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故事」启明里帅府庙史印

启明里帅府庙史印

何耀权

今日启明里


帅府庙

清代帅府庙及帅府庙市场旧地


江门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几百年历史古建筑不少,深藏在昔日大街小巷之中,在那风雨峥嵘岁月中,很多己被摧毁,逐渐被人们淡忘。

江门街有座帅府庙,老一辈哪个不知,谁人不晓。清代这里曾是江门街最繁华热闹的庙街。庙旁有帅府庙市场,是江门街最大市场之一,南面蓬江河边则是省佛码头。

江门街启明里南芬里属石湾村,已存在五百年历史。六百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江海,后江河泥沙沉积而成陆地。

明代这里已有茅舍村屋乡民在此种莱养猪养鸡养鱼,桑基鱼塘。启明里东边有一条水涌溪从水南乡江右里转了个弯向南从启明里、南芬里流入蓬江河。村民在这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话。

启明南芬里旁,靠近溪边有座帅府庙,由民间筹建,当年香火鼎盛。远近乡民百姓常到此拜神祭祀,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年)江门图


老一辈人将启明里南芬里帅府庙一带统称为帅府庙。

帅府庙建于清乾隆年代1781年间,与镇东路北极殿同期建成,北极殿供奉真武大帝,是北方之神。帅府庙则是祭祀民间信仰的康公元帅康保裔,北宋抗辽名将,护国有功。传说是东岳大帝十太保之一。仁慈,乐善好施,天帝封他为“仁圣元帅”,左执金斧,右执瓜锤,掌管四方土地神。

传说有次康公元帅被敌军追杀,康公骑马逃走,逃到一河塘边,一路上留下马蹄印,敌军顺马蹄印追杀,眼见前无退路,后有追兵。紧急关头,塘边千多只鸭子上岸,踩踏泥路,将马蹄印扫没。敌军追至,不见马蹄印,放弃追捕。

民间有关康公元帅传说很多,各地传说不尽相同。

每年康公诞便举行康公元帅文化节,村民抬着康公神像,旌旗招展,肃静廻避牌鸣锣开道,有飘色巡游表演,祈祷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广东广西一带城镇乡村,很盛行供奉康公元帅,很多乡镇建有“帅府庙”或”康公庙”、“康王庙”。在广州还有条“康王路”及有座“康公庙”。在澳门十月初五街中段现仍有座“康公庙”,在庙前设有康公夜市,经营特色小吃为主。江门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是蔡李佛拳法起源地,有陈享故居,也有座康王庙。

据民国资料介绍,清代江门街帅府庙附近有个帅府庙市场,北极殿附近有个北极殿市场,当年,二个市场很繁华热闹,北极殿市场在民国初江门拆旧街建新路时连同北极殿一齐被拆,帅府市场则在清代江门红巾军起义时与帅府庙一齐被战火摧毁。1925年,民国江门市政厅曾计划重建这二个市场。可能因为北极殿及帅府庙没有重建,故二个市场后来也无重建。而现在的水街市场是否就是清代的北极殿市场旧址,则不得而知。

1754年,墟顶县丞署建立,负责管理江门街的财政税收。当年,江门镇是新会县管辖下一个繁华商埠,民丰物茂。清政府遂在启明南芬里建立东营门及炮台,在常安涌旁设立西营门口千总署及西炮台,护卫江门街。西营门口就是昔日华都大酒店旧址,向北有座大王庙,在东营门口旁则由民间筹建了座帅府庙。

1854年7月初,江门发生红巾军起义,红巾军数万之众集合于狗山,兵分二路攻打东西营门,清军依托炮台与红巾军激战。帅府庙就在东营门北,庙前有条小桥跨过小溪,过了小溪便是水南乡。红巾军冲过小桥,占领帅府庙,向驻在东营清军发起冲击。清军以炮火还击,打中帅府庙及邻近村屋。启明南芬里村民遭战火波及,四散逃走避难。

红巾军人多势众,攻陷东营门,东营门炮台及帅府庙遭受严重损毁。红巾军遂从内街集中力量进攻西营门及西炮台,清军不敌,退守会城。

7月中旬,红巾军数万人围攻会城,清军凭借会城东河防卫,红巾军采用“火战船”进攻,清军火炮利害还击,红巾军屡攻不下。8月中旬,清数千精兵援军,带足火炮抵会城,前后夾攻,击退红巾军。红巾军退回江门街,以东西营门炮台为阵地抵抗清军。但红巾军在围攻会城中元气已大伤,8月底,清军攻入江门镇,红巾军残兵余勇,退守江门镇郊外白石乡一带,伏击清军,与清军周旋至12月。在多次激战中,红巾军多数头目军师被捉被杀,起义失败。

同年12月,东西炮台及东营门,西营门千总署重建,民国初江门街拆旧街建新路,东西营门口及炮台被拆。启明南芬里村民在战火停止后,陆续回家重建家园,住屋多是松皮茅舍木屋。民国初,居住在启明里西面花园地一位盲眼奶奶在家不小心打翻了火水灯引起火災,将花园地烧了一大片及烧死好多人,花园地成为石湾火烧地留在老一辈回忆中。帅府庙属民间庙宇,被毁后因工程投资较大在红巾军起义平息后未能重建,帅府庙仅剩残墙断壁框架,后材料砖瓦石柱门窗被偷,帅府庙被夷为平地,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仅在清代道光年间江门地图留有帅府庙记载及江门百年大事记对东西营门口与炮台及江门街红巾军起义略有记述。其故事留传于老一辈记忆中,但也已逐渐淡忘了。


启明里1号

启明里1至4号楼旧地


1号楼,往往都是街巷重要建筑物及标志。

启明里1号是启明里最豪华住宅楼。亦是民国初启明里拆旧建新最早建成的住宅,因此,被当时市规划局编为启明里1号。后来建造的住宅,均以1号为起点,按位置规划布局编排门牌号数。1号与2号二间並排,当年启明里有个旧牌坊闸口在启明里1号2号前,后拆了。

从清代道光年间江门地图(1840年绘制)可看出,当年启明里,南芬里一带已有居民居住,在启明南芬里旁有座帅府庙。

启明里1号屋主赵兆雄,世居石湾村启明里,原住居民。华南工学院67届机械系毕业。分配广州渔轮厂后任付厂长,高级工程师。

民国初,启明里拆旧建新,其爷爷是启明里早期居美华侨,遂将启明里砖木祖屋拆了,建成二层半具有中西特色建筑青砖大楼,总建筑面积四百多平方米,座北向南。

大屋前面是花院,用青砖高墙围着,墙顶盖有琉璃绿瓦。推开铁栏栅及木门,便进入花院,可见有水井,假山翠竹鱼池,旁种有花及矮树。穿过花院,住宅正门是气势雄伟罗马栱形门,门楣刻有各种花雕,配上棕色的坤木大门和黑色趟笼栅门,中西搭配,别具一格。可想,屋主人一定是位极具文化素质而又受过西方文化薰陶的文人雅士。

进入大门便是前客厅,作接待客人用。三层地面全部花阶砖,水泥石米楼梯,前面二厅,客厅和饭厅,后面厨房及卫生间,楼梯将前二厅及后厨房分隔,后面临街有侧门出入。二楼三间卧房,二间卧房在单边,后面为主卧室。三楼前小半段是露台,后段则是大厅。二、三楼正面及侧面有圆栱形花窗,通风明亮,是启明里最豪华住宅。

启明里1号建好后,屋主名是赵君伟,其过身后,产权归属赵兆雄。

我跟兆雄是高中同学,华南工学院同届校友,小时常到他家玩。我于1988年租赁启明里1号开办科普商场三年结业。故对启明里1号及这一带相当熟悉。

上世纪九十年代,住宅因跃进路扩建被拆,获补偿二套住房,后住房转卖,举家移居美国。

启明里1号,现空留余地一块,正是:“此地启明1号楼,百年往事空悠悠。岁月如烟忆犹在,旧里阡巷藏古幽。”

资料来自赵兆雄口述及本人亲历


花园地

启明里与南芬里西面曾有个花园地,有谁知?

启明里南芬里同属石湾村,明代中期已有人居住,养鱼种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南芬里


当年,村民都住在南芬里与启明里南面,启明里北面是鱼塘菜地。南端与南芬里接壤,居民住宅多是砖木结构房屋及草寮棚舍,南芬里启明里西面一带,多是茅舍松皮屋,周围花草树木,田园风光,环境优美,也称为花园地。

启明里南芬里旁有座帅府庙,建于清乾隆年代1781年间。供奉康公元帅,北宋抗辽名将。传说是东岳大帝十太保之一,仁慈,乐善好施,天帝封他为“仁圣元帅”。帅府庙旁有个帅府市场,是当年江门街二大市场之一。帅府庙香火鼎盛,帅府市场热闹繁华。

江门街老一辈人习惯将启明里南芬里和帅府庙市场这一带统称为“帅府庙”。

1854年,江门街发生红巾军起义,帅府庙一带成为烽火战扬,帅府庙及启明里南芬里很多房屋被毁。半年后,战火平息,村民回家园重建,启明里部分村民出国谋生,成为江门街第一代华侨。帅府庙被毁剩残墙断壁,无重建,后被夷为平地。

洪开枝先生祖先是花园地原住居民,在花园地有祖屋,其父亲在清末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出生于花园地,爷爷在江门街朱广栏商行刨烟丝打工。二十世纪初,其奶奶是盲眼老太婆,在家不小心打翻了火水灯,引起大火。由于眼盲看不到火災,直至着了大火邻居发现。由于邻居房屋大多是乡间茅舍草棚,砖木屋结构,整个花园地几乎被烧毁,也烧死多人。事后,村民追责,要其盲眼奶奶手捧火盆让死去亲人的家属烧金银衣纸元宝。

此事经多年后,花园地变成石湾火烧地留在老一辈的记忆中,在口口相传中形成多个版本,但也逐渐被人们遗忘。

二十世纪民国初,江门街拆旧建新,启明里南端原住居民拆去残旧祖屋,按政府规划重建西式洋房住宅,部分居民则将祖屋田地卖给五邑华侨建楼房。启明里北端池塘菜地则填平卖给五邑华侨兴建住宅。启明里重建后,成为江门街最豪华的住宅区。启明里1号是由原住居民赵兆雄先生爷爷拆掉祖屋重建,二层半花园式洋房,是启明里最豪华住宅。

洪开枝先生爷爷祖屋烧掉后,其后人便举家搬到江门街住。其原有祖屋空地被村民占有了,洪先生后来移民澳洲。

当年,我爷爷也在启明里购得住宅一座。

1939年3月,江门街被日寇占领,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经济萧条,民不聊生。1942年,五邑发生大旱,瘟疫流行,江门街病死饿死百姓八千多人。启明里由于华侨多,汇款收不到,更是死人无数。很多华侨被迫卖掉房屋,远走他乡或出国谋生。

我爷爷也认为启明里不好住,遂搬到江门街莲平路居住。

洪开枝先生有二位堂兄妹,当年被饿死,洪氏部分族人离乡别井或出国谋生。洪先生堂哥,为谋生计,挺而走险,以偷盗为生,成为江门街著名贼王,人称“飞天禽捞”。竟敢单枪匹马潜入蓬江大酒店日本宪兵司令部偷衣车头。解放初,出走澳门谋生,至今已和洪氏家族失联。

启明里,历经浩劫,变得冷冷清清,现在启明里南芬里住宅,很多已几易其主,昔日苦难,已很少人知,仅有原住居民老一辈惆怅的忘怀,那里的窄巷曾有他们祖辈的故事。

花园地也早已被人遗忘,只有花园地原住居民还依稀记得这段历史。


资料来源:洪开枝先生提供,本人回忆及父母亲口述。

图片由江门市南芬里尚夏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


谢谢


美术馆参观须知


开馆时间

周二至周日9:30—12:00,14:00—18:00,17:30停止入馆

逢周一闭馆

场馆地址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白沙大道东6号3楼

可导航搜索:广东省东仓里美术馆 / 东仓里文化创意园 / 江门柏丽酒店(侨乡店)


温馨提示

1、免费开放

2、室内大型停车场,离开时到前台取停车券即可免费停车。



▲ 广东省东仓里美术馆


广东省东仓里美术馆位于蓬江区白沙大道东6号,东仓里文化创意园三楼,地理位置优越,停车方便。展馆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展览馆展线长约300米,美术馆设展览馆、至宝馆、国学馆、古雲茶舍、涂画馆、习书馆和讲学馆等场馆,常年开设展览会展策划、艺术品鉴藏、咖啡文化、地名与国学文化、普洱茶文化传播、培训讲座活动、文创空间等项目,集艺术传播、学术交流、教育实践、文娱休闲于一体,2020年10月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广东省三级美术馆。目前是江门市唯一的持有省三级资质的综合性民营美术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启明   石湾   炮台   东营   江门   北极   地名   清代   住宅   花园   故事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