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的家庭,是否应该多备一些药品?孩子发烧、咳嗽,是否需要去医院?

1.有孩子的家庭,是否应该多备一些药品?

答:不建议家里过多存药。可以备一些儿童常用退烧药,还可以备一些益生菌和口服补液盐等,预防腹泻后导致的胃肠道菌群紊乱及脱水。有慢性疾病孩子的家庭要将平时需要的用药备齐。给孩子服药时,应谨遵医嘱并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家长不能只凭经验给药。孩子病情变化快,有问题需及时就医。

2.孩子发烧、咳嗽,是否需要去医院?

答:导致发烧、咳嗽症状的病原体非常多,以流感病毒等病毒为主,也包括某些细菌、肺炎支原体。孩子生病后如果精神状态稳定,体温不到39度,咳嗽不剧烈,注意休息,多喝水,家长做对症处理、观察病情即可。

如果精神萎靡,面色苍白、食欲欠佳,伴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或连续发热超过三天、持续高热、频繁咳嗽或呕吐,甚至出现包块、频繁腹泻、脓血便、尿量减少、呼吸增快、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情况,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就医。

3.如果带孩子去发热门诊,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答: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前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随时、经常做好手卫生。在医院期间,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还要注意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回家后立即脱掉外套、鞋帽并认真洗手,充分完成“七步洗手法”。

4.婴儿“阳”了怎么办?

答:婴儿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后,家长不用太着急,现在阳性病例可以居家隔离观察。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果宝宝没有明显不适,可以在家观察,对症处理、多喝水,物理降温等。体温高于38.5℃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居家隔离观察期间,一定要做好隔离和个人防护:孩子尽可能单间,如孩子太小或家中无单间条件,可以和大人同住一间,但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看护者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吃饭要分餐,不共用餐具和洗漱用品,接触孩子时要戴手套,孩子的物品要消毒。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一定要保护自己不被感染。如孩子出现发热3天以上不退,或出现超高热、精神萎靡、咳嗽剧烈、头痛、呕吐、腹泻哭闹不安等不适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5.孕产妇是否更易感染新冠病毒?该如何防护?

答:从总体人群表现看,孕产妇奥密克戎感染率和普通人群接近,出现症状的表现类型也和普通人群接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孕产妇要加强自我保护。有妊娠计划的女性最好在孕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增强自身免疫力。尽量调整好身体状态再怀孕。孕产妇需注意防护,如出门,在公共场所戴口罩,到医院就诊时戴N95口罩,少去人员聚集场所;居家或在办公室时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外出回来勤洗手。

6.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情会更严重吗?

答:在总体的人群表现上,孕产妇和普通人群有三个接近:第一,和普通人群感染率接近;第二,有症状者的比例,也和普通人群接近,在10%左右;第三,出现症状的表现类型很接近,比如咽干、咳嗽、流鼻涕、浑身酸痛、发烧等,一般三四天就有好转,差不多七天左右一个病程,总体上对孕产妇的健康没有增加更多影响。

7.孕产妇阳性后对胎儿或新生儿有影响吗?

答:孕妇无论是转阴还是继续阳性,不会直接导致流产;病毒通过母体传播可能性不大,不用担心;病毒不会通过母乳实现传播,产妇可以哺乳;如果产妇出现发烧等症状时,建议暂停哺乳,可以将母乳吸出,用奶瓶喂养。产妇戴好口罩后可以与新生儿在一起。

8.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会不会传染给胎儿?

答: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或者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一般不会通过分娩传给胎儿。

9.高龄老人和肿瘤患者感染新冠后,有必要去医院吗?

答:65岁以上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肿瘤患者,特别是肿瘤治疗期的患者属于容易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因此在医疗救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如无明显不适,可居家观察;一旦出现高热、胸闷甚至呼吸困难等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10.血液透析病人发现自己阳性了怎么办?

答:血液透析病人在发现阳性后,应立即联系自己所在医院血透中心、社区(隔离点)。在隔离期间注意控制饮水量,禁止食用含钾食物(如香蕉、橘子、榨菜、菠菜、芹菜等),及时到医院诊治。

11.感染新冠病毒是否影响降压药效果?

答:目前没有发现新冠病毒会对降压药效果产生影响。感染新冠病毒的高血压患者需加强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情况必要时调整降压药种类和剂量。

转自:《南京市居民防疫手册》2.0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孩子   降压药   医院   高热   阳性   症状   人群   防护   家长   药品   病毒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