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重耳与夷吾的不同表现

晋献公三个最有名的儿子中,申生愚忠,死在了晋献公之前。另外两个,一个重耳一个夷吾,在骊姬之乱而后,这两位就成为了晋国朝臣最为重视的国君人选。

朝中众臣基本分为了两派,但其中支持重耳的更多。因此,朝中众臣商议而后,还是派遣使臣想要迎回重耳。但重耳与随臣们认为国中乱战未停,朝中格局未定,于是暂时拒绝了使臣的邀请。

重耳拒绝了,那么夷吾是什么表现呢?

此时的夷吾在梁国,梁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夷吾。重耳与夷吾两大公子的遭遇大抵相似,重耳在齐国的时候也是娶了齐桓公的女儿,而且还就想在齐国终老一生。而夷吾呢?夷吾也是“安居于梁”,可见两大公子都是有贪图享乐之心的。

可是,重耳只是流亡国外,多年之间其实没有归国之心的。而夷吾呢,夷吾是“日夜望国中有变,乘机求入”,等到晋献公薨逝而后,就派遣自己的忠臣吕饴甥带兵偷袭屈城。此时国中乱局未定,也没有腾出时间来问责夷吾之事。

诸大夫准备迎接重耳之时,夷吾得知消息后,就找来虢射、郤芮等臣子商议,准备的是“要来争国”之事。在得知重耳拒绝归国之时,夷吾是什么动作呢?“以手加额曰:天夺国于重耳,以授我也。不觉喜形于色”,小人得志之心跃然纸上了。

当秦穆公派使臣恭贺夷吾之时,夷吾的表现就有点不符合晋国国君的行为了,甚至要问臣子说:“大割地不损晋乎?”这是什么行为呢?以割地来为自己争取国君的位置,那与后来人说的卖国贼也没什么区别了。

秦穆公实际上对夷吾重耳的判断还是准确的。本来秦穆公在派遣使臣试探两公子后,发现夷吾不重礼,而重耳更符合国君的样子,于是便是想支持重耳归国。公子絷曰:“君如忧晋,则为之择贤君。第欲成名于天下。则不如置不贤者。均之有置君之名,而贤者出我上,不贤者出我下,二者孰利?”秦穆公恍然大悟,便是转而支持夷吾归国了。

秦穆公的目的,实在是太直接了,显然就是要让夷吾败国。

夷吾得知秦穆公要支持自己归国了,其表现更是相当直接,所谓“夷吾恐失穆姬之意,随以手书复之,一一如命”。夷吾这个人活脱脱就是个小人本色,为了达到目的,可谓不择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晋国   国君   以手加额   持重   目的   使臣   齐国   臣子   公子   女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