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百岁抗战女兵,时隔73年后和丈夫“重聚”,哭得像个孩子

都说家国难两全,在上世纪战火纷飞的时候,许多人为了解放事业失去亲人,失去朋友,失去伴侣。

远在长沙的百余岁老兵周秀莲就是其中一位,她在那段艰苦的时光中顽强而又幸运地存活下来。岁月的侵蚀和时代的变迁不曾让她对生活生出半分胆怯。

为祖国奋战大半生的她不要求任何回报,只是在志愿者几次登门后,突然提出了一个愿望:我想再见他一面。

这里的“他”说的就是周老太太曾经的丈夫。

既然是结发夫妻,为什么要说见不到了呢?如果已经见不到了,周老太太为何又有如此要求?听完周秀莲老人的讲述,人们不禁和她一起,回忆起当年的风霜。

小家碧玉的大觉悟

小资家庭出身的周秀莲出生于1907年的一个冬天。

得益于开明的父母和不愁吃穿的家境,在一些小孩子还要干农活帮衬家里生计的时候,周秀莲已经在学校认字读书了。

那个年代愿意让孩子读书的父母不多,大家总觉得读书比不上种地,花钱还填不饱肚子。而且有的学生自诩有文化,还会看不起身边没读过书的同龄人。

周秀莲却不是这样,她在求学的过程中非常勤奋,并没有因为家庭条件的优越,就只图安逸。

都说读书使人开悟明智,虽然那时的整体思想和我们现在相比还是有落后的地方,但当人们开始对环境有所对比、对自身遭遇有所思考反省,那么精神上的觉醒只是早晚的事情。

在书中与圣贤对话,使她的思想逐渐通透,加上她天资聪颖,很快就看出了当时的中国风雨飘摇:贪婪怠惰的统治者、不平等的阶级观念、麻木挣扎的底层人民,无一不在侵蚀着这座国家的生机。

那时的中国外有列强的侵略,内有政权的不稳定更迭。

20世纪初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年复一年地压榨着百姓的血汗,好不容易领导推翻了封建腐朽的清王朝,袁世凯却趁机窃国,成立了北洋政府,独揽大权。

虽然这场闹剧伴随着袁世凯的逝世和北洋政府的解体而告终,但身处动荡的周秀莲,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磨练了心智。

她亲眼见证了当权者的荒唐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多大的苦难之后,娇小姐出身的她没有被困在闺阁内,反而生出了超出常人的眼界和志向,她明白:除旧革新已经刻不容缓。

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那个时代为数不多接受过先进思想熏陶和文学文化教育的人,强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周秀莲时刻关注着可以为国家做贡献的机会。

终于,在周秀莲18岁时,她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家乡当地的党组织,年纪轻轻就开始为解放事业积极奔走,竭尽全力传播解放思想。对此,她的父母也很欣慰。

当时所倡导的许多新兴思想,如反对封建统治、提倡男女平等,放在今天的一些地方依旧不落时。

周秀莲的优秀在工作中大家有目共睹——她吃得了苦,出得了力,突出的工作成绩上级领导也看在眼里。很快,周秀莲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在知道她上过学后,领导非常高兴。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识字已是难得,更何况是读书明理的学生来无私奉献。因此,她更是成为了组织重点关注培养的对象。

组织的器重也让周秀莲倍感振奋,她终于真真正正地参与到解放事业中来了!肩上的担子越重,心底的责任感就越强。

自此之后的她更加兢兢业业,对于组织交代的任务从不懈怠,大家对她都是发自内心地钦佩。

就这样过了几年,机缘巧合之下,周秀莲结识了一位能征敢战的新同志:杨平,也就是她后来牵挂一生的丈夫。乱世中两个人目光交织的那一刻,注定会留下刻骨铭心的故事。

同心同德,情比金坚

和妻子一样,杨平也有着出色的履历。他曾就读于黄埔军校,在部队中任职,是位年轻有为的青年将领。

周秀莲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忠厚又有能力的男人,在邀请杨平一起吃过几顿饭,悄悄“考察”过他之后,周秀莲更加肯定了杨平的为人。性格直爽坚毅的她并没有扭捏,而是拜托了媒人大胆示爱。

起初的杨平是有所顾虑的,毕竟行军打战不是儿戏,是实打实地在战场上拼搏。他自认这样是不适合组建家庭的,否则妻儿都会跟着受苦。

但周秀莲却不在意这些,她认为真正的爱情就是两个人互相支撑陪伴,这样才能无惧一切困难。

周秀莲的真诚和潇洒打动了杨平,他们又有着共同的抗日解放思想,两人很快在思想觉悟上达成了高度一致。杨平对待妻子细致有耐心,从不发脾气,有时候措辞着急粗鲁了些,也会立刻和妻子解释清楚。

就这样,生活中,他们是惺惺相惜的伴侣;工作上,他们是砥砺前行的同志。两个人对待彼此一心一意,日子过得幸福而又甜蜜。

但有句话讲“身已许国,再难许卿”。战争年代的身不由己大抵如此。

两人成婚后没多久,杨平就又要上前线了。周秀莲当机立断,跟着杨平所在的队伍走,他在哪里,她就跟到哪里。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事战火纷飞硝烟四起的时候。

据周秀莲回忆,杨平要打的仗几乎就没断过。当然了,同时参军的将士们都一样辛苦,敌人不会放过任何一次进攻的机会。

因此,当时在部队的军人家属都自觉自发地做起了后勤事务,为前线奋战的家人们做好保障。

部长夫人亲自开了被服厂,规范化生产,组织大家更高效地为前线输送物资。

周秀莲自然参加了,并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加上她读过书的好底子,很快便被提拔成了管理员。

其实最开始的她没怎么学过针线,但在这样的环境下,她硬是把自己练成了远近闻名的刺绣好手。

战事吃紧的时那几年,周秀莲自己都会加班到凌晨,身居高位也是亲力亲为。她手上的针线活就没断过,身居高位有时从天黑做到太阳升起,给了其他人极大的鼓舞。

“没办法,不然战士们没得穿。”说道这些,年事已高的周老太太依旧忍不住叹息。

总之,周秀莲在任何困境下都能保持昂扬的状态和积极的心,后勤妇人们的一颗心就是一根线,从大后方绵延到枪炮声弥漫的战场,牵挂着每一位浴血奋战的勇士。

杨平是个粗中有细的人,趁着有时间,他送过周秀莲一匹白马。两个人一起骑过马,一起在马上讲过悄悄话。

周秀莲和杨平都很看重这匹马,骑着它回国自己和杨平的老家。它雪白的毛色纯洁如他们的爱情,在天地间熠熠生辉。

1942年,身在远征军行列的杨平像往常一样奉命出征,去中缅边境对抗日寇。

出国作战跋山涉水,有太多的未知,危险远高于在国内。杨平没有把这些事告诉妻子,只是表现得格外珍惜这次的见面时间。

作为妻子的周秀莲虽有不舍,但也一如往常地支持他。“就像之前一样,他去打仗,我做被服。”周秀莲一边等着自己的丈夫再次归来。

可偏偏天不遂人愿,在1943年的一次抗日行动中,前方传来了杨平不幸牺牲的噩耗。

纵然在那个年代的官兵家属多多少少都有牺牲的觉悟,但当消息真正传来,依旧会压得人透不过气。亲耳听闻的那一刻,周秀莲不禁悲痛欲绝。

人间至痛无过于:多少次暂别我们都挺了过来,没想到这次竟成了永别。

此“忆”绵绵无绝期

杨平和周秀莲是有一张合照的,那是在他们的女儿长大后不久,一家三口一起拍的全家福。杨平去世后,只剩周秀莲一人,一边工作一边生活,还要带着亡夫的遗物和女儿一起颠沛流离。

1944年,日本人入侵到了杨平的老家,他们一把火烧坏了房子,杨平的许多遗物在大火里化为灰烬,而她只来得及带着女儿仓皇出逃。

唯有那张照片,因为放在周秀莲出逃的箱子里,从而逃过一劫。

再后来,为了生存,她改嫁给了杨平的堂弟,男人老实本分,理解尊重她的过往,从不介意她怀念当年事。于是生活也就这么过了下去

思及往事,周秀莲不是不心痛。但是没办法,那时候的想要活下去,每个人能做的选择都太少了。

她没法忘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每每提起日寇,她苍老的声音里总是透露出怒意。

那是从心底的愤怒,是一名百岁老兵跨越时间的控诉。

1949年,新中国成立,许多人举家逃往台湾,当时的周秀莲也收到过杨平好友送来的机票。只不过她没走,而是守在杨平的老家,守着埋葬着杨平的小屋,过着自己的日子。

就像当年随他四处征战一样——他在哪里,她就在哪里。

1966年期间,因为担心照片上的杨平挎着枪会给自己和孩子惹来麻烦。周秀莲一狠心便让孩子把杨平从照片上撕下去了。这下,她能见到的唯一的念想也没了。

难过啊,怎么会不难过?老人把这份伤痛埋在心底,过了一年又一年。渐渐地她头发花白,听力下降,记忆力也大不如前。时光磨不灭她的信念,却能摧垮她的身体。

所以,当周秀莲的事迹逐渐传开,有越来越多的记者和志愿者上门看望后,老人小心翼翼地提出了那个心愿:我想再见他一面。

她想请志愿者帮忙,找到一张杨平的照片。

志愿者们无不被这朴素真挚的愿望打动,各方都开始积极地寻找。闲暇之余,他们也会来陪伴老人,听她讲当年的事。

对于战场,老人的记忆难免伴随着伤痛,她不想聊起那个人命如草芥的地方。更多的她会讲讲当年轻时,与其他军官太太打牌听戏的场景。

那是残酷岁月中难得的清闲,只不过现在能在牌桌上的,只有周秀莲老人一人了。时光倏忽,七十多年,只留她一人。

找老照片的过程并不顺利,毕竟那个年代相机并没有多普及,而杨平将军又是英年早逝。最开始志愿者多方辗转也只是找到了一张有些模糊的照片,他们非常犹豫要不要把这张照片给老人看。因为照片已经在博物馆里了,翻拍的只会更模糊。

看不到是遗憾,看不清也难受,这该怎么办?正当大家以为事情只能这样收尾时,天可怜见,台湾的志愿者找到了一张拍摄清晰的照片!

201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家将这张来之不易的照片交给了周秀莲,看到画面上许久未见的心上人,饶是百岁高龄的抗战女兵,泪水也一下夺眶而出。

或许是她自己都没想到愿望还能成真吧。她激动地对着志愿者谢了又谢,高兴地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连她看向照片的目光都是纯真而又复杂的。

纯真的是感情,复杂的是经历。个中辛酸恐怕只有老太太一人清楚了。

“我好久没见过他了,久到我都害怕自己会忘记了。”老人反复摩挲着照片,像是隔空触碰到了两人互相陪伴的那段时光。

2022年3月18日,这位世纪老人溘然长逝。匆匆这么多年,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环境和时间都试图抹去她的记忆。而她靠着自己一个人,撑了下来。

从人们爱听甜言蜜语,爱看雪月风花,殊不知从熊熊战火里淬炼出的铿锵誓言,亦是别样的情怀,是不灭的浪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北洋   湖南   女兵   老太太   志愿者   年后   妻子   丈夫   老人   时光   年代   思想   组织   孩子   照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