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王朝的窃国者<二>


书接上回,仲康死后,后羿思来想去,觉得当下挺好,做一个太上皇,幕后的掌舵者,于是就立了仲康的儿子相当王,这个相也称后相、帝相。

其实后羿和夏启蛮像,崇尚武力,毕竟一技傍身嘛,后相时代,后羿的对外侵伐变得频繁起来,这里面可能是因为人民已开始不满朝政,需要借助战争来转移注意力,另一方面可能是其他部落不愿意归附,于是后羿以帝之名,开始了武力打压。

通过七年的征伐,时局基本稳定,蛮夷也来朝服,此时后羿俨然已登上了权力巅峰,后相的使命也算完成,有一种说法是后羿将皇冠加在自己头上了,史料说的也比较隐晦,来看看皇甫谧的说法:夏王后相受后羿的逼迫,迁都商丘,实际上已无控制权,只有同姓的两个诸侯(斟灌、斟寻)庇护,可谓是苟延残喘,推测是后羿并没有废黜相的王位,自己也没有称王,而是用了帝这个称谓,也称帝羿。



有人就质疑,既然后羿之心昭然若揭,为什么不杀了后相呢? 事实上没必要,从太康以来的两世,哪一个不是被后羿玩弄于股掌,杀了他们,自己落个弑君者的罪名,可不是他想要的,虽是一介武夫。

天下已定,四海臣服,后羿也开始了歌舞升平,拿起他的弓,骑上他的马,驰骋于江湖,尽享狩猎的欢愉,这才是他最擅长得意的地方

然而,螳螂捕蝉,后有黄雀,一张巨大的网,一场惊天的阴谋正在酝酿,山雨欲来风满楼,后羿竟毫无察觉,这个人,就是寒浞。

先来普一下寒浞的履历,《左传》中说的比较详实、中肯:

这个寒浞,是伯明氏部落的人,为人心术不正,善于搬弄是非,部落首领后寒觉得寒浞是个丧门星、祸害,就将他驱逐出部落,寒浞被驱逐后,自是愤愤不平,就是投靠了实力更强大的后羿,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获取了后羿的信任。

后羿巩固了江山以后,无心朝政,嬉于田猎,有几位耿直的臣子进谏规劝,惹怒后羿,将他们统统免职,寒浞一看,心中窃喜,机会来了,又是迎合,又是拍马,弄得后羿那是喜不自胜,寒浞终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寒浞并不满足,野心更加膨胀,因后羿荒于政事,寒浞就欲盖弥彰,只手遮天,同时不断的收买人心,培植势力,渐渐的,国人只知道有寒浞,后羿是谁,俨然成了远古的那个射日的传说,相忘于江湖,这样以来,权力亦悄然转移,正如后羿架空太康、仲康、后相一样,寒浞也不动声色的上演了架空后羿的一幕,不知道是过于自信还是眼见为实的相信寒浞的忠贞不二,后羿没有察觉,仍然游戏人间,尽享欢愉。



寒浞经过多年的沉淀、经营,觉得时机已到,在一次后羿狩猎归来,早已被寒浞收买的家臣一拥而上,将后羿擒杀,可悲不,可惜不,就这样,不可一世的后羿,死的这样窝囊,这样的毫无尊严,寒浞更是心狠手辣,将后羿的尸身放入鼎中烹煮,逼迫后羿的儿子们吃,后羿的麻痹大意,不仅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家族。

虎毒不食子,子何食父肉?寒浞就将这些儿子们全部杀死,霸占了原本属于后羿的一切:土地、财产、女人。同时血洗忠于后羿的臣子,写到这里,我竟然有一种莫名的悲哀,历史就是这样,还是尊重史实,这里面有一个忠臣叫伯靡侥幸逃脱,逃到了有鬲氏部落,这也就为后续联合斟灌、斟寻两个部落助力后相的遗腹子少康复国埋下了伏笔,伯靡也成为了这个力挽狂澜的重要人物。

寒浞杀后羿,单单是野心吗?在屈原的《天问》中透漏出了另一层原因,就是女人,寒浞和后羿的女人有染,这个女人也是有史料记载以来的第一个狐狸精,她抛夫弃子,蛇蝎心肠,帮情人谋害亲夫,还为情人产下两子,助情夫开天辟地,征战九州,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能用这些带有褒义的溢美之词来描述这段历史,呜呼哀哉,下回详述后续之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虎毒不食子   家臣   太康   后羿   王朝   臣子   朝政   欢愉   史料   儿子   部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