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受皇权思想影响?

来源:【中国民族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政治因素所占比重之大,是全世界古代各国家、各民族中少有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是一种现实理性型的社会形态,与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宗教型社会形态不同。例如西方古代长期受宗教文化影响,宗教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在政治上教权高于皇权,文化艺术甚至科学技术都必须服从于宗教。因此,西方古代社会历来是宗教建筑高于一切,从古希腊、古罗马的神庙到中世纪的教堂,欧洲历史上最著名、最重要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宗教建筑。

世俗权力服从于宗教权力,皇权服从于教权。直到文艺复兴以后,皇权和世俗权力才得以加强。在十六七世纪法国的夏宫、卢浮宫、凡尔赛宫等一批皇宫建筑出现之前,欧洲几乎没有一座特别著名的皇宫,最宏伟的建筑都是宗教建筑,如神庙和教堂。

在中国古代,政治形态在世俗社会中始终占据统治地位,任何朝代都是政治权力高于一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过宗教权力高于皇权的情况,因此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重要、最宏伟的建筑一定是皇宫,如秦朝阿房宫,汉朝未央宫、长乐宫,唐朝太极宫、大明宫以及明清紫禁城,等等。它们中的多数已经烟消云散,被淹没在历史长河里,但时至今日却仍然不断地出现在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之中。

中国历史上佛寺、道观等宗教建筑虽然数量多,保存下来的也不少,但其规模、名声以及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力,都远不能与宫殿建筑相比。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皇宫就代表着那个时代,阿房宫就代表秦朝,大明宫就代表唐朝,北京紫禁城就代表明朝和清朝。而在欧洲,却是以宗教建筑作为代表,如帕提农神庙就代表着古希腊,巴黎圣母院就代表着法国的中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和圣彼得大教堂就代表着文艺复兴时期,等等。

中国古代的都城一定是以皇宫为中心,地方城市也以官府衙署为中心,西方古代的城市则一定是以大教堂为中心(图1、图 2)的。这就是中国和西方政治和宗教的不同关系在两部不同的文明史中的体现。

图 1 中国城市以宫殿、衙署为中心(明清北京城平面图)

图 2 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政治因素首先表现在城市和皇宫的规划方面。

古代城市有两类:一类是自然形成的城市,这类城市一般是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例如河流、道路经过的地方),由于商业集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另一类是由人工规划建成,这类城市一般是都城或其他政治文化中心。尤其是都城,中国古代改朝换代的时候大多改换地方,重新建都,于是就要重新选址,重新规划。例如长安、洛阳、南京、北京等都曾是多个朝代建都的地方,然而每一次建都即使是在同一个城市也往往是异地重建。例如长安(西安),汉代的长安、唐代的长安和今天的西安都不在同一个位置上(图3)。又如北京,元朝建都于北京,称为“大都”。

图 3 西安城址变迁

明朝朱元璋建都南京,元大都被废弃。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重建北京城,城址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向南移。虽然很大一部分与元大都重合,核心的皇宫位置也与元大都皇宫重合,但是毕竟元大都已毁,明朝北京城等于是完全重建。清朝入关倒是没有破坏明朝的北京城和皇宫,基本上是全盘接收,适当加以改造、修复、利用。

因此,中国古代的都城总是在不断地重新规划、重新建造。都城是国家的政治中心,皇宫又是国家最高权力所在,所以都城和皇宫的规划首先要体现的就是政治因素。

中国古代对于城市的规划和宫殿的建造,历来都非常重视,希望以此来表达政治权力和社会的理想,每一次规划都要组织朝廷史官及文人学者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考证,尤其是在皇宫建筑的规划设计时特别注重考证。在中国古代各朝各代记录朝廷事务的《会典》《会要》之类的典籍中,关于都城皇宫的规划过程及其历史考证的记载都很详细,因为这些虽然看起来是建设工程技术问题,实际上都是政治问题。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信息宣传部整理、编辑,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下期)

本文来自【中国民族建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中国古代   北京城   都城   明朝   皇权   城市规划   皇宫   宗教   思想   政治   代表   建筑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