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脉络十七

接着说韩信灭赵国一战。这时候韩信干了一什么事情?就是很有名的背水一战,他按道理来说正常的兵法列阵规则是什么样子的?应该后面有山,应该背山,而不是背水,为什么?因为背山你有退路,而面水,这是最好的,为什么?我背山,我有退路,面水,前面敌人不容易攻击,这是兵法上的正常的操作。但是韩信反过来了,他到了开创兵法的时候,他不是照着兵法用的这种阶段。

当时不吃早饭,就跟大伙儿说,现在也不知道他是故意激励士气,还是就真这么认为有把握,他就说,我们打败了赵军,回来咱们再吃饭,然后兵分两路,他本身兵马就少,他还要兵分两路,一路当然是就在正面,另一路是什么?带上汉军的旗帜,等到赵军出来以后,这帮人就去占领赵军的营寨,占领营寨多插旗帜,以显示赵军的营寨已经被占领了,造成了这样的一个占领以后显得人很多的样子,这是假象。然后赵军开始进攻的时候,韩信就让大家往后退,要背着水,再退就要退到河里了,大家那怎么都是死,后退是死,往前杀的,可能还有一条活路,所以奋勇当先,大家都奋勇当先打得赵军居然后退了,人是多没错,所以调度也麻烦,当前面再往后退的时候,后面继续往后退,就发生了踩踏事件了,往后再一跑,发现营寨也被汉军已经占领了。四散而逃,打败了居然,就是从韩信的角度来说,我们这一帮乌合之众,临时招的人也不会打仗,我们只有激发大家的求生欲望,再退就死就到河里去了,只有这种时候,大家才能奋力一搏,才有点战斗力。他的解释是这样的。

这一仗打赢了以后,缴获当然很多了,因为毕竟是号称20万人,这么多的军需、粮草、士兵缴获了以后,韩信的实力大增,这个时候刘邦在哪儿?在正面战场跟项羽在那对耗,实际上就是刘邦在那硬撑。正面战场在荥阳一带,也是河南的一个地名,在那一带在那硬撑,然后韩信继续打,但是刘邦受不了了,因为他必须要有持续的兵源输送,他才能打得下去,要不然他不行。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刘邦就几次跑到韩信的军营里去,拿了他的兵符,就把韩信打仗赢得的几万兵抽走,抽到正面战场上去,这种事情不止发生了一次,发生好几次。但是韩信是个纯粹的军事家,他就是管打仗,他政治上很不灵敏。要是换做政治上比较灵敏,像项羽那边的将领,英布和彭越那些人,最后不就反叛了吗?韩信不反叛,韩信的手下,这个时候也有一个这个谋士蒯通。

在韩信打下齐国这个时候,蒯通就劝韩信,说你跟汉王已经不像原来那么好了,你是感恩他的知遇之恩,你在项羽手下的时候,你只能当一个持戟郎,站门口的,就是拿着戟站在门口的卫兵,不得重用,是汉王重用了你,他用他的衣服给你穿,把他的食物给你吃,那都是因为汉王那时候需要你。现在你们已经有裂隙了,他想劝韩信什么?你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

而恰恰在这个时候,韩信没听他的,韩信没看到,还是觉得我们应该知恩图报,这就是韩信,是落魄的贵族,他拿着一把剑,但是落魄的贵族他也是讲忠义的,他不能那么干,但这个时候他干错了一件事情,干错一件什么事情?因为其他诸侯收拾平了,收拾完了,英布彭越已经中立了,彭越开始骚扰这个项羽的粮道。然后剩下齐国总共72座城池,刘邦觉得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劝降都可以了,就剩你摇摆了,刘邦这边派出了一个说客,叫郦食其,不知道那个时候为什么那么多人叫食其。

去当说客,而且还说成了,关键是说成了,齐王也觉得你们现在两方在那打,正面战场的僵持住了,有一支骑兵,韩信,已经打到我家门口了,我就索性就投降了。本来我跟项羽也不好,齐王就投降了这个时候。韩信就面临一个问题,那我还打不打了?因为他的命令就是平定列国的命令,他没有终止,刘邦并没有说你别打了,那这个时候他就做了一个选择,他说我还要打,为什么还要打?因为这个时候他的谋士蒯通跟他说了一个什么问题,他说你一路打过来,你不也就夺得了30多座城池吗。齐国有多少座城池?齐国有72座城池,你还不如郦食其一张嘴一说的功劳大,韩信一想,确实好像是这样子,而且我也没有收到让我停止进军的命令,所以他就接着打,接着打这一结果是什么?齐王就纳闷儿了,他也很恼火,你们一边来跟我说,让我投降,我也投降了,我也同意了,完了之后,你们另一边,你是让我放松戒备,你来打我是吗?他就把这个说客立即给烹杀了,就煮了,然后韩信占领了齐国,这个事情造成了韩信和刘邦之间的第二次的裂痕。

而且紧接着很快韩信就要造成他跟刘邦之间的第三道不可挽回的裂痕了,韩信占领齐国以后,其他诸侯已经平了,没了,他有两个选择,要不然留下人驻守,带兵回荥阳,帮助刘邦在正面战场去打项羽,这是一个选择,第二一个选择我就坐山观虎斗,至少是表面上看起来是坐山观虎斗,我就在齐国坐镇,然后他就选择了后者,他就在那坐镇了,这个时候项羽和刘邦都去拉拢他。这个时候的韩信是兵精粮足,而且他在后方,所以他帮谁谁就赢了。实际上这个时候他的谋士蒯通就劝他,你就自立,因为你的功劳太大了,而且你的实力也太强了,你很容易被怀疑,你功高震主,韩信最后还是不同意,这个时候他就实际上缺乏了一种做领袖的政治眼光和格局,他就是个当手下的命,他就没有创业的想法。

但是,偏偏他也没有去正面战场帮刘邦,他就在那不动了,这个事情对于刘邦来说就很麻烦了,因为正面战场刘邦再怎么厉害,他也没有项羽厉害,他在那硬撑着,在九里山附近,在荥阳那些地方,当然他粮食不缺,他有敖仓,敖仓是秦国一个很有名的一个粮仓,有很多粮食,但是你光有粮食,你打不过项羽,没有用。然后在这个时候,韩信干了第三件,加速他跟刘邦的裂痕,这个事情是什么?就是他让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假是代理的意思,暂代的意思。当然刘邦听到这个事情是很恼火了,你不来救我,还就跟要挟一样,就跟趁火打劫似的,让我封你为假齐王,所以他一拍桌子就想骂人,刘邦是经常想骂人的,还往大臣的帽子里面撒过尿,这种事情他当皇帝以后干的。这个时候,张良踢了踢他,他意思就是你现在也阻止不了,现在自身都难保了,韩信自称为齐王都没问题,你也拦不住。

刘邦还是很聪明的,所以他就知道说错话了,我现在骂他可能反而促进了韩信倒向项羽了。所以他马上改口,他说大丈夫要当就当真齐王,当什么假齐王,所以他就赶紧让人带着刻了齐王的印,带着诏命去封韩信为齐王,韩信这个时候也很高兴,但是没有察觉到这个问题,蒯通察觉到了,但是劝韩信又不听。然后蒯通就离开韩信了,所以这个人也是很聪明的,很很有敏感度的人,他就觉得韩信这么干下去,最后是要出问题的,是要自投死路的。但这个时候刘邦当然很艰苦,但还在坚守,项羽他打的也很艰苦,那项羽艰苦在于什么地方?我有兵,但是你不跟我打野战,攻坚战不是他擅长的事情,他发挥不出来,而且他粮道很长,从江苏那块地方往河南那边去运粮。

他不像刘邦,刘邦刚好反过来,是没兵,我打不过你,但是我有粮,敖仓就在他手里了,所以就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对峙的局面。项羽甚至想出来过一什么主意,就是把刘太公,就是刘邦他爹,架到阵前,赶紧投降,你不投降,我就把你爹给烹杀了。刘邦就怎么说,刘邦这个流氓就是这样的。他说咱们一起共事过,当时在项梁的手下,我爹就是你爹,咱俩约为兄弟了,你要杀你爹,那你分我一杯羹,要分我也喝一喝。这个事情显示出来的是什么?显示出来的是两个人基本上达到了一个战略平衡,刘邦当然没有能力进攻,项羽是有能力进攻,但是他后面粮道也受阻,而且打的不是他的擅长的,粮道怎么受阻?这个时候英布和彭越,就是原来项羽封的两个王,这个时候已经倒向刘邦了。这他也看出来,就是有粮和有兵这个事情毕竟有兵是一个变数,有粮是个衡量,还是粮重要,乱世还是有粮重要,而且韩信在齐国当齐王镇着拖住了项羽的粮道,其实这个时候刘邦和韩信已经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已经不是那么听话了。

但是从外人看来,表面上看来,毕竟韩信还是刘邦的人,还是刘邦的手下,所以总体来说,现在是个2 : 1的情况,所以英布和彭越也就反叛了,在项羽的后方进行骚扰,所以实际上项羽现在的情况是比较危急的,拖下去对他是不利的,所以最后双方议和。就以九里山荥阳那一线为界线,以鸿沟为界,西边归汉,东边归楚,二分天下。坏在什么地方,坏就坏在刘邦不缺粮,他不着急,他可以等,所以他没有马上后撤,项羽急,他粮道不行,受到骚扰,所以他的军心不稳,他急忙往后撤,这个时候韩信看到战机来了,然后刘邦封他做天下兵马大元帅,把所有的兵马全交给他,韩信当然很会打,他去追击,项羽的军队毕竟还是能征善战的,他虽然在退。

刘邦也很害怕,因为他苦日子过够了。他就纳闷儿英布彭越他们为什么不出兵,这个时候张良告诉他,你马上就要胜利了,局势已经很明朗,这个时候你没有做出分封的这个承诺,你没有承诺利益,他们就不肯来,因为真的最后你把项羽消灭了之后,他就没有资本再跟你要利益了,刘邦这个时候就知道了,所以他封了一通,特别最关键的是什么?特别最关键的是他要把楚国这个地方封给韩信。

把梁这个地方封给了彭越,把淮南这个地方封给了英布,然后他们就集体出兵了,最后在垓下这个地方围住了项羽,然后在四面让人唱楚国的歌曲,这就叫做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就这么来的,十面埋伏就在垓下这个地方,军心本来就散,因为没粮了。然后,你又唱起家乡的歌曲,久在外面的士兵军心涣散,逃的很多。项羽一看约束不住大家,索性就带了几百人就开始突围,突出去一看还有好几十人在里面,他又带人又冲回去把人救出来,到了乌江边还剩几十个人,然后他就说,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

然后在乌江边,就是两个选择,要不然渡江而去,到你最先起兵的地方了,要不然你就被刘邦逮着了,这个时候项羽的选择是什么?自刎,自杀,无颜以对江东父老,英雄,就是英雄,再也没有贵族了。楚汉相争就此结束,刘邦登基称帝,但是他的做法,相当于介于项羽和秦始皇之间,选了一条中间道路,就是他把最肥沃的地方,包括关中,他建都就在关中,就在咸阳边上,就是长安城,占据了关中以及河南的最肥沃的这一部分,作为中央王朝的直属的领地,然后分封天下诸侯异姓王。然后楚汉相争就结束了,下篇咱们开始讲西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汉王   荥阳   关中   项羽   营寨   齐国   刘邦   脉络   这个地方   战场   事情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