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沣,25岁当监国摄政王,三年后清朝灭亡,1951年去世,活了68岁

载沣,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运气最好的王爷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本,载沣只是和硕醇亲王(铁帽子王之一)奕譞的第七子,还是个庶子,是没有机会继承王爵的。

但是,由于载沣的二哥载淳入继帝位(即光绪帝),其他几个兄弟又都已经去世了,所以在他父亲去世之后,他就继承了王爵,那时候他不过七岁而已。

一个七岁的孩子,就已经是铁帽子王了,这样的运气可以说是没谁了,然而这还只是他人生的起点而已。

尽管载沣的父亲是侧福晋刘佳氏,但他的嫡母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婉贞,因此他自从继承醇亲王爵位之后,就备受关注,也是慈禧太后最为看重的王爷之一。

1901年,《亲丑条约》签订之后,发生了德国公使克林德被义和团杀害事件,清廷准备派人去德国道歉。

当时,人在西安的慈禧太后第一个想到的使者人选,就是载沣,她随即任命载沣为头等专使大使,到德国去道歉。

这份差事看似耻辱,其实是一个涨见识的大好时机,载沣来到德国之后,因为不卑不亢而被称之为贤王,还备受德国人的礼遇,后来他游览了德国多地,他由此意识到清朝与世界强国之间的差距,暗地里下决心要挽救大清。


回国之后,载沣就因为圆满地完成差事而受到慈禧太后嘉奖,自那之后开始参与朝政,逐渐成为中枢重臣之一。

并且,慈禧太后还将自己美貌能干的养女,也就是心腹大臣荣禄的女儿嫁给载沣,两人婚后感情和睦,还于1906年生育了第一个儿子溥仪,也就是末代皇帝。

1908年十一月,光绪帝去世,病中的慈禧太后开始挑选皇帝人选,许多大臣提出立一位年长的宗室成员为帝,但慈禧太后为了自身利益,就将载沣年仅两岁的儿子立为新帝,并任命载沣为摄政王。

第二天,慈禧太后就去世了,她临死前留下遗诏:

以后军国大事,摄政王当秉承隆裕太后意旨办理。

这里说的隆裕太后,就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也就是光绪帝的皇后,慈禧太后临死也不忘记将权力交给自家人,可见她多么自私,而这也为日后的朝堂纷争埋下了伏笔。

慈禧太后去世之后,溥仪继位为帝,载沣以摄政王的身份辅政,但大权实际上掌握在隆裕太后手中。


载沣有志报国,而隆裕太后只想紧握权力,并且两派之间还存在严重的分歧,因此矛盾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在载沣执政的三年时间里,他都在试图力挽狂澜,为此他组建了皇族内阁,还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但终究无法挽回大清倒台的颓势。

事实上,载沣虽然有很大的志气,但学术界多数人认为,他的能力其实不怎么样,他是被硬推上摄者王这个职位的,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尽管载沣十分努力,但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无用功,并且他在与隆裕太后以及袁世凯的斗法中,最终也都败下阵来,他在位的时间越长,他越发意识到自己无能为力了。

1911年十月,武昌起义爆发,这个时候的载沣,已经不怎么关注朝政了,朝廷的政令大多出自于隆裕太后之手。

眼看大清就要灭亡了,载沣开始为自己找后路,他认为自己保护不了大清,怎么着也得保护好家人吧。

左右权衡之后,载沣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于当年10月30日下达罪己诏,并宣布解散皇族内阁,辞去摄政王职务,仍以醇亲王的名义退居王府。

载沣的这个做法,受到了革命党人的一致好评,许多人认为他是个顾全大局的贤王。


而就在载沣辞职后不久,袁世凯就来了一出逼宫大戏,迫使隆裕太后下达了退位诏书,大清就此灭亡。

不过,清朝虽然灭亡了,但由于皇室优待条件的存在,溥仪得以继续住在皇宫,还可以保留皇帝尊号,还可以享受一大笔抚养费。

除了溥仪之外,清朝的各位王爷,也可以继续保留自己的府邸,尊号也可以保留。

事实上,在清朝历史上,绝大多数王府其实都不是私人财产,而是属于朝廷的,只是赏赐给王爷居住而已。

但自从清朝灭亡之后,由于种种原因,王府就变成了王爷的私人财产,恭亲王府如此,醇亲王府也是如此。

载沣在失去清朝这座金矿之后,能够继续保留醇亲王府,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他也由此得以生活无忧,开始享受恣意生活。

据说,载沣辞职之后,曾神情自若地说,“从今天起我可回家抱小孩了”,可见他在摄者王这个职位上,确实不大舒心,并且他已经放弃了挽救大清的理想了,对于清朝的灭亡,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而载沣审时度势,坚持辞去摄政王之职,为他赢得了口碑,也让他赢得了生存空间。


据记载,大约在1924年前后,孙中山曾登门拜访载沣,两人进行了深入交流,由此成为了知己。

当时,在许多人眼中,载沣就是个窝囊废,也是个庸碌王爷,但孙中山却评价他说,他能在辛亥革命后辞去摄政王之职,是爱国的行为;他能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摆在个人利益前面,也是难更可贵的。

并且,孙中山还对载沣在辞职之后不问政治,也不参与复辟活动,给予了充分地肯定。

而在载沣眼中,孙中山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走到哪里都要革人的命,他展示出了极大的宽容心,这让载沣感到有些意外。

经过这次谈话,载沣与孙中山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两人在临分手时合影留念,并约定下一次由载沣拜访孙中山。

很难想象,一位革命领袖访问一位被革命推翻的封建政权实权人物,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然后,让载沣想不到的是,他与孙中山分别后不久,孙中山就因病去世了,这让载沣感到十分难过,还在王府中设灵堂祭奠孙中山。


也正是在孙中山造访醇亲王府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冯玉祥在北京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了皇宫。

溥仪出宫之后,先是返回醇亲王府居住,但没住多久就在日本人引诱下,去到天津居住。

其实,载沣支持保留帝制,但他不支持载沣与日本人走得太近,而日本人也曾多次派人与他解触,但都被他婉言拒绝。

1931年,溥仪不顾载沣的劝阻,执意到伪满洲国担任执政,之后就任伪满洲国皇帝,日本人又多次派人联络载沣,但载沣依然不为所动。

说起来,溥仪倒是个孝子,他没有强迫父亲载沣去伪满洲国,还出钱资助载沣,将醇亲王府的一应开销全包了,让载沣继续过上了富贵生活。

1934年7月,载沣曾带着几个子女到长春看望溥仪,溥仪及日本人多次邀请他担任要职,但他见溥仪不过不过是个傀儡皇帝,日本人也不是善茬,便选择拒绝。

在长春住了一个多月,载沣看准机会逃走了,之后他返回北京,以皇族遗老的身份居住,没事的时候就读书写字,为了顺应潮流,他还为自己改了个名字,叫做载静云,意思是他只想平静地过闲云野鹤的生活。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1837年日本全面侵华,载沣在北京实在待不下去了,于是举家来到天津。

但不幸的是,北京沦陷后不久,天津也沦陷了,好在载沣居住在租界之内,因此没有受到战争的波及。

在天津居住的日子里,载沣的生活倒也富足,但他没有忘记自己在北京的祖产,也就是醇亲王府,他一直派人去打理,醇亲王府得以保全。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载沣返回北京居住,当他得知儿子溥仪被送到苏联关押之后,他的心情十分沉重,但也无可奈何。

之后,载沣继续住在醇亲王府,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但此时他失去了所有生活来源,他的日子开始越来越不好过。

随着时间的流逝,醇亲王府的仆人们逐渐离去,一些建筑也逐渐老化,无法再住人了,载沣生活开销很大,根本无力进行修缮。

在此期间,载沣变卖了许多财产,尤其是他在天津的私产,以供家庭开销,以及养育几个子女。


说起来,载沣还是个多子多福之人,虽然他只有一妻一妾,却为他生育了多达四个儿子和七个女儿,并且大多数子女都活了下来。

载沣再次返回北京的时候,除了溥仪和溥仪两兄弟被俘之外,还有七个孩子还活着,分别是儿子溥任,以及女儿韫龢、韫颖、韫娴、韫馨、韫娱和韫欢,这些孩子大多都在他身边。

所以说,载沣的晚间生活,虽然不像以前那么富贵了,但好歹是安静祥和的,在家人的陪伴下,他过得倒也开心。

1948年1月,傅作义和平起义,解放军就要进入北京了,新的世界也即将到来。

那段时间,载沣每天都要用收音机听取相关信息,在经过详细的分析、判断和权衡之后,他又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那就是热情地欢迎解放军入城。

正如载沣在日记中所言:

正月,北平局部开始和平矣……解放军入城尚俱安静。

载沣意识到形势已经不可逆转了,于是转而投向解放军,这份审时度势,日后让他受益匪浅。


新中国成立之后,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载沣可以继续保留醇亲王府,唯一的区别在于,他彻底成为社会大家庭当中的一份子了,与寻常老百姓一样,不再有任何特权了,需要靠双手养活自己了。

载沣的家庭很大,子女又多,之前他就已经不那么富庶了,现在生活压力更大了,这让他备受煎熬。

而就在载沣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消息传到他耳中,说许多政府机构或者部委大院,因为没有地方办公,正在四处寻找办公场所,有些单位看中了醇亲王府,想要购买醇亲王府。

这就让载沣十分为难了,因为他什么都不剩下了,就只剩下一座王府了,这是他祖上传下来的,他能够卖掉吗?

事实上,醇亲王府的历史十分悠久,这所宅院原本是康熙时期重臣明珠的府邸,明珠去世后由其长子纳兰容若居住。

乾隆时期,和珅权倾一时,他看中了明珠府邸的富丽堂皇,以及府中珍藏的宝贝,于是向明珠的后人索要,但未遂。

后来,和珅就罗织明珠后人的罪名,将其一网打尽,然后将明珠府据为己有,一直到嘉庆四年和珅倒台之后,明珠府这才被嘉庆帝赏赐给弟弟成亲王永瑆,明珠府由此变成成亲王府。


光绪年间,成亲王府被转赠给醇亲王奕譞,醇亲王府由此而来。

光绪帝在位期间,奕譞备受恩宠,得到了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的超然待遇,成为清朝第十一位铁帽子王。

而载沣在继承醇亲王爵位的同时,也继承了所有家产,包括醇亲王府在内,当时他是清朝最有权势的王爷之一,也是最富贵的王爷之一。

只不过,随着清朝灭亡,载沣的财产逐渐缩水,到他再次返回北京的时候,除了醇亲王府这所庞大的宅院之外,已经一无所有了。

对于醇亲王府,载沣是有很深厚的感情的,因为它见证了载沣家族的历史,也是清朝兴亡史的缩影,他打心眼里是舍不得卖掉的。

但是,载沣也有现实压力,一方面他确实窘迫了,急需一笔钱来维持生活,并且醇亲王府急需修缮,也根本拿不出钱来;另一方面,提出购买醇亲王府的是政府单位,载沣必须谨慎对待才行。

在经历了漫长的思考之后,载沣认为自己不能活在过去,必须用行动证明自己是社会大家庭的一份子,也为国家出一份力,才能生存下去。

并且,出售醇亲王府,载沣认为可以解决现实困难,他还可以有钱另外单独购买住宅,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更为重要的是,只有出售醇亲王府给国家,醇亲王府才能被修缮,也才能保存下去,只要醇亲王府能够保存下来,他就不辱没先祖了。


1950十月,载沣让儿子溥任全权负责出售醇亲王府,溥任参考恭王府拍卖的价格,最终以九十万斤小米的价格,将醇亲王府卖给了国立高级工业学校。

其实,这个价格依然是贱卖了,因为醇亲王府规模浩大,地理位置优越,如果放到现在的话,绝对是个天价。

但是,因为生活和局势所迫,载沣也只能忍痛割爱了,而就在达成售卖协议之后,他将七个子女召集到了身边,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就如何分配售卖款展开讨论。

载沣作为大家长,做出了最终决定,他将赎买款的一半用于另外购买住宅,另一半则平分给身边的七个子女,以及溥杰,唯独没有溥仪的份。

载沣的这个决定可谓用心良苦,首先他没有重男轻女,不但儿子可以分财产,女儿居然也可以,而且是跟儿子平分,这份开明和心胸,不像个封建社会的王爷能够拥有的。

其次,除了给身边的子女分财产之外,载沣还给正在狱中的溥杰也分了财产。

当时,溥杰和溥仪已经从苏联回国,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按道理来说,载沣是可以不给他分财产的。

但是,载沣考虑到溥杰有妻子和两个女儿,生活十分窘迫,就分给他一份财产。


最后,载沣没有给溥仪分一分钱财产,不是因为他不认溥仪这个儿子了,而是因为溥仪没有妻子,且无儿无女,暂时不需要他救济,就就把本应该分给溥仪的钱,先分给其他孩子救急。

再一个就是,溥仪作为末代皇帝,身份特殊,载沣也不便给他分财产,不然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更何况,溥仪已经过继给同治帝载淳,在名义上已经不是载沣的儿子了,他就更加没必要分给溥仪财产了。

总之,载沣在分财产的时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得到了所有孩子的认可。

在分好财产之后,载沣在醇亲王府不远的魏家胡同购买了一所很大的住宅,用于自己及妻子居住,他的几个孩子则在他处购房或者租房居住。

1951年,载沣因为偶感风寒引发其他疾病,于当年二月三日去世,享年68岁,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葬礼规模浩大,由清朝宗室成员载涛一手操办。


回顾载沣的一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但他的运气很好,而且每次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就导致一个结果,他虽然是清朝最后的实际统治者,却有一个很好的结局,反观其他清朝王爷,则大多数结局都不好。

可见,载沣虽然能力不怎么强,不是个合格的摄政王,却也是个懂得审时度势之人,而且在生存问题上是有大智慧的,他以一己之力保全了整个家族,其后人当中出了很多名人,并且繁衍至今,这一点也没几个王爷做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摄政王   清朝   光绪   王爷   太后   王府   北京   明珠   财产   年后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