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丧夫后,要改嫁必须遵守“奇葩”习俗,清朝最心酸离谱

在现代社会,人们是可以自由选择婚姻的,结婚和离婚都是司空见惯的事。

对于女性而言,如果在一段婚姻中过得不幸福,完全可以结束这段婚姻,重新嫁给另外一个人开始新生活。

然而在我国古代,尤其是清朝时期,一个女人想要从前一段婚姻中摆脱,重新嫁给另外一个男人,那是非常艰难的。

即便有丧偶的寡妇冲破枷锁勇敢再嫁,也要遵从“奇葩”的二婚风俗,才能顺利离开前夫家。

这些风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看似合情合理,但对于女性而言,其实是莫大的羞辱。

清朝为何严格限制女性改嫁?关于女性改嫁又有哪些“奇葩”风俗?

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在清朝之前,女性的婚姻情况。

“封建”女性的婚姻

众多周知,在我国历朝历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他们往往被当成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存在最大的价值就是为男人生儿育女。

古代遵从一夫多妻制,一个男人不管家境如何,他都有权利为了繁衍子嗣或者满足性需求,迎娶多个妻妾。

女人一旦嫁为人妇,几乎一辈子都只能侍奉自己的丈夫。

即便是丈夫去世了,她们中的大多数也会选择保全贞洁,留在夫家守寡一辈子。

那时候的寡妇之所以会选择牺牲自己,一方面是因为她们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压迫,潜意识里就把贞洁看得比命还重要,因此不愿意“一女侍二夫”。

还有一方面则是社会原因,古代人往往认为女性如果改嫁,与前夫之外的男人发生性关系,就会变得肮脏。

因此,那些改嫁的寡妇,往往要承受着左邻右舍的流言蜚语,这对她们而言是非常残酷的。

不过,这一现象也不是绝对的,在有些朝代,人们的思想相对而言比较开化,对于寡妇再嫁一事倒不是那么排斥。

比如西汉时期,女子再婚就不会受到世俗眼光的抽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才女卓文君勇敢追求第二段婚姻。

卓文君是四川临卭巨商卓王孙之女,容貌秀丽、精通音律和文学。

然而,不幸的是,她步入婚姻后不久第一任丈夫就英年早逝了。

丧夫之后,卓文君便回到了娘家居住,那一年她才17岁。

后来,她在家中认识了仪表堂堂的司马相如,对他一见倾心,便下定决心要嫁给这个男人。

这二人虽然经历了身份悬殊的重重阻碍,但最终卓文君还是嫁给了司马相如,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

对于卓文君的改嫁行为,时人并没有认为这有伤风俗,反而将她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流传下来,让其成为了一段佳话。

可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改嫁并不是一件难事。

明清时期寡妇再嫁难

然而,经历过宋代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再到明清时代,“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更是发展到了顶峰。

不管是官府机构还是民间百姓,都在潜意识里认为寡妇是“不洁”之人,她们就应该老老实实在家守寡,不应该出门招惹任何是非。

因此,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不支持寡妇再嫁,因为这种再嫁行为不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道德约束。

除了这种道德绑架,民间还衍生出了一个离奇的说法:

寡妇如果不守妇道选择再嫁,将来死后去了阴间,就有两个男人来争夺她的离魂。

因为寡妇改嫁,是一件名不正言不顺的事,阎王爷故意用这种方式惩罚她。

基于这些愚昧的认知,人们开始对封建伦理道德更加重视,对于妇女的贞洁要求也不断提高,甚至达到了变态的地步。

当时坊间到处都在流行着女性“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好马不吃回头草,好女不嫁二夫男”等口号。

在这样的认知下,女性被认为应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辈子留在夫家伺候丈夫和公婆,即便是新婚不久丈夫去世了,也要继续留在夫家守寡。

如果妇女守寡超过15年,年龄超过了40岁,就可以向官府申请旌表,为自己建立贞洁牌坊。

有了这个贞洁牌坊,寡妇的社会地位就会提高很多,甚至会光耀门楣,受到乡邻的赞誉。

然而,古代人的寿命普遍不长,这15年相当于女性的小半辈子,为了这块贞洁牌坊,她们不知要吃上多少苦头。

一方面,她们要忍受“寡妇门前是非多”的指指点点;另一方面她们还要赡养老人,照顾子女,操持家务。在种种道德枷锁和流言蜚语的裹挟之下,大多数寡妇往往会打消再嫁的念头,选择在夫家度过暗淡的余生。

不过也有一些家境殷实的年轻女子,不愿让自己的青春年华就此凋谢,选择勇敢与世俗作斗争。

在乾隆年间,江南湖州就有一位富豪之家,为大儿子迎娶了一个容貌美丽的新娘子。

新娘子家境也不错,按理说两家门当户对,婚后小两口的日子应该是和和顺顺的。

然而,等新娘嫁过来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丈夫一直病恹恹的,婆家娶她进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冲喜。

几个月后,丈夫因为重病不治去世了,新娘就成了寡居的少妇。

起初,女子打算为了自己的名节留在夫家守寡,可一想到自己才十几岁,又是被骗着嫁过来的,心里就非常不甘。

于是,她便找到公婆商量,提出自己想要改嫁。

不料,公婆一听坚决反对,认为儿媳改嫁会败坏家里的门风。

无奈之下,新娘只好找到自己的娘家父母求他们为自己主持公道。

不料,娘家父母也不赞成她改嫁,还劝她给自己争取一块贞洁牌坊,图个好名声。

眼看着公婆和父母都不松口,新娘一怒之下拿出全部私房钱,找了一位有名的大讼师。

后来在这位讼师的帮助下,她才终于获得了再嫁的自由。

对于这个女子而言,她无疑是非常幸运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寡妇都跟她一样有钱、有思想。大部分寡妇的命运,根本不由她们自己掌握,她们只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清朝寡妇出嫁的奇葩规矩

在清朝的某些地方,人们根据丈夫死亡的时间,将寡妇分成为了三类,即“伞下寡”、“鸳鸯寡”、“断桥寡”。

所谓的“伞下寡”,就是女子在嫁到夫家不久之后,还没给丈夫生下一儿半女,丈夫就死了,女子因此成为了新婚寡妇。

这种寡妇往往是最可怜的,因为公婆和夫家的亲戚往往会认为是她克死了自己的丈夫,就连邻居也会觉得这个寡妇是不祥之人。

“鸳鸯寡”指的是女子嫁到夫家后,为夫家延续了血脉,但丈夫却不幸去世了。

这样的寡妇由于存在生儿育女的功劳,地位要稍微高一点,至少不会被人说成是克死丈夫的扫把星。

“断桥寡”是最惨的一种寡妇,她们的丈夫一般是死于意外,当时人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认为只要人死于意外就是邪祟之事。

因为这个原因成为寡妇的女人,往往被认为是不详的征兆,即使她在丈夫死后留在夫家,也会被认为身怀邪气,不利于家族兴旺。

因此对于夫家的公婆而言,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他们会同意让守寡的儿媳嫁出去。

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们善、替儿媳考虑,仅仅是他们想把家里的不祥之人送走。

不过“断桥寡”的女人,要想顺利出嫁并不简单,新的夫家在迎娶之前,往往都知道她的前一段婚姻是什么情况,因此会要求她洗刷自身的邪气。

出嫁前三晚,这种寡妇要独自在野外居住,不能见到任何外人,最好每晚抱着大树睡觉。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她与前夫的灵魂告别,一方面是让她把“克人”的体质改为“克树”的体质。

这一做法放到现代来看,是非常荒谬且有伤自尊的,但在那个落后的封建社会,人们却认为这是非常灵验的驱邪法子。

清朝各地离谱的寡妇再嫁习俗

当然,这种做法并不是全国通用的,不同地区针对寡妇再嫁,都有不同的规矩。

比如,在清朝的贵州一代,女子头婚往往是非常体面的,红妆霞帔、吹吹打打,一路坐着花轿被送到夫家。

然而,如果婚后丈夫去世了,女子想要改嫁,可就不能如此风光了。

改嫁的新娘子常常被要求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出门,还要接受红绳子的捆绑,才能踏进新夫家的门。

这样做的目的,则是为了避免触怒逝去前夫的灵魂,同时驱除新娘子在前夫家的晦气。

河南一带,寡妇再嫁的风俗则更为诡异。

人们觉得寡妇出嫁,是可能触怒神灵的丑事,因此不能在青天白日之下举行迎娶仪式,只能在夜间进行。

而且,迎娶寡妇新娘的轿子是大有讲究的,绝对不能是那种捂得严严实实的花轿,要用那种没有顶的轿子才行。

如果找不到这种轿子,那就把桌子翻过来让新娘坐进去。

之所以必须坐这种没有顶的轿子或桌子,是为了避免新娘前夫的魂魄找过来,隐藏在轿子里跟着新娘去到新的夫家。

当轿夫们抬着新娘路过路口时,还有一个奇葩的讲究:停止放鞭炮和鼓乐,悄悄地通过路口。

这样做又是为了什么呢?

按照轿夫们的说法,这样做是为了甩掉新娘前夫的魂魄,让他在追过来时分不清新娘到底朝着哪个路口走了。

到了新夫家之后,大家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认为新娘的前夫一定找不到这里。

不过,保险起见,新夫家的公婆还是会在门口转几下石磨,用以驱赶可能前来捣乱的邪物。

明明应该是喜庆操办的婚事,就因为新娘曾经是寡妇,婚礼被搞得像丧事一样诡异,实在令人无语。

除了这种半夜迎亲的诡异婚礼,不少地方还有更加奇葩的寡妇出嫁规矩。

在清朝安徽地区,人们往往是非常反对寡妇出嫁的,夫家的公婆恨不得守寡的儿媳一辈子困在家里,直到老死为止。

不过也有一些性情刚烈的寡妇,她们不愿一辈子守活寡,便请娘家出面主持公道,重新选择第二段婚姻。

经历重重阻碍后,寡妇终于被同意改嫁,然而等待她的却是颇具羞辱性的出嫁方式。

她们必须走偏门、后门离开前夫家,坚决不能走前门,似乎被人看见寡妇大摇大摆从前夫家正门出嫁,是一件有辱家门的事。

更有一些刻薄的公婆,为了刁难即将脱离苦海的媳妇,直接把院墙打个洞,让儿媳穿着嫁衣从洞里钻出去。

新娘钻出去之后,就被悄悄抬上了花轿,一路没有吹吹打打的唢呐,专挑没人或者人少的小路走。

若是路上遇到了人新娘必须下轿,当着轿夫的面狠狠骂那人几句,并朝那人吐几口唾沫,才算摆脱了不祥之气。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更为离谱,寡妇出嫁是不能坐轿子,必须步行走到第二任丈夫家里。

在走路的过程中,新娘还要不时丢下穿过的衣服、戴过首饰等物品。

据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迷惑前夫的灵魂,让他误以为新娘只是去某地办事。

中途扔下的衣物由于残留着新娘的气息,会勾住前夫的魂魄,因此他就不会跟着新娘去新任丈夫家里了。

诸如此类的寡妇再嫁“奇葩”风俗,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恐怕讲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结语

这些五花八门的风俗禁忌,表面上看是为了让寡妇顺利出嫁,其实就是让她们承受更大的心理负担,带着愧疚感步入第二段婚姻。

在这样的封建枷锁下,女性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思想觉悟也被渐渐抹杀,最终彻底沦为男权社会的生育工具。

万幸的是,清王朝最终在革命党人的努力下彻底覆灭,广大女性同胞终于从封建牢笼中走了出来。

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新时代,女性终于能和男性平等相处,这一切都要感谢革命先辈们流血牺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清朝   牌坊   贞洁   公婆   奇葩   前夫   寡妇   离谱   习俗   心酸   新娘   丈夫   古代   婚姻   女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