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如何应对众多外族

历代史家常以汉唐并称为中国之盛世,而宋朝行强干弱枝及重文轻武政策,造成宋朝之积弱,而有宋一代始终与外患相始终。故有谓宋朝不能强盛,实因宋朝立国政策。然而,宋不能尽复盛唐版图,并不能单以北宋内部政策来看,还有当时的国际环境影响所致。

#历史开讲#​


宋朝须与多国角力

宋朝建立后,不再是独一无二的天朝上国。如学者崔瑞德所言,「在隋朝时,中国只有高句丽可以马马虎虎称为国,主要在于它拥有稳定的政制,而其他边疆民族均只是部落民;到晚唐中国已被一些稳定的国家包围」,当时包括南诏、吐蕃、回纥等等。在此后的历史发展,周边地区的政治体系朝着汉式政府的面貌过渡;到了五代末期,上述地区已建立了一些从部落联盟转化成汉式官僚体制的国家,例如北方契丹、朝鲜的王氏高丽、原南诏地区的段氏大理国,这三国比宋朝还要早出现于东亚舞台。宋朝立国后,南方的大越及后来的西夏,亦受中国文化影响得以立国。

当周边国家成功地转化政体,便能产生足够的力量与中原政权抗衡。不过,这些国家内部仍保留其本族特色,没有因汉式官僚体制带来的稳定而全面汉化。如契丹耶律阿保机一方面致力任用汉人如韩延徽,改革契丹体制;另一方面也注意保持本族文化。阿保机虽通汉语,却不以之与本国人交谈;又阿保机以韩知古改制,以汉制维持了国家稳定,又保留了游牧民族的骑兵战斗力。


宋朝软硬兼施御边

在此形势下,宋室不能以「天朝」态度去处理外族关系,故转而透过订立平等的盟约承认其政权。

学者陶晋生指出:「当理想的世界秩序不能实现的时候,中国与各外族之间不得不勉强发展各种形式的实际关系,平等的外交关系也就是这种无可奈何的实际关系的一种。」当然,这种态度亦是建基于对邻国的重新认识,如韩琦指出契丹「尽习汉风,不可等同匈奴、突厥」。加上宋朝经略失败引致国力比不上汉唐,与邻国唯有发展出一种多元关系。例如,宋人一方面极力维持和约,但同时亦有人提出不能让苟安之心态蔓延。如富弼评价澶渊之盟「未为失策」,但之后他又批评有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以边臣用心者,谓之引惹生事。」

务实外交氛围,并不代表宋人处于退让。宋人一方面维持与邻国的和平关系,另一面亦会采取以夷制夷之策。宋人以岁币买和平,同时联契丹制西夏,结果不单成功以夷制夷,还能以夷攻夷,这正是宋人以现实主义,以和平之法御边。



宋朝外交演变史

907年 朱温篡唐,建后梁。

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947年,契丹军攻克后晋首都开封,后晋亡,辽太宗改国号为大辽。

918年 918年,后高句丽弓裔部将王建在其他部将的拥立下,推翻弓裔,改国号高丽。

935年,高丽合并新丽、936年灭百济,统一朝鲜半岛。

937年 段思平建大理国,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市)。

960年 陈桥兵变,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

968年 丁先皇建立国号大瞿越的越南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丁朝。

至1054年李朝第三代皇帝李圣宗改国号为「大越」。

1038 赵元昊(嵬名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宋朝   契丹   以夷制夷   后晋   大理   国号   宋人   外族   西夏   邻国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