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被害,还有人登基,数一数明朝有多少没能前往封国就藩的亲王

前言: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初三日,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祭告太庙之后,于奉天门及文华殿宴请群臣。期间老朱对大臣们表示,自己之所以要封建诸王,并非出于私心,而是要他们“上卫国家,下安生民”。四月初七日,大明朝廷第一次正式分封诸王。在诏书之中,朱元璋也深切寄托了他对自己这些儿子们的期望:

朕惟帝王之子,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其诸子当封以王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一》

太祖朱元璋剧照

这里我们要注意一点,明代亲王虽然都有各自的封国,但并不掌握所在封国的赋税,其岁禄也完全由朝廷提供。也就是说,明初拥有三护卫的亲王,更像是戍边武将。只是他们身份尊贵,在指挥作战中比一般将领拥有更大的便利。

自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起,诸王陆续之国,即前往自己的封国就藩。据统计,明朝前后一共册封了86位亲王。那么这些亲王之中,有哪些人至死没有之国?他们都是因为什么原因留在京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太祖系亲王

太祖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除了长子朱标册为皇太子,幼子朱楠未封以外,其余24人都曾经被封为亲王。而在这24人中未曾之国的亲王有两位:赵王朱杞、韩宪王朱松。

未之国原因:早夭

朱杞,生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九月,太祖第九子,生母未详,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册为赵王。

由于册封的时候年纪尚幼,朱元璋为潭王朱梓、赵王朱杞和鲁王朱檀特别制定了一套流程:设立“保抱”一职,专门负责抱着年幼亲王行礼。

内使监官宣制曰: “今封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毕,内赞赞“保抱抱王兴”,继赞“授册宝”。司宾引保抱一人抱王前立。授册宝监官诣案取册,捧授于保抱。保抱受册,以授于捧受册内使。内使跪于保抱之左受册。兴,退立于西。—《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一》

南京明故宫奉天殿复原图

不过赵王在受封之后不久便不幸夭折,由于属于下殇,因此未曾赐予谥号。但无论如何,朱杞拥有正式的金册、金宝,由此便成为明朝第一位去世,以及第一位未能之国的亲王。

未之国原因:早逝

朱松,生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五月,太祖第二十子,生母周氏。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四月册为韩王,封国辽东开原。

不过随着太祖皇帝的驾崩,以及建文皇帝的削藩,大明王朝陷入了长达三年之久的皇室内战。整个北平一地烽火连天,连辽王都已经放弃封国撤回了京师,韩王自然更不可能前去开原就藩。

燕王朱棣靖难篡位之后,考虑到全国局势并不安稳,故而也并未在第一时间安排在京诸王之国。然而等到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年底诸王陆续就藩之际,朱松却已经在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十月三十日不幸去世,年仅28岁。朱棣为弟弟辍朝三日,赐谥曰宪,葬于安德门外向山之原,即今韩府山。

兴宗朱标剧照

兴宗系亲王

兴宗康皇帝朱标,太祖长子,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的时候就被册为皇太子。但是这位众望所归的接班人却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不幸去世,为朱元璋乃至大明王朝都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朱标共五子,长子朱雄英早夭,次子朱允炆即位为大明第二任皇帝,其余三子在建文朝被封为亲王,但均未之国。

未之国原因:废黜

朱允熥,生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十一月,朱标第三子,生母皇太子妃常氏,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册为吴王,封国杭州。

靖难之后先是降封广泽王,很快又被废为庶人,并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在监禁中去世。

未之国原因:废黜

朱允熞,生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六月,朱标第四子,生母皇太子继妃吕氏,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册为衡王。

靖难之后先是降封怀恩王,很快又被废为庶人,去世时间不详。

皇太子继妃吕氏剧照

未之国原因:降封

朱允熙,生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六月,朱标第五子,生母皇太子继妃吕氏,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册为徐王。

靖难之后先是降封敷惠王,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改封瓯宁王,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十二月不幸去世,年仅16岁,赐谥曰哀简,无嗣。朱标一脉,至此而绝。

仁宗系亲王

太宗朱棣共三子,长子朱高炽先册为太子,后继位,即仁宗。次子朱高煦封汉王、第三子朱高燧封赵王,先后之国山东乐安州及河南彰德府。

仁宗朱高炽共十子,长子朱瞻基册为太子,第四子朱瞻垠早逝,后追封为蕲王。其余八子均封为亲王,其中未能之国的亲王有三位:越靖王朱瞻墉、滕怀王朱瞻垲和卫恭王朱瞻埏。

仁宗朱高炽剧照

未之国原因:备胎

朱瞻墉,生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正月初十日,仁宗第三子,生母诚孝昭皇后张氏,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封越王。

作为仁宗皇帝的嫡次子,越王长久以来一直都被视作为大哥朱瞻基的备胎。故而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八月郑王、襄王、荆王、淮王、梁王同时就藩之际,25岁的越王依然被留在北京,继续充当他那有名无实的“守城王”。

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六月二十六日,越王朱瞻墉去世,享年35岁。此时宣宗已经驾崩,当朝皇帝朱祁镇为叔父辍视朝三日,赐谥曰靖,其妃吴氏当天即赐自尽以殉葬。

未之国原因:早逝

朱瞻垲,生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十月,仁宗第八子,生母恭肃贵妃郭氏,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封滕王。

郭贵妃剧照

滕王之母郭贵妃是仁宗宫中第一宠妃,但她却在皇帝驾崩后被殉葬,一般都认为此事是由张皇后主导。不知是否因为受到了母亲惨死的刺激,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闰七月十三日,滕王朱瞻垲不幸去世,年仅17岁。宣宗为弟弟辍视朝五日,赐谥曰怀。

未之国原因:多病

朱瞻埏,生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仁宗第十子,生母恭肃贵妃郭氏,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封卫王。

宣德四年诸王之国之时,卫王由于年龄尚小(14岁),故而和三哥越王一起留在了北京。而在朱瞻埏逐渐成人之后,虽然不需要作为朝廷的备胎,但这位卫王殿下从小身子就弱,因此无论是宣宗还是后来继位的英宗都没有安排他去之国。

幼善病,宣宗抚爱之,未就藩。—《明史卷一百十九·列传第七》

卫王朱瞻埏剧照

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十月二十九日,卫王朱瞻埏去世,年仅23岁。朱瞻埏为人孝谨,雅好学问,素来在宗室中被称为贤王。正统初年由于皇帝年幼,宗庙祭祀之礼都由卫王代行。故而英宗在叔父死后甚为哀念,为其辍视朝三日,赐谥曰恭。一个月后,卫恭王妃杨氏自尽以殉葬,谥曰贞烈,与朱瞻埏合葬于金山。

宣宗系亲王

宣宗朱瞻基共二子,长子朱祁镇先册为皇太子,后继位,即英宗。次子朱祁钰先封郕王,后虽登基,但最终被废黜。

未之国原因:被害

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八月,宣宗次子,生母贤妃吴氏,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二月册为郕王。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十五日,为了应对三路犯边的瓦剌大军,英宗决定御驾亲征,同时让弟弟郕王居守北京。八月十五日,明军主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英宗本人也成为瓦剌人的俘虏。

为了稳定朝局,皇太后孙氏于十八日命郕王监国,又于二十九日命其即位。九月初六日,朱祁钰登基称帝,尊兄长朱祁镇为太上皇帝。次年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太上皇帝回京,随即被软禁于南宫之中。

郕王朱祁钰剧照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太上皇帝于南宫发动政变,改年号为天顺元年。当年二月初一日,朱祁镇以孙太后的名义废朱祁钰仍为郕王,并将其软禁于紫禁城西内。

二月十九日,郕王朱祁钰去世,年仅30岁。英宗为弟弟辍视朝二日,赐谥曰戾,命以亲王礼葬于金山。谥法“不改其过”曰“戾”,是个十足的恶谥。而这位郕戾王的突然去世,通常也被认为是英宗指使太监所为。

英宗系亲王

英宗朱祁镇共九子,其中第三子朱见湜早夭未封王,其他如果算上曾经降封沂王的宪宗,共有三人未曾之国:宪宗朱见深、许悼王朱见淳、忻穆王朱见治。

未之国原因:储君

朱见深,生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十一月,英宗长子,生母贵妃周氏。

土木堡之变后,孙太后一面让郕王监国,一面又将皇帝庶长子朱见深册立为皇太子。而在叔父郕王登基之后,由于“父有天下,必传于子”这句话的影响,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可谓是岌岌可危。

宪宗朱见深剧照

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五月,朱祁钰改立自己亲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降封朱见深为沂王。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的时候,刑科给事中徐正曾经力请让沂王之国,但因为朝野上下反对声强烈,此举未能得以执行。

帝亟召入,请屏左右乃言: “太上皇帝临御日久,威德在人。沂王常位储副,在天下臣民所仰戴。不宜居于南宫,宜迁置所封之地以绝人望。别选宗室亲王之子育于宫中。”—《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五十六·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七十四》

南宫之变后,英宗于天顺元年三月重新册立沂王为皇太子。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英宗驾崩后,皇太子朱见深继位,即宪宗。

未之国原因:早夭

朱见淳,生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二月,英宗第四子,生母惠妃王氏。

这位皇子的出生时间很尴尬,因为此时他的父皇朱祁镇正在瓦剌留学。景泰三年改易太子之时,朱见淳也被册为许王。

当年十一月,许王朱见淳不幸夭折,年仅三岁,赐谥曰悼。

未之国原因:早逝

朱见治,生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闰二月,英宗第八子,生母宸妃万氏,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七月册为忻王。

忻王册封之时,其父皇已经驾崩,在位的皇帝是他兄长宪宗朱见深。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朝廷为12岁的朱见治行冠礼。

明宪宗画像

然而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二月二十四日,尚未出府的忻王朱见治便不幸去世,年仅15岁。忻王“天性孝友,不事戏弄”,宪宗为弟弟辍视朝三日,赐谥曰穆。谥法“中情见貌”曰穆,意思就是贤良和气。

由于当初的越王、滕王和卫王虽未之国,但均已开府,因此该如何操办忻王的葬礼成了一个问题,宪宗为此特意让礼部重新制定礼仪。

宪宗系亲王

宪宗共十四子,其中长子和第十子早夭未封王,次子册为皇太子后夭折。第三子朱祐樘先册为皇太子,后继位,即孝宗。其余十子均封为亲王,其中未曾之国的只有一人:申懿王朱祐楷。

未之国原因:早逝

朱祐楷,生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正月,宪宗第十四子,生母恭妃杨氏,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八月册为申王。

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二月,申王正式出府。当年十一月,新宁伯谭佑出任正使,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谢迁出任副使,册封东城兵马指挥项泰之女项氏为申王妃。

朝廷为申王安排的封国是叙州(今属四川宜宾市),王府的建造工程也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然而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七月二十九日,申王朱祐楷却不幸去世,年仅17岁。孝宗为弟弟辍视朝三日,赐谥曰懿。

世宗朱厚熜剧照

世宗系亲王

世宗朱厚熜共八子,其中长子、第五子、第六子、第七子、第八子均夭折,死后才予以追封。次子朱载壡先册为皇太子,后早逝。其余第三子、第四子均封为亲王。其中景王朱载圳之国德安府,唯有裕王朱载坖长留京师。

未之国原因:继位

朱载坖,生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正月,世宗第三子,生母康妃杜氏,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二月册为裕王。

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三月,皇太子朱载壡去世,年仅14岁,谥曰庄敬。按照伦序,朝廷应该让裕王进位太子。然而世宗将太子死因归结为“过早立储”,又听信术士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故而终嘉靖一朝一直没有重新册立太子。

庄敬初冠而薨,上批陶仲文奏慰疏,有“早从卿劝,岂便有此”语,不知所谓劝者竟作何语也。后来上处二王于外府,人传仲文有二龙不相见之说,宜本于此。—《世庙识余录·卷十二》

裕王朱载坖剧照

此后世宗仅存的两个儿子:裕王和景王,为了储君之位争斗了十余年之久。直到景王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之国德安府,并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正月去世之后,裕王才算真正稳住了自己的地位。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世宗于乾清宫去世,未来得及立下遗诏。于是内阁大学士徐阶自拟遗诏,命裕王朱载坖继位。

光宗系亲王

光宗朱常洛共七子,其中长子朱由校先封皇太孙,后继位,即熹宗。次子、第三子、第四子、第六子和第七子均早夭,死后才予以追封。另一子即崇祯帝朱由检,一直未曾之国。

未之国原因:继位

朱由检,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十二月,光宗第五子,生母淑女刘氏,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九月册为信王。

信王朱由检剧照

熹宗虽然有过三个儿子,可惜全部都在未满周岁的时候夭折,所以信王之所以一直没有之国,和当年的越王一样,有着备胎的意义。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朱由校驾崩。因其无嗣,信王得以备胎转正,依据《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条文继位。

若夫死生尝理,人所不免。惟在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全归顺受,朕何憾焉?皇五弟信王聪明夙著,仁孝性成。爰奉《祖训》 “兄终弟及”之文,丕绍伦即皇帝位。—《明熹宗实录卷八十七》

结语: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义军攻入北京,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正统意义上的大明王朝就此灭亡。崇祯帝共七子,其中长子朱慈烺册为皇太子,次子、第五子、第六子和第七子早夭,死后才予以追封。另外第三子朱慈炯,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册为定王。第四子朱慈炤,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册为永王。二王由于年幼,自北京城破之前尚未之国。而甲申之变后,他们自然也不再有机会之国。

从本文的梳理来看,除了郕王(被害)和越王(备胎),其余未之国的亲王要么是因为早夭或者早逝,要么成为储君甚至直接继位,可见大明朝廷对于亲藩这一块的管理,总体来说还算卓有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亲王   景泰   备胎   明朝   生母   皇太子   长子   永乐   公元   皇帝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