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览古今 - 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秦在公元前770年才被封为中国西部一个诸侯国,疆域较小,国力不盛,一直被中原诸侯看不起。但自从实行了商鞅变法后,国力日盛,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秦王嬴政当政以后,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开始,历时10年,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诸侯各霸一方的局面终于在秦国的统一战争中结束,秦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体制。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六国,嬴政称始皇帝

公元前220年 秦始皇北巡,修驰道

公元前215年 蒙恬北征匈奴

公元前214年 修筑长城

公元前213年 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焚书

公元前212年 修筑阿房宫,坑杀儒生

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死于出巡途中

秦始皇

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秦王嬴政继位后,任用吕不韦、李斯等人,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自称“始皇帝”①。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由于疆域空前辽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听取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全面推广郡县制度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但是到了晚年,秦始皇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秦始皇的统一大业

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开始着手改革旧制,开始秦帝国的新气象。为改变春秋战国时代文化与经济的混乱局面,秦始皇进行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的统一,其中最重要的三项改革就是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政治上,在中央设置了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都由皇帝任免。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度②,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到40多个郡),郡下设县。长官称郡守和县令,也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负责管理人民。这样,皇帝把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经济上,首先统一度量衡③。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制度和货币制度很不一致。以原秦国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淘汰与此不合的制度。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使长度、容量、重量都有了统一的标准,这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接着,秦朝还统一了货币④,规定货币分金币和铜钱两种。金币主要供皇帝赏赐,铜币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秦始皇让国家统一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秦政府规定,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这对促进各民族与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十分有用。这样,文字、度量衡、货币都统一了,对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文化上,第一,统一了文字。春秋战国时期列国文字笔画繁多,称为大篆(籀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始皇采纳李斯的意见,推行统一文字的政策,淘汰了六国的异体字,李斯在大篆的基础上整理楚出一种字体简化、匀圆整齐的文字,通行全国。称为小篆,也叫秦篆。这一举措被称为“书同文”⑤。接着,又出现了一种比小篆书写更简便的的字体──隶书。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第二,焚书坑儒,以加强思想控制。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认为人们读了古书上的各种观点后,会用那些观点来批评时事,不利于朝廷的统治。所以他建议,民间除了医药、种植等的书以外,其余的,尤其是各国史书及诸子书籍应全部烧掉,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第二年,一些读书人在背后议论和批评秦始皇专横武断、滥施刑法,秦始皇知道了,恼羞成怒,加以追查和逮捕,最后活埋了460人。这两件事,史称 “焚书坑儒” 。

为了使民众在行为上规范,秦始皇推行了 “行同伦”的治国政策,以整合统一后的各国民众。 “行同伦” 就是统一道德规范,目的在于改变原来六国贵族的不同民俗、道德和思想,教化民众,使全国人民统一法度,统一思想。

在秦始皇统治期间,他下令全国实行另一项重大的交通改革,即“车同轨”*。“车同轨” 就是统一车轨的距离。秦始皇之所以要求“车同轨”,实际上是跟秦朝一项规模宏伟的建设工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那就是秦驰道⑥(直道、栈道)。正因为有了秦驰道的建设,才有 “车同轨” 这样的要求。秦统一了六国后,以都城咸阳为中心,修筑通向各地的驰道,驰道加强了中央与各地的连系。为了威服海内,秦始皇坐着专车,沿着驰道巡游全国。他做了十二年皇帝,共出巡五次,最后也是死在巡游的路上。


[车同轨: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距离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 “车同轨” 。车宽六尺,这是全天下的人都要严格遵守的。只有秦始皇的马车才能用六匹马拉,其他人的可以是五匹马或是更少。]

秦驰道

驰道即行车大道,宽50步,中央为皇帝独用专道,宽三丈,专道两边,人们可以自由行走,并种植松树来标明路线。

秦始皇为什么一定要统一车轨的轨距呢?

轨道交通式的马车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马车的行进速度,而且也能够节省畜力并且提高载重能力。沿途设置的驿站可以很快地更换马匹。所有的马车都可以行走在驰道上,有了这样高效的行动能力。马在驰道上,能比在普通路面上更快地拉车。驰道枕木之间的距离,和马步间的距相吻合,使马每跨一步都能保持在两根枕木之间的相同距离。这样的设计,逼使马蹄踏在枕木上,而不是落步在两根枕木的间隙中,马为了使四个蹄子都落在同一个水平面的枕木间隙中,便不得不保持相同的迈步幅度。

蒙恬北征匈奴

秦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下令蒙恬北征匈奴,这是为了降低匈奴对首都咸阳及关中地区的威胁而进行的战役。蒙恬将侵入陇西河套地区及原赵国边境的匈奴军队击破,并驱逐其至贺兰山脉及狼山山脉以西,以及原赵国所建长城以北。蒙恬在世时,匈奴不敢南下。

战后,蒙恬奉命修筑西北边防长城,乃驻节上郡。

修筑长城

秦统一六国以后,为避免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秦始皇派蒙恬率领秦军30万抗击匈奴,收取河套以南地区,设34县。又征募劳力把战国时燕、赵、秦三国长城加以修复,并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这是古代最大的建筑之一。当时对抵御匈奴侵扰,保护北方农业区域起了一定作用,但因修筑长城也牺牲了无数人民的生命。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⑦之称 。

军事上,秦朝击败匈奴,修筑长城,安定了北方;在南方,使越族归顺,扩大了民族交往。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然而秦始皇又是暴君,他的残暴统治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良影响。

阿房宫

阿房宫,秦朝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阿房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渭南上林苑建筑朝宫,前殿名为阿房,所以叫阿房宫,宫殿东西长500步,南北宽50丈,可以容纳10000人。整个建筑群占地300多里,规模极为宏大。为修筑此宫曾征发民夫、刑徒数十万人,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秦朝灭亡后,项羽率兵攻入关中,将阿房宫焚毁,大火烧了三个月都没有熄灭。现仅存高大的夯土台基。阿房宫被誉为 “天下第一宫” ,是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驰道并称为 “秦始皇的四大工程” ,意在建成后,成为秦朝的政治中心 。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为了巩固其所制定的新政治体制,听从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烧毁除了秦国史书、医书、农书、占卜书之外的所有私人藏书,后又活埋儒生460人,后世称之为“焚书坑儒”。通过对儒学的压制,始皇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了儒家要求恢复古制的呼声,稳定了新制。

焚书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认为春秋战国诸侯之所以纷争,完全是西周分封制造成的恶果,只有废除分封制,才可免除祸乱。李斯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如不禁止,不利于政令的贯彻执行,统一局面将遭破坏。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除了《秦记》以外的)列国史书,对民间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及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如《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令下三十日后不交的,处以黥刑并罚苦役四年;有谁敢谈论《诗》、《书》的将被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 “焚书” 。

所焚何书?为何而焚?

最重要的是一本方士《道经》。方士接近始皇,不是单纯要炼药寻丹,而是要传《道经》于天下。始皇恼羞成怒,认为方士们在耍弄自己。于是,先焚道经。

最主要的一本是《尚书》,因为尚书记载上古圣王的治世理念,而秦始皇自以为“功高三皇,德迈五帝”,所以要用自己的治世观念代替上古圣王的治世思想,欲厚今乃焚古。其次是《诗经》,因为诗经中多赞颂历代君王,而始皇不愿有六国遗党颂六国先王。

坑儒

在焚书的第二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坑儒是由于一些方士、儒生诽谤秦始皇引起的。秦始皇在攫取到巨大权力和享受到荣华富贵之后,十分怕死,他异想天开地要寻求长生不死药。方士侯生、卢生等人迎合其需要,答应为秦始皇找到这种药。按照秦律,若谎言不能兑现,或者所献之药无效验者,要处以死刑。侯生、卢生自知弄不到长生不死药,便逃之夭夭,并诽谤秦始皇,说他天性刚戾自用,专任狱吏 ,贪于权势 等等。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批评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被活埋的人,包括方士(或称术士)以及一些儒生和游士,因为他们曾引用儒家经典和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的陪葬建筑,位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1974年开始挖掘。坑内出土了仿照秦朝宿卫军制度烧制的陶塑艺术群,包括近万个陶质士兵,分别组成步、弩、车、骑四个兵种,手中各执弓箭,弩及青铜戈、矛、戟等实战兵器,分别置于四个地下坑道中。武士和陶马都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同,形象栩栩如生,排列成整齐的方阵,气势雄伟壮观。

①秦王嬴政认为自己 ”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②郡县制度:秦始皇听取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全面推广郡县制度,将全国分为36郡,以后陆续增加到四十余郡,郡县两级官吏皆由中央任免调动,听命于皇帝。

③统一度量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颁布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凡所用度量衡器,都要刻上这份40字的诏书,秤权由官府监制。

④统一货币:货币为両等,黄金称上币,重一镒(二十両);铜币称下币,重半両。

⑤书同文:统一文字。

⑥秦驰道,相当于近代的铁路。根据当代考古发现,秦代的驰道不仅有路基,还有轨道和枕木,轨道之间还有换向系统让车子变换轨道。漫长的驰道线路还设有"车站",用以换马、换货、换车或人。近代的铁路和秦代的驰道有很多相似之处。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靠蒸汽机为动力拉车,一个是靠马为动力拉车。

⑦万里长城: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万里长城有多长?

长城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 。根据调查结果,明代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问题思考

⒈秦始皇为什么要废除“分封制”?

⒉秦始皇为什么一定要统一车轨的轨距呢?

⒊万里长城有多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郡县   阿房宫   秦国   万里长城   方士   度量衡   秦朝   长城   匈奴   公元前   古今   中国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