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说:“这个人杀了可惜,留着是后患”,这人是谁?后来呢?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阎锡山在山西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人物。

1939年的某一天,阎锡山对山西“牺盟会”总干事梁化之说,这个人,杀了可惜,留着是后患。

那么,阎锡山口中所说的“这个人”是谁呢?

他,就是时任山西抗敌决死二纵政治部主任的韩钧。

韩钧是河南新县人,1912年生,早年在河南洛阳第四高级师范学校和北平中国大学学习。在校期间,他接触到大量“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诸作家的作品,开始阅读马列主义理论著作,并与同学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探讨革命真理,组织参加“反军阀”、“要民主”的群众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韩钧在北平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时,向政府请愿要求联共抗日,被当局逮捕,关进了草岚子监狱。在狱中,他在薄老等人的介绍下加入了我党,并与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甚至被列为执行枪决的人员名单。1936年9月,韩钧被组织营救出狱,到太原参加党的工作,任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军政训练委员会政治部干事。

七七事变爆发后,韩钧奉命在祁县组织创建山西青年决死二总队,并任总政治部主任。率部进军晋东与八路军一起阴击由娘子关的日军。太原失守后,韩钓率二总 队在洪洞、赵城一带开展游击活动,队伍也迅速壮大到了一万五千多人,被编成为决死二纵队。

在二纵队的影响下,山西的青年抗敌决死“新军”系列也深受鼓舞,决死三纵、四纵、工卫旅、政卫旅、暂一师等“新军”也纷纷成立。我党领导的这些个山西新军的崛起也引起了“山西王”阎锡山的不安和焦虑。在当时国民党开始反共的形势下,阎锡山也准备着手解放这些由我党领导的“新军”。

阎锡山把整治“新军”的首要苗头对准了在抗战中表现得生龙活虎的决死二纵队。

阎锡山先是把韩钧调到吉县的“军官训练团”任指导员,后又把他强留在自己的老窝秋林,让自己的心腹山西“牺盟会”总干事梁化之做软化工作。但韩钧对梁化之等人的言行所动,而是完全看清了他们的嘴脸,搞得阎锡山欲杀之而后快。

所以,就有了阎锡山对梁化之的一番“此人杀了可惜,留着是后患”的感叹。

那么,韩钧后来的情况如何了呢?

1939年末,阎锡山同意韩钧返乡省亲,并顺便回部队看看。在返回的路上,韩钧和警卫员机智了躲开了阎锡山的半路截杀,安全到达部队。气得老阎大骂梁化之无用,最后梁化之只能自行引退。

阎锡山为了彻底解放决死二纵的问题,他于12月1日下令决死二纵作为第一线部队向日军开展“冬季攻势”,同时又下令第十三集团总司令兼第十九军军长王靖国和第六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六十一军军长陈长捷率部作为第二线部队,把决死二纵队夹在日顽之间,企图两面夹击,消灭二纵。

阎锡山的举动,最终引发了“晋西事变”。韩钧所部被迫在一面对敌进行肉搏,一面又不得不进行自卫以抵抗“旧军”的情况下,苦战半月,终于突破了日寇和“旧军”包围,转入晋西北,于1940年初归并到八路军120师建制。

归建八路军后的韩钧先后任决死二纵队司令员兼任八路军第八军分区司令员、豫西二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中,韩钧曾一度协助陈赓将军工作,任晋冀鲁豫第四纵队副司令员;1949年初,韩钧参加和平解放北平工作,为和平解放北平,保全这座文明古城做出了重要贡献。

令人扼腕痛惜的是,时任北平市委委员、市委秘书长兼军管会秘书长的韩钧同志因操劳过度、旧疾复发,于1949年3月23日与世长辞,时年仅37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北平   太原   我党   司令员   纵队   后患   新军   山西   事变   部队   可惜   组织   阎锡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