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发现最大“尼姑岛”,岛上住着2万名美女,天黑不允许出门

“佛教空无相,妙契合无上。”

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立了佛教,一经推广便广泛传播到亚洲及世界各地的其他地区。纪元前,佛教传入中国,我们中国佛教的发源地被认为是洛阳赫赫有名的寺院——白马寺

佛教在我国的发展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汉明帝时期,后来有大量的学者都进行佛教研究。尽管在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很多的领导者不信奉佛教,推崇本土道教。但是在如今社会,佛教仍然有许多虔诚的信男信女,占据着宗教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的四川省就发现了一座全是女性修行者并且人数超过两万多人的尼姑岛。

一、亚青寺觉姆岛

亚青寺是佛教的一处修行圣地,它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阿察乡境内,整体海拔高度4000多米,绕河而建,盘旋交错的河流环绕着整座小岛。走进这里就彷佛走进了古诗文中所描述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亚青寺其实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觉姆区和扎巴区,这两个地方都是亚青寺的附属修行之地。觉姆岛上修行的僧人全部都是女性,用觉姆岛来命名,是因为“觉姆”在藏语中是“尼姑”的意思,颇有些西游记中女儿国的意味。而“扎巴”的意思就是我们汉语中的和尚,他们这些男性修行者都居住在岛外。以昌曲河为界,男女修行者的生活区域是完全分开的,两边的人互不打扰。

觉姆岛是一个远离尘烟的清净之地。这里没有遮天蔽日的高耸房屋,没有呼啸而过的飞驰汽车,有的只是一排排整齐的红色小屋,蔚蓝的天空,低矮的云朵和质朴的藏民,茫茫无尽的草原上牛羊们慢慢悠悠的踱步,穿着红色僧衣的女人们或动或坐,举止优雅,周身散发着宁静的气息。

如若住在这里,看着低矮的房屋紧紧相连,小河从门前缓缓流过。不远处一望无际的草原一直蔓延到远处的雪山脚下,抬头向上看,雪山彷佛已经与蓝天白云相接,下面的牛羊在草地上悠闲自得,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这样的环境倒是能让我们浮躁的心灵得到一些净化和慰藉。

生活在觉姆岛的女修行者,大多数都是本地的藏民女子。她们皈依佛门的原因也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家里贫困,因此来修行;有的是因为早早悟道,自愿加入;还有一些是从小就被抛弃无处可去的小小婴儿,她们也被觉姆岛所接收。但是这里却不接收男孩弃婴,他们大多数都由岛外的扎巴们收养,不过这里并不是一个男生都没有,有一些未成年的小男孩,他们跟随着自己的姐姐或者其他的女性亲人来这里出家。

觉姆岛禁止男性入内,是自此岛诞生之时便立下的规矩,因此在外界看来觉姆岛好像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其实有时候并非外界所说的那样神奇,觉姆岛会有一些男性入岛,是进行修缮房屋或者医疗救治等此类无法避免的问题,尽管有男性入岛也会在天黑之前离开觉姆岛。近年来游客人数增加,景区允许游客参观,但男性游客能在外部公路上走走,不能深入到觉姆岛的内部。

二、觉姆们的衣食住行

我们普通人忙忙碌碌的追求着生活,却也无非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为了碎银几两,每天慌慌张张。都说人生是一场修行,但是我们的修行和那些觉姆们的苦修比起来,才明白可能根本不值得一提。

藏传佛教推崇红色,色达和觉姆都属于藏传佛教中的宁玛派。他们认为红色代表着的是神圣和纯洁,所以走进这些地方就彷佛置身于一片红色的海洋。

觉姆们的衣服都是红色的僧袍,大红色的衣服在那样风景如画的地方映衬着她们的脸显得非常明艳动人。可是僧服的款式非常简单,到夏天长袍会让人闷热难耐,到冬天单薄的衣服又会使人觉得刺骨严寒,这样的衣服可以说根本就毫无舒适可言。觉姆的生活比较落后,在我们现代社会用各种机器解放双手的时候,觉姆们仍采用原始的用木棍在河边敲打的方式来清洗衣物,生活可谓清苦。

觉姆们的饮食简单,她们因为信仰的原因不会食用肉类,所以主食多以青稞或者土豆为主,再有一些蔬菜像胡萝卜这些,这些东西也全都是她们自己种的。饮食非常的清淡简单,被严格的禁止油腻、辛辣。

觉姆们的房子大多都是由她们自己修建的,来此修行之人只用向寺里报备就可以修建一座自己的房子。

她们修建可以不限大小,不限方向,不限位置。修建房子的材料也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有的经济条件稍好的用砖头水泥修建,也有的用石头木头修建,更有甚者也会就地取材用一些铁板油布修建。因为只有一个人住,所以建造的非常矮小,占地面积也只有1-2平方米,仅仅用来睡觉休息。不过一些爱美的觉姆们也会采一些野花来装饰自己的房子,或者捡一些模样好看的石头花朵放在自己的小房子里。

尽管这些房子五花八门,可这些房子无疑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房屋的外面都涂成了红色,这些漫山遍野,错落有致的低矮红楼在觉姆岛也是一道耀眼的风景线。

房屋里的陈设也非常简单,一张小床,几本经书,打坐的垫子,就足以构成她们的家。很多觉姆来到这里清修只是为了追求心灵的净化,所以对于她们的生存环境就没有那么大的要求,这些房子就是那些修习者们清心寡欲,身外无物的最好体现。因此尽管低矮、简陋、无人理解,但她们一直在坚持着她们的生存之道。

从觉姆岛出入,主要有两座桥,一座连接大经堂,一座连接修行山,寺庙会定期为她们采购生活用品,向觉姆和扎巴提供物资。每个月她们会得到寺庙发放的300元钱经费,她们可以自己去食堂统一就餐,也可以选择去甘孜市集上买一些菜回来自己做,不过到晚上就不允许出门了。

有时候她们会将寺庙发的钱捐献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在她们外出时,过路的人会看到那些穿着枣红色僧服的女孩子们漫步与高原,她们脸上的那种幸福的微笑使每一个见过她们的人都感到如沐春风。

三、觉姆们日常做些什么

觉姆岛的条件有些艰苦,地处高原,昼夜温差极大,环境恶劣且不通水电。在这里她们还要遵守348条戒规,包括衣食住行和爱恨嗔贪都有明确规定,在这里她们真正的做到清心寡欲,无欲无求。

觉姆们在岛上时,是没有任何的现代化产品的。没有手机、电脑以及任何现代化的娱乐设施。我们许多人现在都离不开手机,可是那些觉姆们从不携带任何现代的电子产品。虽然她们对于外界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并不知情,但她们并不觉得自己的生活有多么的乏味,因为她们得到的是心灵的满足,这些远比那些电子产品有内涵的多。

那么她们一天到晚都在干什么呢?首先,修行之路的第一节课就是转山。

在亚青寺,有些修行者会把转山视为最重要的功课,每天清晨她们就开始了一天的修行。从日出到日落,都能看到他们转山的身影。传说中修行者转山一圈会洗去一生罪恶,转山十圈就可以免除六道轮回。因此觉姆们经常会转山,这同样也是扎巴们的必修课程。

亚青寺也是一个庞大的佛学院,他们会为修行者们提供一些修学内容。因此觉姆和扎巴们会去寺庙里听主持讲经,传授佛法。他们在上课时也严分男女,互为不同的阵营。

在下课后,觉姆们会留下来打扫寺院,保持着干净卫生。然后再三三两两地结伴从亚青寺通过小桥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亚青寺内修有大型的经堂,也经常会有大师在这里给修行者们讲经说法。

其次,就是藏历每年六月会在亚青寺举行的著名的金刚歌舞会,成千上万的信徒或者慕名而来的游客都聚集在这里一起观看或者参与表演。金刚舞会并不是一场普通舞蹈更多的是一种修行,他们觉得跳舞能去除逆缘,并且祈求世界和平,保护众生离苦遇乐。觉姆们参加舞会,也可以保佑众生消除烦恼,心想事成。

最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每年的十一月份她们需要进行的百日闭关。修行的人需要进行闭关,但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闭关。在闭关开始之前,觉姆们需要去接受亚青寺大师的考核,考核通过才能够继续闭关精进修行。

除此之外,觉姆们还需要去医院进行体检,出示医院开具的健康证明,只有考核和身体素质全部都达标的人才能拥有闭关的资格。

闭关前夕,亚青寺的大师会带领弟子们转绕大藏经并连续七天在山前禅修。

闭关时,一天要打四座,分别为黎明、上午、下午和晚上,分别都有时间限制。需要执行的是身闭关不被他人所见,语闭关不染庸俗之语,意闭关远离念嗔分别。

闭关后,往往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觉姆可以获得阿秋喇嘛的成就印记。

所以修行的觉姆,想要达到这样的成就,少则三至五年,多则十年不止,获得印证对她们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四、旅游业带给觉姆岛什么?

在过去,觉姆岛是不对外公开的,只是在近几年作为四川甘孜的文化符号才开始允许游客游览。

觉姆岛在现代社会中,也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层价值。觉姆们对待游客都是友好和善良,女性游客和未成年的男游客可以自由的进出觉姆岛,和她们一起吃饭或者一起探讨佛法,诉说心中的苦闷,体验一下与现代社会不一样的生活节奏。

尽管旅游业高速发展,但却并非没有影响这里修行的人。两万多名觉姆在这里虔诚地追求着自己内心的平静,伴随着日升日落,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闲暇时,这些觉姆们三三两两坐在草地上谈笑,或者在河边洗衣,抑或是盘腿冥想,这样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让她们免于世俗叨扰,潜心悟道修行。

红尘多灾难,入岛苦修行。抛开爱与恨,向佛欲念停。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不忘本心,走好自己的修行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甘孜   彷佛   佛教   低矮   不允许   岛上   寺庙   尼姑   男性   红色   房子   游客   发现   房屋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