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91岁老太太病逝,临终遗言:我就是当年国民党要找的军火大盗

1937年的某处接头地点,林伯渠正跟一人讲道,“你有项比去前线还重要的特殊任务,即通过自己的身份,为我军偷运来一些枪弹装备。”

他说话的对象,就是“大盗”高崇德。作为“铁路将军”吕正操的原配,她曾多次运送枪弹装备给我军,让士兵往前冲时再无后顾之忧。为了完成任务,她时刻提心吊胆,在身份暴露后还遭到追杀,几次性命攸关。

高崇德的人生有多传奇?她对我方的贡献有多大?


巾帼不让须眉

1904年,高崇德出生于辽宁黑山的某个荒村,她8岁失去父亲,与母亲和弟弟相依为命,自识字起就对侠义小说情有独钟,梦想长大后也成为历史上的女英雄。等到适龄年纪,她立马选择加入东北军。

在从军的同时,高崇德还结识到16旅的参谋处长吕正操。两人出身相似,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很快坠入爱河,并于1928年结为夫妻。

高崇德喜枪,常常陪着丈夫去看士兵打靶,顺便一同训练。不管练习有多枯燥乏味,她都不泄气,始终认真完成。日积月累,居然成功练就一番,连男兵都不敌的好功夫,其名号响彻部队。

“九·一八”事变后,她随升为团长的丈夫调防北平。此时的吕正操,已秘密加入我方,在上级的指示下,暗自率部到河北抗战。高崇德也不愿再当养尊处优的“官太太”,抛下在部队积攒的好名声,就负责起军官家属南撤的事宜。

她变卖掉自己的金银首饰,用于解决军属温饱问题。事情告一段落之后,又投入到抗敌救亡运动,到街头巷尾去演讲,呼吁群众关心国事。在这期间,她与一位王姓先生成为挚友,两人常一起探讨运动的章程和细节。

这位王先生其实是我党成员,主要任务是发展有志之士。他欣赏高崇德具有的高度思想觉悟,平时不仅给她讲解我方提出的抗战主张,还送过一本内容为苏联女子到前线献身的书《陶罗斯上前线》,借机讲道,“苏联女性行,那中国女人就不行了吗?”

正是王先生的这句话,让高崇德醍醐灌顶,弃暗投明的决心大大提升。因此,当王先生提出让其利用军中关系,在南下途中帮助我方组建一个收容散兵的留守处时,她一口答应下来,并很快实施行动,以东北军53军的名义招收到300余人。

根据东北军军纪,私自招收士兵是要被杀头的,小心谨慎的高崇德虽然没有受此影响。但吕正操不听南撤的命令,坚决率部抗战的事被举报,同样让她受到牵连,差点被所谓的“投敌叛国”罪名牵连。

在被拘押的一个多月里,高崇德一直义正言辞地解释,自己丈夫的行为是为抗战而非投敌。幸好有军长帮着打点关系,此事后来也被认定为假。遇过此番困境,她的心智更加坚定,于后方开办缝纫厂,帮着军属自给自足。

当时吕正操还在前线,他写信给妻子,告知自己统率的部队急需番号和补给等情况。高崇德知晓丈夫的不易,她用尽争取到新的部队番号,还购置到2部电台和充足的枪弹装备,于1938年秋冬时节,亲率运输队伍到达炮火连连的前线。

高崇德搞装备的能力,在军中流传开来,她对我军的作用,也逐渐凸显。


枪弹运送能手

事实上,早在1937年,王先生就成功说服高崇德加入我方,还带她去见林伯渠。高层的赞扬以及对实际情况的充分说明,让这位“官太太”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投身于前线。她还不知道,自己将有项特殊任务。

“你要为我军偷运枪弹装备,期间由我直接领导……”,林伯渠的几句话,让高崇德明白自己身上所背负的使命。初次干这个,她显然很紧张,先把目光放在了东北军的仓库,通过双重手段施行着计划。

高崇德本就在691军团从事后勤工作,接近仓库也不会引人怀疑。她成功贿赂管理及看守人员,以新兵需要装备为由,少量多次运送着枪弹装备。在熟人眼皮下,她的工作开展得相当顺利,直到1938年一起大案的发生。

当时,东北军管理的部分仓库被盗,他们一一清查后才发现,情况比想象中严重,立即将此案定义成少有的大案,还扬言要将始作俑者绳之以法。虽然此事后来因查不到线索而成谜,但也足以让高崇德提高警觉。

她意识到,原本的偷运方式不能长远,应该找个适合的身份当作掩护。恰逢吕正操拥有新番号,她就混到个仅有虚名的“支队留守处长”当。运送的整个流程,都由其一人经手,再加上提前计划好的路线,本是送往敌军阵营的东西,总会“阴差阳错”到我方这里。

实际上,由于敌军的严密防线,再加上相对落后的运输方式,将枪弹装备运送到我军手上并非易事。一枪一炮,都是从几百里甚至几千里外的地方,靠人力运输,躲过天上的飞机和地面上的人,到达目的地。

这样艰巨的任务,偏偏高崇德就能化繁为简,总能在职务的掩护下小心行事,一次次避免我方陷入弹尽粮绝的危机。完成一次重要任务,她的体重可能从120斤降到80斤。再苦再难,只要上级说一句,“高崇德送炮弹,就如雪中送炭”,她就有无限动力。

有时候,日军也在疑惑,“他们枪炮的制造速度,就是24小时不停都难以赶上,难不成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如果对方知道,高崇德不仅送枪炮,还送过电台,和近3000名士兵,怕不是要惊掉下巴。

1939年,正行走在运送途中的高崇德,还被请去跟我方高层会面。一听到说,“我们现在被围,设备很紧张,收缴了几门小山炮,但没有炮弹,我希望你去搞些来,还要多搞点其他枪弹”,她急得不行,当天夜里就从所在部队的仓库里运来20发炮弹和2万多发普通枪弹。

在高崇德的支持下,这场仗打得相当漂亮,高层当即表示,“这一仗,我给你立大功”胜利换来的代价,是敌方在查探枪弹被盗过程中注意到她。由于其特殊身份,对方未人赃俱获就无法直接下手,只能使阴招,在撤销留守部门的同时悄悄派人下手,打算就地解决她。


从暗转明,重伤归来

1940年,河北预备3师下面的几人假借勘察地形的名义,跑到高崇德所在处。他们表示,“等你们搬走后,我们想在这里驻扎”。这一看似合理的借口,让她的警惕心迅速提起来,并命令部下做好作战准备。

果不其然,这天夜里有个团将高崇德等人围住,双方展开激烈的交战。她身负重伤,从包围圈闯出来,此后就成为多方追杀黑名单的“座上宾”。

暴露身份后,高崇德还遭遇过牢狱之灾,所幸我方及时注意到状况,不仅拼尽全力营救她出来,还运用秘密交通线,将其转移到延安。在后方的医院,她曾受的枪伤复发,一度危在旦夕,我方高层命令医院,“一定要治好高崇德,她是我们的功臣”

历经生死难关,高崇德的身体逐渐恢复,出院后还被安排住到窑洞里,身边有专人保护,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这显然是超常的待遇。从日蒋伪眼皮下“消失”后,她又被委派有其他工作,就这样边活动边学习,努力提升着自己。

1945年之后,高崇德终于实现夙愿,跟众多士兵一起,千里迢迢来到沈阳,参与辽沈战役。战争大获全胜,她的旧伤却暗自反复,不得不又住进医院,一休养就是3年。

即使身体状况好转,高崇德也没能再次投身工作,只是享受正厅待遇,被安排到辽宁的某个干休所休养。她与吕正操的婚姻,早在那些年里就走到尽头,一方选择经营下一段感情,另一方却始终孑然一身。

直到寿终正寝前,高崇德都沉默寡言着。她不喜与街坊邻里往来,从不跟身边人讲述自己的往事,如同一个普通的孤寡老人一样,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偶尔出门也只是杵个拐杖到附近转转。

高崇德年纪越大,脾气就越差,比较亲近的只有个侄女,她拒绝外人前来看望,也不喜照相。只有被问及运送枪炮的事情时,才稍微平静些,“我运过多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应该非常多,不然怎么被称为‘大盗’呢?”

对于往事,高崇德整整回忆了57年。1995年,就是其接受采访,将亲身经历讲述给记者那一年,她与人世告别,享年91岁。

谁曾想到,那个看似平平无奇的老人,年轻时是位“劫富济贫”的“女侠”。高崇德半生在为我方胜利而付出,半生在为敌方的报复暗自神伤,她的英姿飒爽,值得被永远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东北军   番号   枪弹   崇德   辽宁   军火   遗言   我军   我方   临终   国民党   老太太   前线   士兵   部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