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中,来自魏国的信陵君为何能够毫无争议地排在首位?

#历史开讲#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随着周天子逐渐失去威信,原本以拱卫天子为职责的众诸侯国开始互相攻伐,扩张自己的势力。在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大量持有不同主张的思想家涌现,并通过为诸侯效力而实践自己的治国理念。

到了战国时代中后期,为了应对通过变法改革迅速崛起,对东方六国产生巨大威胁的秦国,另一个特殊群体出现,那便是以战国四公子为首的贵族公子们。这些出身不凡的公子通过豢养门客的形式网罗人才,随后在各国间游走,达到联合抗秦的最终目的。而在他们当中,曾窃符救赵、两度破秦的信陵君可以说是毫无争议地排在了首位。

信陵君本名魏无忌,生于魏国都城大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一带,出身贵族的他乃是魏昭王的幼子。周赧王三十八年(前277),魏昭王去世,其子魏安釐王继位,作为魏安釐王异母弟的魏无忌于次年被封在了信陵,即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信陵君之名也由此而来。据《史记》记载,信陵君谦和宽仁、礼贤下士,因此各国人才争相前去投奔,以至于他的门客达到了三千人之多。

门客众多的信陵君既收获了来自其它诸侯国的忌惮,也招致了兄长的猜忌。一次,信陵君正与魏安釐王下棋,边关突然传来消息表示赵国举兵犯境。魏安釐王本欲召集众臣紧急商议对策,但信陵君却淡定表示这只是赵王在边境打猎而已,并非来犯。没过多久,果然传来消息称原来是赵王打猎。魏安釐王询问信陵君如何提前知晓,后者表示赵王身边就有自己的眼线,所以能够早早知晓其行动计划。

见弟弟已经拥有了如此强大的人脉,魏安釐王非但没有感到骄傲,反而开始担心自己身边也有信陵君安插之人,害怕自己有朝一日会被其取代,从此再也不敢让信陵君参与国事。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赵国兵败长平之战,秦军乘胜追击,将赵国都城邯郸团团包围。收到赵国求救的消息后,魏安釐王原本派出了将军晋鄙率十万大军前去援助,但在遭到秦昭襄王警告后便下令大军停止进军。

见此情形,信陵君多次劝说魏安釐王进兵,但都没能成功将其说服。万般无奈之下,信陵君甚至自己凑到了百余辆战车,打算率领自己的门客前去与秦军拼死一战。临出发之际,信陵君此前亲自请来的门客侯嬴提出了派魏王宠姬如姬偷窃兵符之计。信陵君依计行事,终于得到兵符,他当即启程,很快来到了晋鄙驻扎的邺城。

尽管拿出了兵符,但晋鄙仍旧心存怀疑,不愿交出兵权,早有准备的信陵君派门客朱亥杀掉晋鄙,随后率领魏军向邯郸进发。值得一提的是,出征之前信陵君专门下令道:“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来到邯郸城下,本已是强弩之末的秦军无力应对魏、赵联军,于是只得撤离。

邯郸之围解除后,赵王亲自来到郊外迎接信陵君,并表示:“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此前信陵君、平原君常常齐名,但从此以后平原君便不敢拿自己与信陵君相提并论了。因为担心魏安釐王追究自己窃兵符的责任,信陵君不敢回去,便一直待在赵国长达十余年。见信陵君出走,秦国便毫无顾忌地大肆进攻魏国,魏安釐王只好连忙派遣使者请求信陵君回国。

回到大梁后,信陵君被魏安釐王拜为上将军,执掌魏国兵权。随后,信陵君向各国求援,赵、楚、韩、楚纷纷出兵相助。秦庄襄王三年(前247),信陵君统领五国联军击败秦国名将蒙骜的军队于黄河南岸。紧接着,信陵君继续进军至函谷关外,秦军紧闭关门不敢出战,史载:“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

见无法在战场上击败信陵君,秦昭襄王便施展离间计让魏安釐王再度开始猜忌信陵君。中计的魏安釐王收回了信陵君的兵权,五国联军没了信陵君统领便各回各家,东方诸国由此失去了彻底击败秦国的大好机会。自知收到猜忌的信陵君从此不再关心政事,每日只纵情享乐,最终于四年后去世。信陵君去世的十八年后,魏国宣告灭亡。

相比于战国四公子的其他三位,信陵君的成就远远不止于招纳了大量贤士。他先是甘愿背弃祖国偷窃兵符救援赵国,后来又放弃在赵国的崇高地位毅然返回魏国与秦军抗衡。在遭受昏庸无能的兄长猜忌后,他没有选择将其取代,而是默默接受了这一切。作为魏国乃至于东方诸国最后的顶梁柱,信陵君位列四公子之首的确实至名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魏国   秦国   都城   公子   兵符   邯郸   门客   兵权   河南省   联军   首位   战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