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悲歌|没落的大唐击败同样没落的回鹘,两大帝国的最后碰撞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阅读此文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分享,又能给您不一样的参与感。“吧友史海撷珍”感谢您的支持,并欢迎您在留言区里多提宝贵意见,预祝阅读愉快!

01 回鹘与黠戛斯的恩恩怨怨

唐时回纥

回鹘,原名回纥,源于铁勒,是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世代游牧于新疆、内蒙古、甘肃,蒙古和中亚一带。

唐太宗贞观二十年(846年),回鹘配合唐军击灭薛延佗汗国,部落首领吐迷度自称可汗,并接受唐王朝管辖。玄宗天宝三年(744年),回鹘首领骨力裴罗建立回鹘政权,取代东突厥成为新一代草原霸主。

回鹘自建国以来,与大唐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还协助大唐平定了安史之乱。后来,随着大唐国力衰颓,对藩属国的管控开始力不从心。回鹘表面上虽还认可大唐宗主国的地位,实际上早已不再似太宗、玄宗时那么恭顺。不过总体来看,两国虽在边境龃龉不断,却从未发生过大规模入侵行为。

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宪宗之女太和公主远嫁回鹘崇德可汗,两国关系略有好转。

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回鹘宰相安允合特勒柴革阴谋作乱,被彰信可汗所杀。另一宰相掘罗勿,用三百匹良马向沙陀首领朱邪赤心借兵攻击彰信可汗,可汗兵败自杀。国人拥立恶萨特勒(音译)为可汗。

谁知兵凶之后又逢灾年,回鹘所居之地瘟疫横行、暴雪肆虐,牧民赖以生存的牛羊、马匹大量死亡,这对于靠天吃饭的游牧民族无异一次毁灭打击。回鹘就此衰落。

与此同时,在回鹘西北三千里外的叶尼赛河上游,另一支游牧民族黠戛斯悄然崛起。


黠戛斯骑兵

黠戛斯即汉时坚昆,唐初也叫结骨、契骨(均为音译),其国人自称是汉代大将军李陵之后。肃宗乾元年间(759年左右)被回鹘击败,自此与大唐山水相隔不通消息。

他们的首领阿热将王庭建于青山,从青山乘驼东行,四十天左右可到达回鹘可汗金帐。黠戛斯部族骁勇善战,回鹘、吐蕃都争相拉拢,并颁赐官职,以求为己所用。

见回鹘日渐衰落,阿热自称可汗。回鹘派兵征讨,两国交兵二十余年,黠戛斯胜多败少。阿热愈发不将回鹘放在眼里,曾指着回鹘使者放出豪言:“你们运数已尽,我必夺占你国可汗金帐!”

掘罗勿杀死彰信可汗拥立恶萨特勒,彰信的将领句录莫贺到黠戛斯借来十万骁骑复仇,一举攻破回鹘,诛杀了恶萨特勒掘罗勿,焚毁了可汗金帐。回鹘各部落纷纷离散。其中,宰相萨职特勒庞等十五部落向西投奔了葛逻禄;另外两支,一支逃往吐蕃,一支去往安西。

可汗的兄弟嗢没斯,及宰相赤心仆固特勒那颉啜,各率部落向南到达大唐天德军(内蒙古巴彦淖尔阴山南麓)附近暂住下来,靠与散居此地的其他部落交换粮食赖以为生,并派使者向天德军请求依附。


02 向国破家亡的回鹘伸出援助之手

回鹘王族

此时的大唐也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权力更替。

开成五年(840年)正月初四,文宗李昂驾崩。武宗李炎在宦官仇士良等人拥护下登基,成为大唐第十六任帝王。

李炎是穆宗李恒之子,敬宗李湛和文宗李昂的异母弟。要说这穆宗也真是福大,自己虽然只当了四年皇帝就因服食丹药而亡,但他三个儿子都先后称帝,“一门出四帝”这在唐室宗亲多如牛毛的情况下堪称唯一。

李炎登基时已二十七,为人沉稳果决,喜怒不形于色。一上任,就将担任淮南节度使的前宰相李德裕召回朝廷重返相位,并给予充分信任。

李德裕是激进派,同相对保守的李宗闵、牛僧儒相比,对外致力于经营边防、收复失地,对内则主张树立权威、削除藩镇。他长于谋略、精于戎事,主政西川(四川西部,治所成都)期间,曾平复南诏之乱,并趁吐蕃维州节度副使悉坦谋归顺之际,向朝廷建议出兵直捣吐蕃腹心。只是由于文宗谙弱,没有采纳他的主张。

开成五年(840年)十月,天德军军使温德彝奏报:“回鹘溃军横亘六十余里,向我边境逼近。”

武宗诏令振武军(位内蒙和林格尔县,归河东军府节制)节度使刘沔,率军前出云迦关(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乌兰特前旗)驻防,以备不测。

会昌元年(841年)二月,回鹘余众拥立乌希特勒乌介可汗,向南据守错子山(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北境)。

八月,田牟担任天德军使。田牟是原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之子,田弘正及其长子田布均殁于国难,于国有功。田牟也想建功封候,便会同监军宦官韦仲平,想要攻击在天德城附近避难的回鹘人。他们向朝廷奏报,谎称:“回鹘叛将嗢没斯等靠近我边境,周边吐谷浑、沙陀、党项等部落均世代与之为仇,请允准他们自行出兵攻击驱逐。”

武宗将此事交与朝臣商议,多数人认为嗢没斯是回鹘叛将不可接受,应允准田牟所奏。

武宗询问宰相意见,李德裕说:“穷鸟入怀,尚且活之。况回鹘屡建大功,如今被邻国攻破,部落离散,无所依归。不远万里前来投靠天子,羁旅边塞秋毫无犯。为何要乘其危难而攻击!应当派遣使者慰抚,并运送粮食支援,这才是汉宣帝收服呼韩邪单于的正确做法!”

陈夷行却认为:“这是在借给强敌军队,资助强盗粮食,哪有这么办的,应当乘机消灭他们以绝后患。”

李德裕说:“吐谷浑等各有部落。大事当前,他们必然先为自己考虑。形势有利就你争我抢,形势不利则鸟惊鱼散。如今天德城只有一千守军,一旦作战不利城池必失。不如用恩德和忠义来安抚,可保其必不为患。纵使他们侵我边境,也须先从国内征调大兵攻讨,怎可只用天德一军!”

当时朝廷派到前线侦察回鹘情形的巡边使张贾尚未返回,武宗对嗢没斯的真实想法没底,又问李德裕:“你有多大把握保证嗢没斯的请降可信。”

李德裕答:“朝廷中人是否可信,我都不敢保证,又怎敢为远在千里之外的戎狄作保。然而我觉得称嗢没斯为叛将不妥。如果他们可汗还在,嗢没斯率众来降,碍于两国情面我们不能接受。而今他们国内无人主持,将相们或逃往吐蕃,或归依葛逻䘵,只有这一支投奔我们,怎能称他们为叛将。况且嗢没斯等人去年九月到达天德,今年二月回鹘其他部落才拥立乌介为汗,他们之间是没有君臣名份的。

请先诏令河东、振武军府加强边境警卫,做好防御准备,如果他们敢于犯边,再武力驱逐。假如吐谷浑等部落有人攻击嗢没斯,我们听任其便,但不能出兵相助。

另外,建议诏令田牟、韦仲平两人不要无端生事,使回鹘信任大唐,知恩图报。”

听了李德裕这番话,武宗深以为然。立即命令河东、振武,严加防备;告之田、韦二人约束将士,严禁招惹回鹘。

李德裕又建议武宗派使者慰问,并运送三万斛粮食(约为180万公斤)给回鹘。这些粮食可不是小数,武宗有些怀疑,便召宰相商议。陈夷行仍坚持己见,认为不应给粮。

李德裕看着陈夷行说:“当前我们援军未到,天德千余人直面回鹘大军,如果不先给些粮食让他们安定下来,万一天德陷落,谁来负这个责!”陈夷行低头不再吭声,武宗随即拍板给回鹘调拨粮食两万斛(约120万公斤)。


03 乌介劫掠大唐公主,嗢没斯降唐,那颉啜覆灭

当初黠戛斯在击破回鹘时,抓获了不少贵族俘虏。有位身着大唐衣饰的中年贵妇引起黠戛斯将领注意,经询问竟是远嫁回鹘的太和公主。

黠戛斯本就以李陵后裔自称,与大唐皇帝同姓,对大唐有着一份天然的亲切感,当即派遣十名达干(突厥语,官员)护送公主返唐。

谁知消息泄露,途中遭遇回鹘乌介可汗军队拦截,护送人员全部遇难,太和公主被劫为人质。

会昌元年(841年)十一月,乌介带着公主一路向南度过沙漠,也在大唐天德军(内蒙古巴彦淖尔阴山南麓)附近驻扎下来。乌介给大唐上书,一求册封他为回鹘可汗;二求把嗢没斯绑送回来;三求借住振武城(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安置他与太和公主。

十二月中旬,护送两万斛粮食慰问回鹘嗢没斯部的右金吾大将军王会到达天德,将武宗的回复敕书交给乌介,告谕他:“你应当率领部众收复故有疆土,而不是寓居在大唐城垣之下,漂流在外不是长远之计。关于借助振武一事,前代没有此例,无法允准。允许公主入朝,如须接应,大唐派人前往。”

这封回信,言辞客气,但隐含锋芒,寸步不让。

会昌二年(842年)三月嗢没斯以三位同行宰相赤心仆固特勒那颉啜阴谋犯边为名,诱杀了赤心和仆固,那颉啜率千余帐向东逃走

四月二十日,嗢没斯率所部二千余人归降。

六月份,嗢没斯入朝。朝廷将这支军队定名“归义军”,任命嗢没斯为左金吾大将军,兼归义军使。将其家族安置在太原,协助河东军府维护北边安全。赐嗢没斯姓李,并贴心地替他取名李思忠。

嗢没斯降唐不久,河东军府奏:“回鹘一支军队经横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西北),驻屯在释迦泊东(内蒙古河套北),沿途对我军民多有杀掠。”

李德裕向武宗建言:“释迦泊西距乌价可汗行营三百余里,不知此军是逃走的那颉啜,还是可汗所派。目前我们姑且认为此军脱离可汗指挥,并擅自侵我疆土。应密令河东(治所太原)节度使刘沔、卢龙(治所北京)节度使张仲武加强侦察、事先筹谋,必要时出兵攻讨,坚决予以摧毁,以求威慑乌介。”

卢龙节度使张仲武接旨派出斥候侦察,得知此军为那颉啜部,他们正准备向东依附室韦(内蒙古额尔古纳),现已逼近雄武军(天津蓟县),有觊觎幽州之意。

搞清楚了情况,张仲武便派兵三万,由其弟张仲至率领,向那颉啜发起猛攻。

此时的大唐虽已日暮西山,远不能与盛唐时的大杀四方相比,但藩镇所属军队均为自行募集,仍有极高战力。特别是卢龙军府,胡化现象严重,军中奚、契丹等骁勇民族占有很高比例,更是凶悍。

两军相接,一击之下,那颉啜部霎时溃不成军。被斩首、俘虏的不计其数,那颉啜狼狈逃离,被乌介可汗所杀。所属七千余帐人口,被大唐收编,分配到全国各地。


04 乌介偏执自大,大唐忍无可忍,

三千精锐击破十万大军

乌介自持有十万精骑,加之公主在手,根本没将大唐放在眼里。他把牙帐建在大同军(今山西大同)北侧的闾门山赖着不走,派出军队在天德与振武之间往来抄掠。朝廷多次下诏,告谕其撤返漠南。他不但不听,反而向朝廷索要钱粮、牛羊,还打着公主的旗号,再次要求将天德或振武城借给他。

八月,乌介率军突入大同川(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乌拉特前旗),抢掠了数万牛马,辗转逼进云州城(山西大同)。云州刺史张献节闭城固守,当地放牧的吐谷浑、党项等部落携家带口逃往山中避难,严重影响了大唐北部边境安全。

武宗火了,立即从全国征调兵马在太原、振武、天德三城集结,准备翌年开春与回鹘决战。并让李德裕给乌介可汗下达最后通牒,郑重告之:

“你们回鹘远来依附,本应仿效匈奴呼韩邪单于先送子入朝当侍卫,再亲自前来拜见。并送太和公主回宫谒见太皇太后,哀求怜悯。如此以来,我们才能心安理得的支援帮助你们。

而今你们竟窥我边城,蛮横凶顽,索取无度。还要入我边境,侵我牧民,抢我牛羊,这难道就是你们乞求援助的态度!

你们被黠戛斯所破,将相遗骸倒卧草莽,可汗坟墓远隔万里,你们不向黠戛斯复仇泻愤,反而背仁弃义,在我大唐逞威,天地众神岂容你们放肆胡为昔日郅支单于不侍奉大汉皇帝,被举族诛灭。愿你们深思慎行,切勿后悔!”

九月,朝廷下达征剿回鹘作战命令。

任命河中节度使刘沔兼任招抚回鹘使,统一指挥各道参战兵力作战。下辖东、西南两个战区:

卢龙节度使张仲武为东面招抚使,负责指挥本地域内参战兵力,及辖区奚、契丹、室韦各部落作战。

归义军使李思忠(嗢没斯)为西南面招讨使,统一指挥西南面契苾、沙陀、吐谷浑等部落作战,同时将银州(陕西榆林米脂县)、蔚州(河北张家口蔚县)所属少数民族士兵也划归其节制。

所有军队在太原集结,刘沔在雁门关(山西忻州代县)开设指挥所。

命令下达后,张仲武令牙将石公绪率奚、契丹两个部落,杀光了回鹘派驻此地的八百余名监使,将回鹘残余势力全部清除。

李思忠也率本部兵马会同其他部落军队向振武集结。

会昌三年(843年)正月,战争爆发。

回鹘进逼振武(内蒙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刘沔令骁将石雄率沙陀、契苾、拓跋部落三千骑兵先行,他亲统大军跟进。

石雄到达振武,登城瞭望。发现远处有毡车数十辆,周围回鹘兵很少,侍从全都穿红、绿色衣衫,与华人类似。便派间谍探查,回复说是太和公主车帐。石雄再派间谍告诉他们先驻扎此地,切勿随意移动!

当晚,石雄率军在城墙内开凿十余个洞口,利用夜色掩护潜出城外,直接向乌介可汗牙帐发起进攻。奇怪的是,两军交战回鹘人竟毫不戒备,一直到石雄他们冲到牙帐前方才发觉。乌介大惊失色弃帐而逃,石雄紧随其后穷追不舍。

正月十一日,唐军在杀胡山(今内蒙古四子王旗附近)追上回鹘,激战中回鹘大败,被斩首万余级,两万余人投降。乌介带数百随从逃往黑车子(我国东北地区一个部族,善于制作黑色的车辆),石雄陪同太和公主凯旋而归!

十七日,捷报传送京城。

战争结束后,黠戛斯派使者请求册命。武宗听从李德裕意见与他们建交,并诏令他们继续征讨黑车子追杀乌介。

改封太和公主为安定大长公主。

李思忠(嗢没斯)因担心边将猜忌,入朝当了太平官。石雄则晋升为丰州(内蒙五原县一带)都防御使,后又担任河阳、凤翔节度使,成为晚唐一代名将。

两个没落帝国的碰撞以大唐完胜而告终!


05 对这场战争的思考


复盘此次作战,大唐获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充分放权,高度信任李德裕。中、晚唐时的朋党之争闹得极凶,大唐实行的又是弱化相权的“群相制”。政见不一的宰相们,或从利益出发,或凭一己之见,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特别是文宗时期,牛党来了李党退,李党得势牛党走,就只差拔拳相向。哪个叫道义,什么是斯文,一点都不要了。以至文宗发出了:“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著名”慨叹!

武宗登基,他的性格有点像宪宗,有主见、敢决断。他解决朋党的方法很简单,但却极为有效。就是只用李德裕,只听他一人的!在给不给回鹘嗢没斯粮食的问题上,另一位宰相陈夷行与李德裕意见不合,武宗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相信李德裕。

而李德裕确实也是能做事、能成事,有大韬略、真本事的人,没有让武宗失望。整场作战,唐军在李德裕绝对权威的指挥下,秩序井然、配合默契,分工明确、执行坚决,完全不见了以往各地藩镇节帅那种玩寇自重、互相扯皮、观望不前的行为,让人不禁眼前一亮,依稀重现了宪宗与裴度在平定淮西时的完美唱和。

二是用人得当,精选参战各将领。在战略、战役层面,有宰相李德裕居中调度。而在前方执行层面,对于刘沔、张仲武、石雄三位将领的使用,也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河中节度使刘沔原为名将李光颜的牙将,骁勇善战精于骑射。因跟随李光颜征讨淮西吴元济立有战功,被调到西北边防。先后任泾原、北庭、振武节度使,具有丰富的边境作战经验。战争爆发前,李德裕委派兵部郎中李拭到前线巡边,并推荐优秀将帅。李拭高度评价了刘沔,说他有威略,可任大事。朝廷随即将刘沔调整为河中节度使,并兼任前方总指挥。

卢龙节度使张仲武,原为卢龙雄武军(天津蓟县)指挥使。长期与奚、契丹、浑等游牧部落交往,对于胡人的行为习惯非常了解。会昌元年(841年)九月,卢龙军府一月内两次兵变,原节度使史元忠被杀,陈行泰暂时负责;陈行泰又被杀,张绛被拥立上位,向朝廷索求节钺。李德裕对武宗建议,不要急于答复,先搁置不问待稳定后再说。

不久,张仲武派人赴京城,向朝廷报告张绛残虐,请允准由他出兵征讨。经李德裕询问得知,陈行泰、张绛均为外地调任,没有群众基础。张仲武出自卢龙,讲忠义、习战事、喜读书,颇受将士拥护。于是,李德裕奏告武宗,任命张仲武为卢龙节度使。有了名份的张仲武消灭了张绛,赴幽州(北京)上任。也正是他,一举歼灭那颉啜,为后来的击破乌介打下良好基础。

至于石雄,原是武宁军(治所江苏徐州)牙将,因能力出众、善战无敌,被节度使王智兴所忌,朝廷将他调到西北防范党项。会昌二年四月,经李德裕推荐,调任天德军都团练副使,这才有了后来的以三千骑兵破十万回鹘的壮举。

三是谈打结合,掌控道义制高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与国交往,谁占据了道义谁就能掌握主动。回鹘被黠戛斯所破,其残部不远万里赶赴大唐求援。武宗和李德裕基于道义,同时也是为了维持边境稳定,主动向他们支援粮食衣物,解决燃眉之急。同时,又制止天德军使田牟的邀功挑衅行为,促使嗢没斯率部归顺。

反观乌介可汗,得知黠戛斯派人护送太和公主返唐,竟然沿途攻击杀害护送人员掳走公主,并用公主要挟,向大唐索要钱粮、城池。在天德与振武之间疯狂劫掠,引起在此生活、放牧的诸多民族强烈不满,最终被大唐击败。

这次战争直接导致回鹘作为一个独立政权,彻底消逝于历史长河。辽阔的草原再次分裂成若干个逐水草而居的部落,直至新一代草原霸主契丹崛起。

而大唐经过这次回光返照,六十年后也终告解体,沦入五代十国的混乱之中。

历史就在这兴也勃焉、亡也忽焉的怪圈中兜转。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资料来自《资治通鉴》,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

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肯定,您的留言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历史发烧友大本营##五千年华夏文史讨论##历史那些事儿##华夏历史五千年##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大唐   会昌   吐蕃   太和   晚唐   可汗   节度使   帝国   内蒙古   悲歌   宰相   朝廷   公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