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选国信使有多严格?不仅要看出身,非耶律氏或萧氏两姓氏不选

国信使是辽宋间交往的纽带,国信使的言行直接影响双方关系的亲疏,他们一言以兴戎,一语以息兵,“信使往来,议论国事,折冲御侮,呼吸成变,一言差忒,实系安危。”


因此辽朝在派遣使臣时十分谨慎,在与宋交往实践中,形成了不成文的选任标准,其中正使和副使的选任标准不尽相同。

辽朝作为以契丹人为主体建立的政权,从使宋正使的选派上看,首先考虑契丹人,非耶律氏或萧氏两姓氏不选。

据统计,辽朝所遣使宋正使共有358人次,其中只有5人次为非契丹人。使宋正使多由契丹人担任,体现了辽朝统治者对本族人的信任,从而把决策大权牢牢掌握在本民族手中。

纵观使宋国信政使的官职,主要以节度使、将军、大将军、上将军为主。如萧穆古于太平五年(1025年)贺宋皇太后正旦时,官职为彰胜军节度使。

萧道宁于太平七年(1027年)使宋贺长宁节时,官职为左监门卫上将军。统计有官职资料可查的使宋正使共有329人,其中某节度使、某卫大将军、某卫上将军、某卫将军占281人。

可见,使宋国信政使人选主要从武官中选任。值得注意的是,辽宋首次交聘过程中,辽朝所遣使宋正使多由太仆卿、鸿胪少卿、礼宾使等文官担任,而再次交聘后,所遣大使几乎全为武官。

先后两次交聘所选文武官员形成强烈对比,究其原因,应与辽朝欲以武震慑宋朝有关。宋辽间高粱河之战、雍熙北伐等多次战役,均以宋败辽胜为结局,宋朝深感辽朝武力之强盛。

辽宋签订“澶渊之盟”后,辽朝派遣武官担任正使使宋,震慑宋朝,使宋朝不敢贸然北上,以维持辽宋间持久均势,同时也恰好体现了辽朝以武立国的草原游牧民族政权特色。

具有深厚家世背景和较强才能的契丹人能够引起宋方重视,从而发挥其重要作用。纵观出使宋朝正使,大多出身于显赫家庭。

圣宗统和二十三年(1005年),担任使宋正旦使的耶律合住是“太祖弟迭剌之孙”。

耶律仁先是孟父房之后,“玄祖伯子麻鲁无后,次子岩木之后曰孟父房”玄祖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祖父,仁先是阿保机祖父的后代,可见其背景之深厚。

重熙十一年(1042年)担任贺宋正旦使的耶律庶成同样具有显赫的家世,他是“季父房之后”。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辽朝在选派使宋正使中,对其品行及学识的要求同样十分严格。欧阳修因才学出众而受到道宗皇帝特殊礼遇,说明辽朝皇帝对国信使的品行才学十分看重。

因此在选派使者使宋时也特别重视使者的品行学识。如萧德“性和易,笃学好礼法。”萧惟信“资沉毅,笃志于学,能辩论。”

耶律敌烈“宽厚,好学,工文词。”萧速撒“性沉毅”。这些使者虽为契丹人,但其性情温和、沉稳敦厚而又博学多才。

在行为规范及学识方面并不输于宋朝接伴使、馆伴使,不至于因粗鲁无礼受到宋人轻视,影响本朝形象。

这些学识卓越的契丹人长期在草原民族文化氛围熏陶中,对契丹本族文化了解深入,派遣这类使者出使宋朝,能够顺利完成出使任务的同时,也有利于向宋人传播草原民族文化,加深双方了解,结交双方之欢。

统和二十三年(1005年),圣宗派遣使宋的耶律合住“智而有文,晓畅戎政。”耶律合住长期担任边防主官,担任过涿州刺史,也参与过辽宋议和。

因此圣宗派遣他出使宋朝且担任正使。《辽史·耶律化哥传》记载:圣宗开泰元年(1012年),“边吏奏,自化哥还阙,粮乏马弱,势不可守,上复遣化哥经略西境。

闻番部逆命局翼只水,化哥徐以兵进。敌望风奔溃,获羊马及辎重。”耶律化哥因治理边境有方,得到皇帝的认可。

由于他对本朝及邻邦边境事务了解深入,熟悉边境地形地势,圣宗于开泰六年(1017年),选任耶律化哥出使宋朝。

如耶律合住和耶律化哥这样熟悉边境事务的大臣,自然是出使宋朝的不二人选。

熟悉两朝国情及边境事务的使臣,能够与宋人沟通顺畅,准确无误的传达皇帝旨意,使宋国信使副中有一人为汉人,可以达到更好的与宋人进行沟通的目的。

从副使之官职方面看,使宋国信副使主要从文官中选任。如道宗清宁四年(1058年),辽遣遗留国信副使刘伸为右谏议大夫。

道宗大康六年(1080年),使宋正旦副使石宗回为太常少卿、乾文阁待制。在使宋副使中,也有少数武官担任副使的情况。

如圣宗统和二十三年(1005年),使宋正旦大使耶律昌主为左卫大将军,国信副使韩橁为右金吾卫将军。

又如圣宗开泰二年(1013年),贺宋承天节的国信使大使耶律阿果为长宁军节度使,副使石弼为左卫大将军。

正副使均由武官担任,正体现了辽朝尚武的民族精神。但纵观使宋副使官职,大多还是用文臣担任。这样更有利于与宋朝沟通与交流。

由于辽朝重视中原儒家文化,在选派副使入宋时,特别注意派选博学多才,精通五经的汉人。早在辽太祖时期,便有学习中原儒家文化的意识。

在出使过程中,需要与宋方伴使谈判和辩难,想要顺利完成任务,具有较强应变能力和口辩之才显得格外重要。

道宗大安三年(1087年),邓中举“充南使接伴,将以观其专对之良也。次年冬,果命公充南朝生辰国信副使。”

邓中举在充任宋朝接伴使过程中,因发现其有“专对之才”,于次年冬,任命他为宋朝生辰国信副使。

兴宗重熙十一年(1042年),萧英与刘六符使宋。与宋朝交涉关南地问题时,辽方希望宋朝将每年所“纳”岁币改为“贡”岁币,虽一字之差,意义却大有不同,宋方不从。

刘六符发挥其口辩才能:“本朝兵强将勇,海内共知,人人愿从事于宋。若恣其俘获以饱所欲,与‘进贡’字孰多?况大兵驻燕,万一南进,何以御之!顾小节,忘大患,悔将何及!”

辽宋两朝对峙,辽朝武力胜于宋朝,刘六符劝告宋方不要只顾小节,而忽视兵戎相见的大患,万一两朝因此交兵,宋必败。最终,宋方屈服,将岁币改为“贡”。

国信使副使除具备精通五经、言辞精准特点外,有礼宾经验同样十分重要。礼宾经验包括充任接伴使和馆伴使的经验。

一般而言,国信使任务艰巨,遇有突发事件,需要独立应对,因此有接伴或馆伴经验者更能入选为国信使。

梁援“三奉命接送南朝国信副使六充馆伴副使,一充皇太后南朝正旦国信副使”。

孟初于道宗寿昌三年(1097年)“迎伴南宋贺生辰人使”,天祚帝天庆二年(1112年),“提点大理寺,奉使南宋。”王师儒在出任南宋祭奠副使之前也曾两次任南宋使臣的接伴使。

因此选择这类使臣出使宋朝,能够更好的完成出使任务,达到出使目的。

此外,辽朝选任国信使出使宋朝时,特别注重其使者官职高低,一般选任官职较高者出使宋朝。

萧从顺对宋朝国信使的官职提出疑问,说明辽朝很重视宋朝所遣国信使官位之高低。其副使资历,最低每不在诸司副使之下,大都为诸卫大将军。

圣宗开泰四年(1015年),“契丹遣使左林牙、工部尚书耶律珍,副使翰林学士承旨、工部侍郎、签署枢密院公事吕德懋来贺承天节。”

正使官职为左林牙、工部尚书,副使官职为翰林学士承旨、工部侍郎、签署枢密院公事,可见官位之高。

萧得里底和牛温舒所任知北、南院枢密使事,属于辽代北、南枢密院之职,而“辽代北、南枢密院,是辽中央政权统治机构的核心。”

此次所遣国信使,是辽朝向宋遣使官职最高的一次。国信使出使宋朝过程中,如果表现优异,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回国后会得到升迁的嘉奖。

如大康十年(1084年),“辽主遣永州观察使耶律襄,太常少卿、史馆修撰贾师训,来贺正旦。”当时贾师训为太常少卿、史馆修撰。

《辽代石刻文编》记载:贾师训“俄充南朝正旦国信副使。比还,密侦宋人军国事宜,具闻。上阅之,不释手者数日。迁枢密直学士。”

可见,贾师训在出使宋朝过程中,因侦探到宋朝的重要军国事宜,回国后,据实告之辽主,因而由太常少卿升迁为枢密直学士。

乾统年间,宋夏关系紧张,夏王李乾顺被宋攻打,夏朝派遣使者出使辽朝,请求辽朝平息宋夏争端。

于是,乾统六年(1106年)天祚帝派遣萧得里底和牛温舒作为泛使出使宋朝,温舒遽起,以手籍土怀之。

宋主问其故,温舒对曰:‘臣奉天子威命来和,若不和则当卷土收去。’宋人大惊,遂许夏和。还,加中书令。”

不难看出,在宴会上,由于牛温舒用手把土收入怀中的举动以及对宋主传达如若不答应与夏和,就当卷土而去,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使宋主惊恐,从而顺从了辽朝的请求。

由于牛温舒出色的完成了出使任务,回国后,官位得以升迁。与牛温舒同去宋朝的正使萧得里底,在接受宋朝国书之日,对宋主说:始奉命取要约归,不见书辞,岂敢徒还。

遂对宋主发函而读。既还,朝议为是。”萧得里底的举动得到了辽朝朝野上下的赞许,虽然没有资料记载其是否升迁,但不难想到,萧得里底一定得到了辽朝的嘉奖。

一般出使宋朝的国信使,只要能够顺利完成出使任务,不负使命,回国后均会得到升迁。

如王泽“(重熙)六年,充贺南朝正旦副使。荣旋复职,数月以本官知顺州军州事。”重熙十一年(1042年),耶律仁先与刘六符使宋议关南地之事,由于两人的出色表现使宋屈服。

回国后,耶律仁被任命为同知南京留守事,刘六符官职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辽朝对完成出使任务的国信使予以升迁嘉奖。

而对没有完成任务,有损辽朝荣誉的国信使,则会给予相应惩罚。

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应该说是国信使的最高职责。如果国信使在出使过程中,没有做到不辱使命,那等待他的将是贬谪的惩罚。

耶律合里只“重熙中,累迁西南面招讨都监。帝闻之曰:‘优伶失辞,何可伤两国交好!’鞭二百,免官。”

耶律合里只充任使宋贺生辰国信使,在宋方设宴慰劳时,艺人嘲笑萧惠河西之败,合里只与艺人争辩,虽然使宋人羞愧。

但回国后,辽主认为合里只的表现有伤辽宋间的和气,因而受到很严厉的惩罚,被罢免官职。

另外,重熙六年(1037年),萧滴洌“奉诏使宋,伤足而跛,不告遂行,帝怒。及还,决以大杖,降同签南京留守事。”

萧滴洌脚受伤而跛,在没有报告的情况下跛脚出使宋朝,影响到辽朝形象,回国后,受到惩罚,降为南京留守使。

从上述两则事例中,可以看出,辽朝对有辱使命的国信使惩罚相当严厉,不仅要受到鞭杖之刑,还要被贬官甚至罢官。可见,辽朝对使宋国信使管理严格,奖惩分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国信   宋朝   契丹   正旦   师训   枢密院   宋人   武官   南朝   官职   姓氏   出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