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如斯的负债经济模式

为什么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得很好,现在的经济一下就蔫了,呈现的局面甚至是一副崩盘的态势。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全世界近几十年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有好多国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出了这个答案,就是疯狂的负债经济,负债经营。

我们现在简体写债字一边是一个人,一个是责任的责,甲骨文和金门中的写法跟现在有类似的地方——就是一个人跪在钱上,被另外一个人手里拿着荆条去抽打,所以中国有句老话无债一身轻,没人抽你肯定是放松的,所以正常情况下,我们不管是对于国家对于机构对于个人来讲,能不负债就不负债。因为在不负债不欠人钱的时候,对自己的思想、行为控制力是最强的,是最自如的做事状态,心态是最自然的。但是一旦负债借钱了内心就有了顾忌,用未来的钱,办现在的事儿,就是负债经营。

那我们正常的生活中负债是两种情况

一种是主动的负债,要借钱做什么事自己主动从别人那借钱;

一种是被动的负债,就是不得已,被迫去借钱,被动的负债大部分是紧急的事情发生了。比如在医院病人要救治,实在没钱导致必须被动负债,急事跟重要的事相比永远是第一位的。

中国的负债是两个阶段,现在就是急事的阶段,以前是主动负债的阶段,这两个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急事负债能不能还已经顾忌不了了,不得不负债但是也是最惨痛的情况。

主动负债一种是为了投资,投资需要有专业的技术经验知识和运气来支持负债借的钱投出去能产生更多回来的钱,能够满足预期的回报,产生好的结果;另一种是为了消费,那这种情况下满足的是快乐和幸福的感受,那花掉的钱如果还不了就很惨了。

所以不管是被动的负债和主动的负债用于消费,这个时候的债和原有意思在钱上面被人抽打就很贴近了,当然主动负债投资有能力产生更多的收益,只是真的能做到吗?

主动负债和被动负债都是一个很危险的行为,投资需要专业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大量的知识和良好的运气来支撑回报的越大的投资性的负债要想有收益不亏损,操控的难度就越大,中国到现在也不具备任何能够保证投资一定有回报的专业团体或者个人。

在疯狂负债经营中,有过之前的案例,美国日本,在国家负债经营中,都用自身的亲身经历给全世界所有其他国家上了一个最真实的课程,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能够出现四十多年发展的奇迹速度就是依靠疯狂负债来达成的,把未来的钱都借到现在来花了。目前国家负债已经达到了600多万亿,每年的利息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天文数字,现在M2每年多印的钱归还负债的利息都是远远不够的。

负债的主要对象是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商业机构、企业以及全中国的老百姓,目前这个负债拉的杠杆级数是特别可怕的

负债的杠杆举个例子比如一个A城投公司,它的信用评估比如是2A,用自己下面的土地经过评估做了个抵押,土地换不了钱,只是块地,然后向B金融机构借了流动的现金那么这个土地抵押的借条可能又会被拿到B金融机构向由B金融机构主导的A金融机构和B金融机构一起向C机构发行信托,然后拿了C机构发行的信托基金,用这个基金作为发起人资金,发起人现金又可能发行了一个地的股权私募基金。

所以大家就可能发现了,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出现的大量的流动现金以及最后出现的可能有的资产,实际上都是依托那块真实价值完全无人知晓也没人知道能不能卖得动的土地拉起来的杠杆。A城投原来没有现金流,现在就有了大量的现金流的本金,但是也同时存在了将来要归还的本金加利息的大量债务,但是城投就可以拿着这些现金投到社会上,可能会购买产品、服务,雇佣人员,那这些现金就活跃了社会的经济,另一方面这些活跃社会经济获得的这些现金,还是需要将来这个A城投公司去归还,如果他将来不能从活跃社会经济的这个最终收益中拿到自己的本金和利息的收益,就会导致借给A城投的B机构这些存款人以围绕这些的机构的资金全部都会遭受重大的损失。

而对于城投公司它的付出仅仅是把土地进行了评估的抵押,就获得了这么多来源的资金,这个就叫杠杆。把不能变现的土地和所有不能变现的资源甚至单纯的担保拍脑袋都借出钱来的就拉了一个大的杠杆。中国经济走到今天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不管是过国企还是央企,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实体机构,一直都在拼命使用各种复杂的杠杆组合,到处借钱,用借的钱来推动投资,用借的钱来促进消费,用疯狂借贷形成杠杆的现金拿去投资消费产生的社会繁荣就会非常危险且可怕,中间出现问题就成了庞氏骗局。

现在绝大多数地方政府手里可以用来发展的钱大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叫卖地收入,一个叫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但是花的这两块钱全都是通过借贷杠杆来的。

卖地的收入这个地能够卖得掉是因为当地这个地上最终由开发商建的房子能够卖得掉,而房子能否卖掉受很多因素影响,基础设施、周边环境、教育等等,那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在当地能够形成核心支柱产业,这些条件是地方政府光卖地那点钱不够也要通过负债来完成的,搭建完成形成格局就有开发商愿意来买地,觉得未来房子能卖得掉。开发商拿了土地以后盖房子的时候使用自己的自有资金很少,甚至拿地的钱都是通过杠杆借来的,盖房子的钱也要通过借钱发债信托或者建筑公司的垫资以及其他机构合作的垫资等方式,也是用借钱的方式来去盖房子。

所以实际上当地政府卖地产生房子的钱再往下数根还是借贷来的,房子卖给购房者,不管是刚需还是投资,大量的人仍旧会使用银行的借贷或者借债的方式来买房子。

这样一来大家就明白了,卖地造房的钱是借贷来的,当地经济繁荣也是借贷来的,所以如果当地的房子不好卖了,只能由当地政府自己的关联公司去买房,大多数拍卖地方都是自己当地政府的关联公司,这个时候关联公司买房的钱就几乎全是来自于借贷。

另一部分就是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中央每年大量的财政赤字,所以这些财政转移收入也是大部分中央财政通过赤字或发债获得的,赤字就是向人民银行印了钱借给中央政府,发债就是国债,特殊国债、专项国债。中央把借的钱变相再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归根究底还是借来的钱。

所以就会发现其实里面一层一层后很多杠杆就是加了杠杆再加杠杆,无限加大杠杆以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社会上超级繁荣,把未来的钱全借了,所有的经济都会显得很好。

举个例子小区的王小二原来的月收入一万元,没有更好的方式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收入,如果他能够借到1000万,买房买车买奢侈品,进入高端场所,开公司,那我相信王小二马上就是这个小区最靓的仔之一。但是大家一定记住了,这是他借的1000万,关键在于借的1000万什么时候换,怎么还,王小二想清楚没有。




目前杠杆处理比较成功的两个案例比较典型,一个是日本,一个是美国。

美国通过科技,让全世界对其商业模式有信心采用外向模式;日本则把自己的所有企业,国内的企业和国民的心思都揽过来,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然后能够愿意把他们所有空余的钱和资源都借给日本政府,内向模式

借债经济发展的好处就是起步特别快,开始发展得很快,弊端就是临界点过去了,没有新的拉借债杠杆的可能性出现,社会发展的速度马上就降下来,还债的周期全面降临,这个时候没有办法去弥补由于借债产生了大量窟窿。而中国负债经营的优势在于国家很大,人口众多,资源模式也非常多,所以可以搭的杠杆类型和杠杆的钱数、资金的使用度比小的国家多得多,所以表面上的问题也更不容易显现,且问题出现的速度会明显慢于小的国家。而缺点也是同样,因为大,产业复杂,所以真的等到出现巨大危机的时候,非常非常难处理

政府推出的降杠杆措施也是为了降低风险,重要措施就是牺牲了股市,很多以前拉过杠杆或者出现比较大的杠杆风险的机构利用股市作为降杠杆工具,上市后卖掉股份退出,退出的资金这些投资人直接或间接归还了借贷机构、基金发起人等等,以此降低杠杆。所以中国的股市不可能涨,而是一直某种程度跌,中国的股市从最初6000多点到现在3000点的原因就是股市的目的是用直接融资的方式进行降杠杆。

居安思危,不知道恐怖如斯的负债经济发展模式未来会在中国走出怎么样的道路,且行且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杠杆   金融机构   中国   如斯   现金   主动   房子   土地   模式   恐怖   机构   国家   经济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