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希腊和土耳其间的战争,给土耳其带来了哪些影响?

#历史开讲#

“一战”后,希腊和土耳其间的战争,给土耳其带来了哪些影响?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持续了三年的希土战争以土耳其军队的胜利作为最终结局,其对于作战双方、希土关系以及西方国家的中东政策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次希土战争结束后,土耳其废除奥斯曼帝国的君主神权,进行了凯末尔改革,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希腊通过短暂的国内调整,于1925年建立了共和国,其人口交换协议为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同时希土战争对西方国家的中东政策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土耳其的历史影响

1919—1922年的希土战争以土耳其大反攻胜利,希腊退居本国而结束。希腊、土耳其作为世代相邻的邻居,隔海相望,加之又曾同属于同一统治者的管辖,其政治领土、经济贸易、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希土战争是以获得海峡权益、领土面积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侵略行为,本质是以希腊为最前锋的西方国家对土耳其的瓜分和肢解。

战争胜利对于土耳其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土耳其获得了民族独立运动胜利,废除了素丹和哈里发制度,走上了共和之路。1923年土耳其与包括希腊在内的西方国家签订了《洛桑条约》,为这将近一百年的纠纷短暂的画上了一个句号。

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胜利

由于奥斯曼帝国与德国的血缘关系和政治联系较为紧密,奥斯曼追随德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同属同盟国阵营。经历过“一战”的奥斯曼帝国士兵损失严重,国内经济萧条:国债由1.563亿里拉增加到4.657亿里拉,足足增长了两倍。

在大战过程中,土耳其军队的死亡数大约为32.5万人,伤残达40万人,被俘和失踪的有25万人。土耳其作为战败国在“一战”中损失惨重,面临被西方国家瓜分的危险。1918年10月30日,战败国土耳其同西方国家签订了《摩德洛司停战协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不同层面受到制裁与瓜分,彻底沦落为协约战胜国的猎物。“一战”虽然暂时落下帷幕,但西方国家对曾经奥斯曼帝国的蚕食并没有结束。

希腊政府在英、法、美的支持下于1919年5月在伊兹密尔地区登陆,除此之外,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也在自己占领区出兵,美名其为保护伊斯坦布尔的安全。截至到1919年5月,占领军的兵力共有40620名英国士兵,49500名法国士兵,17400名意大利士兵和64400名希腊士兵,总兵力为170520人。西方国家的侵略行为,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维护民族独立成为土耳其人民迫在眉睫的任务。

1920年10月,《色佛尔条约》的签订更让爱国人士群情激奋,加之素丹政府的不作为使土耳其危在旦夕。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土耳其农民自发组成游击队,在安纳托利亚地区袭击希腊军队,有效遏制了希腊军队向内地推进。

同时在伊斯坦布尔、伊兹密尔等直接遭到入侵的地区,爱国人士纷纷成立了“护权协会”,旨在挽救民族的危亡。在1919至1922年期间,土耳其人民在凯末尔的率领下,战争持续取得胜利,最终取得了民族独立。其主要战役有:1921年初取得的第一次伊诺努胜利,鼓舞了土耳其人民的斗志,并引起列强之间的分化。

1921年3月31日至4月的第二次伊诺努战役,土耳其军队再次击退希腊军队进攻,赢得了胜利。最后土军在萨卡里亚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向西方国家展示了民族独立派的实力。并在战后同法国、意大利签订协约,从内部分化了西方阵营,加剧了协约国之间的矛盾。

萨卡里亚战役意义非凡,大大提高了安卡拉革命政权的国际地位,为《洛桑会议》的胜利谈判奠定了基础。土耳其人民于1922年9月打败了希腊军队,标志着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完成了反对外国侵略者,捍卫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的任务。

奥斯曼帝国旧制度的废除

奥斯曼帝国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其封建专制制度的特点即王权(素丹)和教权(哈里发)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素丹既是奥斯曼帝国的君主,又是宗教的最高领袖。奥斯曼帝国在跌跌撞撞地走进20世纪后,虽然已难巍然挺立,但其庞大的领土面积和威严的信仰传统仍令一部分国家和人民心存敬意。

希腊军队在伊兹密尔登陆后,民族主义者和土耳其人民希望在素丹的统领下抵抗西方国家的入侵,他们认为战争的目的是要把“伊斯兰地方”和“伊斯兰人民”从基督徒的统治下解放出来。锡瓦斯大会期间,代表们给素丹写信,重申他们对素丹的忠诚,而把政府的过错都推在大维齐和他的内阁身上。

凯末尔和将军们也给内务大臣和素丹各发了一封电报,重申他们对王位和君主的忠诚,并且恳求“降旨成立一个忠诚而又尊重我皇陛下及哈里发特权的新政府。”但是在土耳其人民为自己的独立自由而战时,素丹政府站在人民的对立面,除关心保持其帝位外,对其他国事一概不问。

在首都伊斯坦布尔有人组织“英国之友”协会,其宗旨是“企图将奥斯曼帝国领土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对这类卖国组织,素丹不但不反对,反而协同首相费里特帕沙等加入该会。素丹组建哈里发军队镇压民族主义者军队,于7月23日发布了逮捕凯末尔的命令。以凯末尔为首领的安卡拉政权对外要与希腊作战,对内要和素丹政府抗衡。

土耳其民族主义者获得希土战争的胜利,成功保卫了国家主权。战事结束后,新兴的土耳其共和国成立,昔日的旧制度即素丹和哈里发废除问题提上日程。随着希土战争的胜利和国际社会对安卡拉国民议会的承认,凯末尔意图向西方国家学习意图建立全新的共和国土耳其,他意识到废除素丹和哈里发制度势在必行。

早在1920年9月,凯末尔就指出,素丹是个“叛徒”,是“敌人手里反对国家和民族的工具”。面对国民议会内部派别的分歧和人民的信仰,凯末尔评论说:“没有哈里发,没有帕迪沙(素丹),这个国家有可能被拯救,这是一个他们(人民)无法理解的想法。”但是素丹制度的废除并非一帆风顺,安卡拉议会关于旧制度的延续或废除并不统一。

在希腊—土耳其战争期间,出于策略上的考虑,凯末尔将军一开始忠于素丹,并没有主张废除素丹。毕竟奥斯曼素丹在整个穆斯林世界声誉尚存,土耳其军队还需要印度等穆斯林国家的支援(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但在希土战争中,土耳其军队在前方冲锋陷阵为了民族独立而奋斗,素丹却与外国军队联合意图绞杀凯末尔军队,因此凯末尔将奥斯曼素丹视为西方列强的傀儡、国家的叛徒。

当凯末尔向一些最亲近的同僚征求废除素丹封建神权的意见时,发现他们仍然对素丹表示忠诚。例如,凯末尔在问起希土战争时期他的最亲密战友劳夫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时,后者回答说:“在良心上和感情上,我是离不开素丹和哈里发的,我有责任继续对君主保持忠诚,我对哈里发的爱戴,是我所受教育的结果”。

劳夫用严肃的口吻继续说道:“废除素丹和哈里发,而另设其他性质的官职来代表,将会造成失败和灾难,这是千万做不得的。”但是旧制度的废除势在必行,素丹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在希土战争中展现的一览无余,不仅组织反革命的哈里发军队,而且在安纳托利亚挑起了大小一、二十次武装叛乱,直接威胁到安卡拉政府的生存。

在1922年11月1日召开的国民议会上,废除素丹制度的决议正式通过,肯定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成果。同年11月16日,大国民议会又决定以叛国罪将素丹交付国家最高法庭审判。素丹穆罕默德四世得到消息后,仓惶出逃。

奥斯曼帝国素丹制存在了600多年,最终在共和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下被废除。对于希土战争中的哈里发,伊斯梅特这样说道:“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正是哈里发使我们陷入了全面战争的恐怖之中。我们将永远不会忘记,当国家想要崛起时,哈里发发动的攻击比对敌人的攻击还要可怕。如果哈里发在战争的任何时候思考一下祖国的命运,我们都不会处决他。”

国民议会于1924年3月3日讨论废除哈里发制议案,最后以155票通过了提案,并决定将所有王室成员驱逐出境。议会结束不久,最后一任奥斯曼素丹—麦吉德离开皇宫,乘坐火车站赶乘东方列车,曾经矗立了几百年的奥斯曼帝国宣告终结。希土战争是一场属于土耳其人民和土耳其共和国的胜利,但加速了奥斯曼旧制度的废除,是废除素丹和哈里发制度的前兆。

总的来说,土耳其取得希土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民族主义者战胜了以素丹为首的伊斯兰神权势力,隔断了民族主义者与伊斯兰传统势力的政治联系,为之后世俗化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土耳其政治的民主化准备了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土耳其   希腊   安卡拉   奥斯曼   战争   帝国   议会   军队   民族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