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禹县的自然灾害:蝗灾


【近世许昌见闻】

80年前禹县的自然灾害:蝗灾‖老家许昌

文‖李喜山 图‖网络


40年代初,禹县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贫苦农民刚刚摆脱连续两年严重干旱的困境,又跳入了连续两年蝗虫危害的深渊。

1942年麦收之后,广大农民群众正在辛勤地从事秋田管理,盼望能有个好收成。但是,一条突如其来的消息使人们大失所望。

农历七月上旬的一天上午,《禹县报》发表了一则郑州来电:沿黄河干涸沼泽区域所孳生的无数蝗虫,从早晨起朝西南方向飞来,估计下午四至五时飞抵禹县等地。得到这一消息后,人们惊慌不安,午后两点钟左右,城墙东北角上挤满了观看的群众,大家无可奈何地眺望天空,等待这个灾祸的来临。

约摸过了一顿饭工夫,东北方向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了淡黄色,而且越来越重,像急速扩展的云层朝禹县方向压来。紧接着,风声大作,尘土飞扬,天色昏暗,黄土过处,尘烟四散。随着“呜呜”响声,飞蝗遮天盖地而来。有的蝗群掠天而过,有的蝗群纷纷降落地面,城郊万亩秋田顿时成了飞蝗的世界。(欲欣赏上回从《近世许昌见闻》中选刊的文章,欢迎点击以下链接:许昌历年突出之事件(下))



次日早晨人们发现圆叶庄稼(如豆类、薯类)片叶无损,而长叶作物(如:玉米、高粱、谷子)受到了飞蝗的糟蹋。

当时禾秆正嫩,稍不小心即会折损,因而给人们驱赶蝗虫造成了很大不便。人们采取敲铜器、放鞭炮、大声疾呼、挥舞扫帚和布片、点火烟熏等办法恐吓飞蝗。可是,你这边赶,它飞向那边,你那块田里轰,它又飞到这块田里啃。人们累得筋疲力尽,到头来只落个光秃杆子。继1940、1941年旱灾之后,人们又一次因“蝗祸”逃荒外流。

1943年麦季收成较好,这都沾了“蝗肥”充裕的光,这叫“因祸得福”吧。可是利害相连,头年飞蝗产下了大量“蝗卵”,人们既不懂土壤处理,又无农药喷杀,所以农历七月中旬,又出现了密密麻麻的“蝗蝻”,人们俗称“蹦蹦”,几天后,长叶庄稼又一次遭到了毁灭性啃食,就连河边沟旁的芦苇也未能幸免。

笔者耳闻目睹,1943年外出逃荒者,比1942年背井离乡多得多。据1943年9月河南省府的灾情调查报告说:禹县因旱灾、蝗灾饿死人数为一十二万一千零二十八人之多。

注释:本文选自《禹州市文史资料》。



1、本文选自《近世许昌见闻(社会卷)》。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蝗灾   秋田   许昌   飞蝗   近世   蝗虫   旱灾   自然灾害   见闻   老家   本文   年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