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谋臣之首的荀彧 怀王佐之才 为曹操屡献奇策最终却为何服毒自尽

#历史开讲#

东汉兴平二年( 195年)七月,刚满14岁的汉献帝刘协从长安出发,踏上了重返洛阳的艰难之旅。这一路走走停停,闻得这一消息的新任充州牧曹操立即派遣曹洪率兵迎接。曹操的好意受到了袁术的阻拦,凭借着洛水边的险要地势,曹洪的兵马被生生挡在了城外。

洛阳距离曹操集团驻扎的许县不过百里,此时刚通过屯田制解决了士兵们吃饭问题的曹操对如何“奉天子”这件事犯起了嘀咕。在这个四战之地,“天子”终归是个烫手的山芋,虽说可以“以令不臣”,但面对虎狼般的军阀,自己究竟有没有这个实力,曹操并没有底。

此时一个颖川谋士站了出来,他说:“昔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编素而天下归心。”言下之意,“奉天子”的政治收益明显大于政治风险,这其中最大的可用之力,就是民心,而得民心则是得天下的基础。这位颖川谋士的慷慨陈词彻底打动了曹操。他,就是被后世誉为有着王佐之器,位列曹魏五谋臣之首的荀彧。

荀彧

颖川多才俊 有着王佐之才的荀彧为何弃袁投曹

两汉时期的中原大地,官员的选拔多以察举为主。其中有两个郡县以盛产名士而得名,一个是袁绍所在的汝南,另一个则是颖川。汉末的颖川有着四大士族:分别为颖阴荀氏、长县钟氏、许县陈氏以及舞阳韩氏。

身为荀子后裔的荀彧,少年时期就负有盛名。他不仅生的仪表堂堂,还酷爱熏香,走起路来一股香气扑鼻。有书记载,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几轮对话后,对他的才能大为惊异: “这是王佐之才啊!” 永汉元年(189年),年轻的荀彧被举孝廉,任守宫令,开始了他的三国仕途。

随着汉末战端开启,诸侯混战。四战之地的颖川,人才开始外流。这些人十之八九流落到了冀州,拜于袁绍帐下。荀彧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的袁绍,广纳天下英才,风头一时无量,连曹操都曾无不嫉妒地对其夸赞道:“汝颖多奇士”

袁绍

坐拥冀州的袁绍,人才无疑是过剩的,但即使已经投奔袁绍的荀彧受到诸般厚待,但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的他依旧义无反顾地弃其而去,来到了曹操身边。

喜获人才的曹操兴奋异常,他高兴地说了句“吾之子房也”。子房何人?就是西汉的张良,这可是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神人,将荀彧与他对比,足见曹操对荀彧的重视。

29岁的荀彧立刻被曹操任命为司马,成为了他的高级参谋。而像荀彧这样的王佐之才之所以愿意投效彼时尚未成势的曹操,与其在人才领域的长期耕耘,脱不开关系。

曹操重视人才的显著特点,就是“唯才是举”,只要人有真才实学,就可以提拔做官,不过度讲究人的品行,也不要求人才面面俱到,是各方面的楷模。

这种实用主义的人才观,在当时的中原,是一个异类。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两汉官场一直强调的是“德”与“礼”,一个人才首先得是个道德楷模,再论其它。孔融就是一个绝佳案例

而治国理念偏重于“法”的曹操,出于争霸的考虑广揽人才,自然对儒家忠孝仁义那套有所保留,一边是高谈阔论的世家,另一边是唯才是举的奸雄,荀彧做出了他自己的选择。

曹操

作为曹操阵营的拉拉队长 荀彧的数次进谏是曹操坚定信心的催化剂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激战正酣,占据官渡的曹操正在被袁绍包围着一通狂揍,此时的曹操,面对着兵员数倍与己的袁绍,部队缺兵少量,即将到达崩溃的零界点。

就在军粮即将吃完的时候,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曹操给荀彧写了一封信,商量如何平安撤军。此时的荀彧大笔一挥,苦劝曹操,让他继续坚持,信是这么说的:

“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荀彧的意思是,这个时候退了,就功亏一篑了,再坚持一下,必有转机,这是出奇制胜的关键时刻,千万不能放弃啊。身为为三国段子手的荀彧,发明了“情见势竭”这个成语。

他的坚定让曹操最终打消了撤兵念头,咬紧牙关的曹操,发现了乌巢这个破绽,靠着小股部队对袁绍的粮草囤积之处发动奇袭,最终斩杀守将淳于琼,彻底扭转官渡败局,实现了中国古代史的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官渡之战

这可不是荀彧第一次化身曹操的拉拉队长,在那之前,如果没有荀彧的慷慨上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决心下的不一定有那么快。

同样在初平四年的兖州战场上,一边是曹操的杀父仇人陶谦,一边是刚刚败北的悍将吕布,当曹操想要先拿下徐州报当年杀父之仇时,是荀彧冷静地告诉曹操,徐州什么时候都可以拿,但击杀吕布就这么一次机会,如果不解决吕布,徐州你也吃不下。

听从荀彧建议的曹操花了一年时间彻底解决吕布,最终取得徐州,为一统北方奠定了基础。

荀彧妙计定吕布

在对待汉室的定位上分道扬镳 荀彧的结局已然注定

荀彧投身曹操之时,当时的曹操仅仅是一名武威将军。作为士家大族中的一员和荀子之后,荀彧其实是屈就的。某种程度上,荀彧和曹操除了君臣关系外,更多像是合作关系。

他能读懂曹操之所想所虑,能帮曹操细致地分析利弊得失,在犹豫不决时最终下定决心。也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曹操存在的问题,曹魏政权最终一统北方,荀彧的功劳无以言表。

但作为传统的士大夫,荀彧和许多后汉士人一样,毕生以光复汉室为己任,他费尽心力说服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但大汉王朝无法逆转的凋敝结局,也为其最终的悲剧定下了基调。

魏王

建安17年,董昭向曹操进言论,恢复“爵制”,劝进曹操为“国公”,加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等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代表着臣子的最高荣誉。九锡的曹操,未来理所当然的可以成为“魏王”。作为士大夫最后的风骨,荀彧当堂表达了反对意见。这让曹操最终心生愤恨,此后的荀彧和曹操渐行渐远。

关于荀彧的最终归宿,史书有着多种写法,有说其抑郁而终,有说其最终被曹操赐毒自尽。各种说法不一而是。作为颍川士人的代表,荀彧在曹魏集团内的政治地位还是非常稳固的,他所举荐的众多人才都在政府里身兼要职。直接对荀彧下手,曹操应该还是有所忌惮。

但不管真实的情况如何,死后的荀彧并没有获得多大的政治礼遇倒是不争的事实,仅谥号敬侯。荀彧死后的第二年,没有任何反对力量的曹操总算如愿进封魏公。而在曹操去世50年后,魏帝曹奂方才追赠荀彧为太尉。

这位三国期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奠定了曹魏北方根基的一代谋臣,为大汉尽了最后一分力,也为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划上了属于自己的那轻轻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谋臣   荀子   奉天   冀州   唯才是举   子房   徐州   诸侯   政治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