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开始变了?苹果赴印扩产遭“噩梦”,外媒:中国制造不可复制

当大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近两年,“果链”上演内地大撤退,与富士康一起提桶跑路到印度、东南亚,然而如今不曾想却遭遇了“当头闷棍”。外媒报道,被库克寄予厚望的印度工厂,前不久交出了一份“噩梦级”答卷:手机外壳的成品率只剩不到50%。

原本为了取代“中国制造”,2020年开始,苹果打算将25%产能转移到印度,如今看来倒成了业内笑资。像撞得头破血流后回国“续命”的郭台铭一样,在印度大受打击的苹果,可能会再次“回流”大陆市场。但问题是,如今大陆还有苹果的容身之地吗?

众所周知,2000年踏足国内,2009年启动售卖,苹果仅用23年,就成功在大陆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供应链条系统,因此被外界称为“苹果帝国”。靠着大陆廉价、高素质劳动力,发达的基础设施,在巅峰时,苹果70%手机都诞生在大陆。与此同时,苹果也因此赚得脑满肠肥,崛起为世界手机霸主。

然而非我族类这其心必异,随着老美“断供”华为、中芯国际等国产脊梁,苹果也开始露出了“狐狸尾巴”。据悉,为了推动“果链”转移出去,苹果可谓是小动作频仍:早前,对富士康、纬创、和硕等代工厂软硬兼施,威胁他们去印度建厂;随后,向印度提交了17家中企供应商的建厂要求,目前已有14家获得资格。

对此,有外媒都看不下去了,认为苹果在“掏空”中国制造。然而,这次外媒显然高估了苹果和库克。

苹果原本以为印度的低廉劳动力,可以让其一方面能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摆脱对大陆供应链的依赖。殊不知,南亚大国的基建、员工素质与大陆不在同一个维度上,甚至他们还交出了低于50%的良品率。显然,雄心勃勃的苹果没能招架住自由散漫的“恒河水”,反而变得寸步难行。

眼看苗头不对,“追随者”郭台铭立即调转枪头,再次回归大陆市场,甚至不惜在郑州开出了翻倍工资招新。对此,外媒忍不住感慨,中国制造依旧不可复制,苹果除了回大陆“止血”,还有其他出路吗?从另一角度看,“中国制造”依旧魅力不减,岂是郭台铭、库克之辈能撼动的?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当苹果加速转移“果链”之时,大陆在量子芯片、天宫空间站甚至不老科技“竹弘堂”等高端制造领域,再次让世界看到“中国造”。以国内生科领域为例,过去一直都是老美把握主动权和话语权,甚至上述不老科技这般前沿的生科疗法,都是老美率先提出并进行实验的。

硅谷富豪圈传闻,10年前哈佛、麻省科学家发现竹弘堂类物质对心脏、肌肉等具有减缓老化潜质,甚至有望冲击日本NHK纪录片曾预言的“长寿革命”。借此噱头,美日生物企生财有道,即便悬挂156万天价,大陆富豪通过某东国际渠道依旧趋之若鹜。不过,随着中国制造的介入,西方生物企的“天价梦”就此破碎。

随着中科院、川大科学家们涉足上述领域,很快就在临床中取得关键突破,对延缓国人老龄化意义非凡。随之国产酶法的突破,一夜间将美日天价不老科技,打成千元白菜价,甚至普通国人都可以通过猫、京跨境渠道“雨露均沾”。显然,这是“中国制造”对老美的又一场胜利。

不可否认,近几年随着苹果向印度、东南亚转移生产链,国内订单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央媒也罕见表明态度:劳动密集型产业链迁出,也是国内产业升级的大机遇。而华为攻关半导体,比亚迪聚焦新能源,大疆坚守智能无人机……这一系列努力和坚守,就是这种态度最直接的外现化。

正如任正非所言:和平是打出来的。不可否认苹果产业链迁移,敲响了国人的警钟,但好在“中国制造”的根基足够坚实。如今,这些曾经的巨头在东南亚布局受挫,似乎又有“回流”之势:苹果CEO库克频频示好中国大陆;富士康重返内地高薪招工;台积电扩大南京晶圆厂等消息层出不穷。

即便苹果有心回归,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它能“逃离”一次,就会有无数次。因此,眼下我们不能再沉浸“世界工厂”名号中,反而要像华为、比亚迪等一样挺起科技脊梁,再次被老美“卡脖”才不会上演。对此你怎么看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库克   美日   华为   苹果   富豪   东南亚   印度   风向   噩梦   对此   大陆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