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削藩:靖难之役的导火索

#历史开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公元1402年,当朱棣率军进入京城时,金陵城内的皇宫中燃起了熊熊大火,一个皇帝消失了。

那么,登基刚满四年被视为正统的朱允炆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而他的叔叔朱棣又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造自家人的反?

这大明的江山又因为什么换了皇帝?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明初那场战乱的序幕——削藩。

行省制下的分封诸王

周朝的分封制使得东周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各大诸侯国势力过大,完全不听周天子差遣,周天子成为了名义上的共主。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乱不休,使得始皇帝下令废除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当汉朝开始时,刘邦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再一次实行分封制,最终在汉景帝期间出现了七王之乱,危害一时。

汉景帝期间虽然平息了叛乱,但没能除掉分封诸侯的弊端,直到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才渐渐消除了诸侯势力变大带来的影响。

但这一举措也导致宗室无力,外戚逐渐成为了掌握话语权的人,西汉最终亡于王莽。

曹丕建立魏国后,担心宗室权力过大影响自己的统治地位,于是开始大力压制那些跟随曹操打天下的曹姓,夏侯姓的官员,大力扶持其他家族,最终导致宗室势微,司马家族篡位是无人可以阻挡。

司马家吸取了曹丕的教训,分封诸王,未承想皇帝能力不足后宫干政,导致八王之乱,贻害无穷。

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分封诸王,本欲设立世袭刺史制度,被劝阻,唐代封王没有封地,更多时候只是一种赏赐,构不成威胁。

因此无论是在武则天执政期间,还是在后来的藩镇割据中,李唐宗室也无能为力。

宋朝也是和唐朝相似的结果,最终沦陷一无所有。于是,当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就开始着手分封诸王。要是连自己的儿子都信不过,还能信得过谁?

朱元璋想对了一半,这帮王爷对他完全服从,对他的长子,王爷的大哥们也是绝对地服从,只可惜朱标命短未能继承皇位,而被他扶上位的长孙,可就远远不是他那些儿子们的对手了。

明朝的藩王

明朝的藩王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并不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那么割裂,也不像唐代诸王势力那么微弱,全靠官职撑着。朱元璋考虑到了内忧外患,亲手制定了藩王制度。

藩王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全,朱元璋赋予了诸王靖难的权力,即清君侧,当有权臣混乱朝纲时,诸王可以起兵保护皇帝,恢复朱家天下,想要做到这一点,诸王就要有自己的军事力量。

因此,在朱元璋的规划下,藩王可以统领自己的府兵,从三千到一万九不等,至于边塞九王,则为了抗击蒙元拥有更多的兵马。而其中,当数排行老四的燕王朱棣势力最大。

本身就持有大量兵马,再加上常年与外敌征战,导致边塞诸王权力越来越大,很多军中之事甚至可以无需上报,自行处理。当然,朱元璋在位期间,他们可不敢动什么歪心思。

为了防止诸王反叛,朱元璋下令王爷们平时必须在各自封地,非受诏不得进入京城,王爷们也不能相见。

朱元璋把一切都安排明白了,想法很好,只要他的儿子朱标顺利即位,内有贤君忠臣把持,外有武将藩王镇守,大明朝的未来岂不是一片光明。

只可惜,他没能预想到自己儿子的未来。太子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当时朱元璋在位期间就让朱标代理监国,可以说,太子朱标是朱元璋除了马皇后外最信任的人。

而且朱标能力出众,在众位兄弟中也很有威望,由他来当皇帝无人不服。只可惜当他从西安考察返回京城后,就感染了风寒不治而亡。

朱元璋悲痛万分,放弃了迁都,并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允炆相较朱标就差了不少,朱元璋曾经想要废除他新立太子,被劝阻后作罢。

可以说,朱元璋为了让朱标的皇位稳妥做了不少努力,为了让朱允炆皇位稳妥做了更多的努力,最终却是在朱允炆的一系列糊涂操作下成为了无用功。

轰轰烈烈地削藩

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去世前下了遗诏令皇太孙朱允炆登上皇位。并下令藩王各自镇守封地,不得返京。

在还没当皇帝的时候,朱允炆就一直提防着他的叔叔们,特别是镇守边塞的那几个王爷,而其中最为势大的朱棣无疑成为了他的头号关注对象。

那时,朱允炆就问他的老师黄子澄,藩王势大,不遵守礼法该怎么办?

黄子澄的回答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诸王的府兵不过刚能保护自己,怎么可能威胁到皇上,到时候大兵压境,定能战胜。

朱允炆的担心不无道理,黄子澄的回答也是合情合理,但问题是,当两个特定的人相遇时,优势的也不一定就是优势了。

显然,朱允炆并没有意识到削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认为他是皇帝他说了算,却没想过他有没有能力保证自己能说了算。但他并没考虑这些,而是直接动起了埋藏已久的心思。

黄子澄

王爷们不服管怎么办?那就不让他们当王爷了。朱允炆觉得自己找到了维护国家安稳的方法——削藩。

如果像是汉武帝那样施行推恩令,倒也罢了,软刀子割肉一点一点来,如果他是开国皇帝无畏诸侯也罢了,大不了在战场上打一仗,把他们全打服。

但他并不是,既没有足够的威望能力,也没有足够的耐心,就这样在身边几个谋士的支持下,对着藩王们动刀了。

毫不掩饰的杀机

在朱元璋去世两个月后,朱允炆就开始了削藩,不到一年的时间,先后废掉了四个王爷,将他们贬为庶人。

并迫湘王在宫殿中自焚而亡,对于他一直担心的燕王,也增加了防范,派人去监视,准备找到借口快刀斩乱麻。

无论是朱允炆还是他身边的谋士,都将朱棣视为头号大敌,于是他们先对朱棣的同胞兄弟周王动手了,欲意剪除朱棣的羽翼。

对周王动手得有理由啊,于是有人诬陷周王朱橚企图谋反。周王的封地在开封,但建文帝朱允炆却不做任何调查就下旨去捉拿周王。

命曹国公李景隆以率兵备边为名,假道开封,突围王府,逮捕周王。朱允炆先是将周王流放云南蒙化,后又召还到京师,将其一直禁锢在京师。

并开始削弱藩王们的权力,只能调动自己府里的那一点兵力。而之前所能管辖的文官武将,都直接归朝廷管辖。

这一系列的动作都被朱棣看在眼里,他知道,下一个就要轮到他了。作为一位能征善战的王爷,他可不会打没有准备的战争。

但他深知朱允炆不会放过他,既然如此,那就先拖着,直到时机成熟。怎么拖住建文帝的步伐呢?朱棣想了一个好方法,装疯。

大夏天穿着棉衣坐在火炉边取暖还瑟瑟发抖,在北平的大街上和孩子玩闹,抢夺污秽之物,所有人都觉得燕王被逼疯了,但朱允炆没相信。

不过对一个疯了的叔叔动手难免落人口舌,那就派个人盯住他吧。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就是奉命监督燕王的人。

在得知朱棣装疯后,张信奉命捉拿燕王,却在其母亲的劝说下,投靠了燕王。

朱棣知道朱允炆要对付自己了,马上召集部属藏于府中,待前来捉拿他的官员到达时突然发难。当夜,攻下了北平城门,将北平城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遵照旨意”的靖难

朱棣起兵了,但凡事都讲究个名正言顺,于是,他就打出了靖难的旗号。

朱元璋颁布的法令藩王可以靖难,于是他起兵了,听起来似乎有凭有据,但朱元璋说的必须由皇帝下旨才能出兵他却只字不提。占领北京后,朱棣主动出兵打下了周边地界,减少隐患。

藩王终究势力过于弱小,无法对抗朝廷,如果朱允炆一切都操作得当,朱棣绝对没有任何机会。只可惜一切没有如果。

朱元璋为了稳固朱允炆的统治地位,在晚年杀了一大批武将,以至于朱允炆没有武将可用,只得起用老将耿炳文,然而由于老将军年事已高,对上的又是能征善战的燕王朱棣,最终被朱棣打败。

然后,他又听信了黄子澄的建议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一个纨绔能有什么本事,还总想要抢功劳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机,给了朱棣大量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势力。

最后李景隆带领的大军被打得七零八落,朱棣也是正式成了气候。终于在建文四年,朱棣攻占了金陵,朱允炆在皇宫内燃起了熊熊大火,下落不明,建文帝的削藩藩王的胜利告终。

削藩是正确的选择,但过于激烈的做法未免有失妥当,而动乱爆发后的用人错误,则是加快了建文帝的覆灭,朱允炆一生中有很多次选择,可以说他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只要他能选择正确一次,就可以顺利结束这场纷争,却未曾想白白失去了天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朱允炆比其祖父终究还是差了太多。


参考文献

[1] 周文革. 明初削藩的悲与喜[J]. 文史博览, 2007(7): 58-60.

[2] 郭厚安. 论“靖难之役”的性质[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3): 46-53, 108.

[3] 梁曼容. 明代藩王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6.

[4] 周燕. 影落江湖成王道——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J]. 文史天地, 2022(6): 66-6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北平   郡县制   金陵   明朝   燕王   京城   宗室   封地   边塞   皇位   导火索   武将   王爷   长子   势力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