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黑简史!你的家乡被地域黑了吗?地域黑是怎么形成的?

“河南骗子、山东陋习、东北彪子、苏北苦力”,在地域黑这个领域,号称四大天团,这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舆论是如何产生的呢?追根溯源,那真是“笑看宁古塔,实则是老家,俯视蛮夷人,竟是我自己”。

恐怕没有哪个省可以逃避地域黑的标签,如今21世纪都走到了第二个十年,还有人相信自己生来就比别人更高贵,今天队长就让那些“地域黑”破大防。

如今,被黑出翔的河南人,也曾站在歧视链的顶端,北宋时期,他们坐拥首都—开封,地处中原地带,环抱天子脚下,彼时南方人,尤其是福建人在官场上是极易受到排斥的,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北方士大夫在朝堂之上,干脆将南方人等同于粗鄙之人,将他们挤出朝廷权力的中心。百年后,河南经济不及东部沿海,话语权自然降低了,再加上人口众多,占全国的十四分之一,咱们按照概率算一下,每14个坏人有可能有一个河南人,小辫子一抓自然一大把,原本京门贵地的中原,也就被黑成了“井盖省”。

同为江苏省,南北又有什么仇什么怨?不过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罢了,明朝初期,苏北那可是妥妥的“经济特区”,古代漕运繁荣的时候,扬州淮安才是江苏最富庶的地方,上海不过是个小渔村,官府搞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了60万江南人“漂泊在苏北”,到了太平天国,连年战乱,大量江南人北迁,在苏北地界寄人篱下。一直到苏南城市开埠通商,水轮流转,富的流油,苏北就成了被攻击的对象。

容易招惹地域黑的地区,像东三省,山东,山西、河南等,都有一个同性,曾经非常辉煌,某些方面领跑全国,如今,虎落平阳就容易被踩一脚

比如山东,不是孔孟故乡、礼仪之邦吗?那就偏偏黑他们没素质的事;河南22朝古都,祖上谁家不是名门大户?那就黑他们穷乡僻壤出刁民;山西是能源大省,那就报道他们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人口流失的事;东北人都是活雷锋,那就放大他们行事彪悍,斤斤计较的方面。

东北史在古代中国边境史相关典籍中笔墨绝对最多,北魏、大辽、渤海国、金元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外族犯边的时候,唯有团结互助,才能在艰难的情况下活下来,而近代的东北,也是一个聚集中外各地移民的地区,大家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必然向大集体方向靠拢,再加上环境凛冽,跑马圈地,居民大都有彪悍的性格,近代东北以铁路、矿场、工厂为纽带的产业团体也出现在东北,形成了东北乃至全国最早的工业化思维雏形,随着乱世到来,东北舍己为人的爱国情操,组建了义勇军,抗联组织。这一切造就了东北人心向大团体,以大集体利益为重的思维模式,一直到改革开放,东北都是把以厂为家,以国为重的大集体思维发挥到极致。在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下,这引领新中国的起步之地,成为了众矢之的。

只不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谁让中国地界忒大,歧视者,也是被歧视者。只有人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我不在乎你是哪里人,是只在乎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地域黑才能逐渐消停。

搞“地域黑”的人高举:“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为旗帜,以点带面,不管那里发生了什么,都是劈头盖脸的一顿嘲讽辱骂。殊不知,整个中国,都是家乡人。

翻开《世界瘟疫史》,关于梅毒的传播,展示出了浓浓的“地域黑”,法国人说这是“意大利病”,意大利人说,这叫“西班牙病”,俄国人说“波兰病”,阿拉伯人说着这叫“基督徒病”·······反正这就不是我的错。

所以,“地域黑”的背后是价值观的冲突,分两种,纯粹的贬低他人和变相的抬高自己,他乡遭冷遇其实是挺正常的事,外地人和当地人肯定存在利益冲突,这种冲突不可避免。如果差异产生偏见,进一步出现歧视,也就出现了第二种:变相抬高自己,展示出一种自己更优秀,所以就该占有更多资源的主张。殊不知,上翻几百年,自己也可能是被歧视的对象。

大家都喜欢看戏剧作品,那些著名的喜剧大师,在创作小人物的时候,都会有笨拙、行为荒谬的举动,将自己放置在弱势的地位,这样观众就会产生优越感,继而从俯视的角度轻松发笑,这跟地域黑一个套路,先用社会上流行的标签踩几脚,这样喷子的心里就安全了,舒服了。我们需要警惕,在这样的思潮下,霸权主义,反民族主义在其中得到升华。毕竟,即使是伦敦东区最贫困的工人,想起19世纪的“大英帝国”也会挺起胸膛。

我们之所以被说成“伪装成一个国家的民族”,是因为我们大都秉承同一价值观,知道求同存异,地域黑虽然是全球通病,但我们不能让它成为侵蚀长城的蛀虫,毕竟想看我们变成一片散沙的人太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中国   苏北   东北人   地域   中原   地界   彪悍   意大利   河南   简史   山东   家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