南中小地主阶级利益,打击了大地主豪强,做了一些有益于百姓的事,当官的名声很好,虽然长期以来对这个人物毁誉不一,但他是“清官”这点是可以肯定的。对于海瑞这个清官的崇拜,与包拯一样,在他生前就已经开始了,死后也是逐步升级。他当淳安县令时,治绩已被百姓传诵。他做应天巡抚虽然只有9个月,但在被罢时百姓们都拦路号泣,甚至有些百姓在家中供奉他的画像。他离开巡抚任很久以后,当地男女老少还能说出他的一两件故事。每逢官府办事不当,人们还会议论,如果海督堂在,哪会有这种事!海督堂要回来,一定会好好惩治他们。当时这些传说已经有演绎成分了。

《大明王朝1566》海瑞剧照

海瑞死的时候,“小民罢市”,服白衣冠来送葬的人涌满长江两岸,祭奠和痛哭的人百里不绝。很多人家都想买一幅海瑞的画像带回祭奠,画工还未脱稿,就有人订下,一时供不应求,竟有画工因此而致富。由此可见,封建时代百姓遇到一个清官、好官,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淳安   大明   封建礼教   王朝   巡抚   清官   清廉   丹青   官场   大臣   封建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