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从地方的巫女,到闻名天下的女神,她的晋升之路是怎样的?

每年的农历三月,世界各地的妈祖庙会开始一连串的庆典,规模动辄数十万人参与,被誉为全球三大宗教盛世,妈祖是中国东南沿海、东南亚与整个海外华人的共同女神。

而妈祖历史上曾有其人,且是一名乡间女巫,以占卜为业。

但令人不解的是,在妈祖死后的100多年,妈祖一直默默无闻,还只是非法的地方信仰。会被政府取缔的那一种。

不过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后,妈祖信仰不但就地合法,神格还越来越大,成了全国信仰,不再只是地方小女巫。

历经南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此四个皇帝共册封了妈祖36次,妈祖从夫人,妃子,天妃到天后,封号最长达64个字,并在清朝晋升国家祭典。

在春秋两季,官员会行三跪九叩之礼,亲自祭拜,与至圣先师关圣帝君同等级。

到底妈祖怎么从乡间的小女巫变成了天上圣母、国家级女神呢?那么故事得从妈祖的生平说起。

妈祖不见于正史的记载,毕竟只是乡间女巫,而各种传说则有多种版本,但故事大概如下,妈祖是福建莆田人,本姓林,诞生于西元960年,刚好是宋朝建立的这一年,她是湄洲岛的一名女巫,或称为仙姑也行。

以占卜为业,且她是具有法力的,能救助遇难的船只,不管是遇到暴风雨还是强盗,只要跟她祈祷都能获救,因而有航海女神的称号。

在她死后,后人帮她建了座小庙,妈祖信仰就此展开。

虽然说宋朝是一个迷信的朝代,有利于妈祖信仰的发展,但妈祖信仰能发扬光大,还是多亏于行销。

最早妈祖也是有竞争对手的,与妈祖差不多年代,同样是女性,同样在莆田,也同样是女巫出身的钱四娘,她是位千金小姐,但从小立志兴修水利,灌溉农田,以造福后人。

如果说妈祖是海神,那么钱四娘就是收获之神,是治水的英雄。

不过后来暴雨摧毁了众人,辛苦修建的大坝,钱四娘在极度悲愤下投水而死,后人感念她的恩惠,并为她立祠祭拜,朝廷也敕封其为夫人,俗称钱夫人。

在宋朝末年的莆田,同样祭祀钱夫人与妈祖的庙,正殿供奉的是钱夫人,后殿才是妈祖。

因此钱夫人的神格可是在妈祖之上。

但最后却因为行销不利,钱夫人信仰未能广泛流传,妈祖却逐渐开枝散叶,这关键是妈祖信仰的行销大师。

莆田的白塘李氏,由于莆田人都普遍信仰妈祖。李家又是当地的望族,于是在1086年,在长子李富一到二岁时,以他名义,盖了全世界首座妈祖庙圣墩祖庙。

不过这时候妈祖仍是地方信仰,属于阴庙,虽然深受信徒的喜爱,但宋朝政府不断查禁无牌的阴庙,使得妈祖信徒急于给妈祖争取合法地位。

终于在四十年后,李富堂弟李振跟着宋朝使节团出使高丽,回程途中遇到了暴风雨,差点死在海上,孩子向妈祖祈祷才获救。

回国后,李振透过使集团的官员向朝廷请示庙额,朝廷才赐予了顺济。

有了牌照后,妈祖信仰就地合法,这才可以公开传教。

五年后,北宋灭亡,金兵南下,李富率领乡勇抗击金兵,有几次差点因为海难遇难,还好又是妈祖显灵,宋金议和后,他回到莆田,开始致力宣扬妈祖信仰。

在1150年,李富60多岁时,又重建了圣墩祖庙,最关键的是为了写重建庙计,李富请的进士廖鹏飞来写。

这是现存关于妈祖最早的文献记录。

包含说妈祖生前是一位女巫,如何就地合法等,为妈祖的生平留下了宝贵的记载。

接着李富又把本来位居右侧的妈祖像移到中间,马祖因此从陪祀神升格为主神,但主神两侧需要左右护法才有牌面。

李富一时不知道找谁,于是找来了朱家兄弟。

话说这个朱家兄弟,正是最早宣扬妈祖信仰的人,比李富他家还要早。

根据记载,莆田的朱墨三兄弟与女弟子六十娘。

是妈祖在世时的门徒,在妈祖死后,他们仍不断的为妈祖宣扬灵威。

由此可知,妈祖生前绝非普通的女巫,而是有信徒的宗教人士。

可以想象,一群人在妈祖面前感恩师傅、赞叹师父。

但后世的妈祖信徒传了几代之后,竟然忘了朱家兄弟的来历,于是变了一个妈祖斩妖除魔故事。

说这两位护法本名叫做嘉佑与嘉应,是中国神话中的海怪兄弟,并称嘉氏二怪。

这两个怪物颇有威力,经常在海上兴风作浪,过往的船只受害颇多,渔民商船都苦不堪言,最后海神妈祖现身。

收服了这两只妖怪,成为妈祖的左右护法后,后来哥哥朱墨变成了穿青衣的千里眼,弟弟朱典变成了红衣的顺风耳。

没想到千里眼与顺风耳竟然是最早行销妈祖的人。

因此,妈祖信仰能从众多的地方信仰中脱颖而出,关键还是后人的传播。

钱四娘就是没有朱家兄弟,白塘李氏的宣传。

才不如妈祖普遍。

而另一个关键是官方的大内宣。

北宋灭亡后,南宋败逃到长江流域,建立起新的政权,并往海上发展。

由于当时航海技术没有现在成熟,人们遇见狂风暴雨只能祈祷。

欧洲人遇到海难会找上帝,阿拉伯人是阿拉,而福建人就找海神妈祖。

接着南宋定都临安,就现在的杭州,并大量启用浙闽两省人才。

而妈祖信仰的大本营在福建莆田。

更是抗金的中坚力量,像是李富自己募兵就可以招募到3000人,妈祖信仰就随着莆田士兵从外扩招,两浙、广东都受到影响,莆田只要一赢得战争,诸位就归公于妈祖。

朝廷也就屡次诰封。

加上莆田后来出一个宰相陈俊卿,他也是妈祖的信徒,由于陈俊卿位高权重,在他的推广下,妈祖成为了全国信仰。

元朝建立后,妈祖信仰的重心移到了泉州,因为泉州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港口。

另一方面,元朝的大本营在北方,相当仰赖南方的粮食补给,而海运怕被海盗抢,怕天气不佳,靠海吃饭拜女神妈祖也就很正常了。

接着明朝奉道教为国教,皇帝不是在炼丹就是玩乐,特别喜欢拜玄天上帝,由于玄天上帝也有水神的性质。

就抢了同为水神的妈祖生意,更将妈祖纳入了道教的神仙谱系,因此明代妈祖并未大力发展。

那为什么今天妈祖的信仰会如此流行呢?正是因为清朝官方不遗余力的推广,1679年底,清廷不但平定了三藩之乱,还想乘胜追击,联合荷兰东印度公司一举摧毁台湾的明郑势力,但当时是冬天,海湾海峡吹起了东北季风,荷兰在巴达维亚援军,无法及时会合。

隔年2月,清军水师与明郑水师大战于平潭岛,起初接战不利,但忽然海风大作,反而逆转,击退了郑军。

清水师提督万正色是泉州人,也是妈祖的信徒,认为是妈祖显灵,于是奏请朝廷诰封。

清廷不但予以诰封,还请中央官员南下,到莆田湄州天河宫致祭,非常给妈祖面子。

妈祖帮助清军的消息经过清朝的大外宣,在整个东南沿海传的沸沸腾腾,而明郑水军拜妈祖的特别多,副总督朱天贵更是妈祖的同乡莆田人,于是内心产生了动摇,觉得妈祖都帮清军了,我还在干嘛呀?在清军的心理战下,朱天贵最终率领300艘战船、2万名士兵投降了清朝,约占明郑水师的1/3。

清廷海军实力因此大增,明郑则元气大伤。

1683年郑经去世,清廷派强将施郎率领这一支妈祖军队逼上台湾,将台湾纳入版图。

妈祖竟然为清朝立了大功,清廷也给予了盛大回报。

之后妈祖信仰遍布全台湾,清政府就由妈祖安定民心,处理各族群的纷争,转移对政府的不满。

如当时台湾的8+9械斗严重,各族群都有自己的守护神,如漳州移民拜开漳圣王,安溪人拜清水祖师,同安人则是霞海城隍,唯有妈祖是移民的共同守护神,每当大家打累了,就会请出妈祖仲裁,因此妈祖多次受封,神格就越来越高。

由妃晋升为天后,列为国家祀典,且台湾移民都来自中国东南沿海,在通过俗称黑水沟的台湾海峡时,经常发生致命船难,有着十去六死三留一回头的谚语。

因此,大家上船前都要先去妈祖庙拜拜,甚至把妈祖神像带到船上,而若可以顺利抵台,事业有成之后,往往会在台湾建妈祖庙,进行还愿。

这就让台湾的妈祖信仰越来越盛行,到处都可以看到妈祖庙。

妈祖信仰到台湾后也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甚至与大陆的妈祖已不太相同。

在福建,妈祖只是渔民的守护神,在神话中收获了海妖,在清代又帮助明郑与施郎作战,经常被看作海神或战神。

但在台湾,除了把你从海上捞起来,她的业务包山包海,与原住民,其他族群的战争,抵御盗匪、防止瘟疫虫害、降雨治病、预防地震,甚至是恋爱婚姻、祈求怀孕、金榜题名等。

台湾妈祖早已从海神转化为母亲之神,深受台湾乡民的喜爱,这点从妈祖称呼也看得出来,妈祖生前人称李默娘,怎么台湾会叫妈祖呢?闽南人对死后先人称为妈,而妈祖未婚而成仙,故称娘妈。

现在莆田地区还要叫妈祖为娘妈,而不是台湾叫的妈祖。

不过台湾的妈祖信徒认为,妈祖成仙后也会继续成长,故称妈祖,后来又加了一个婆字,变成了妈祖婆。

妈祖婆是台湾独特的叫法,明明妈祖得道升天时才28岁且未婚,称呼妈祖姐姐似乎比较好吧。

但妈祖的造型大多是面目慈祥的中年妇女形象,体态丰腴,双眼微合,目测约四五十岁,就像是亲切温和的妈妈,给信徒们带来安全感,一种温暖的感觉。

台湾妈祖正是母亲的意象。

而大陆妈祖形像的外表多是年轻美貌的瓜子脸,体态显瘦形象,且特别喜欢巨大雄伟的神像,与台湾妈主普遍较小不同,台湾因为是妈妈神明嘛,太巨大会给人距离感。因此不会太大。

另一个台湾特有特色是谒祖。

传统信仰认为由于妈祖是由移民带来,神力比不上大陆的本尊,因此要定期向娘家充值神力,将祖庙香灰带回合炉,这称为谒主进香。

而进香的路线也正是当初先民开垦的回溯。

有一种饮水思源的意思,这是台湾妈祖的特色。

东南亚各地如马来西亚妈祖是不会回福建谒主的,如镇澜宫的大甲妈,早在雍正年间,就有回湄洲祖庙谒主的传统,不过不像现在每年一次那么频繁,毕竟横渡台湾海峡有风险,加上所费巨大。

每12年才回祖庙一次,就近由达安港出海,不过日治理时代与战后两岸政治的问题,大甲妈无法再回湄洲祖庙谒主,而北港朝天宫是台湾历史悠久的妈祖庙,因缘际会下,大甲妈改跟北港妈祖谒主。

为维持持了数十年,在1987年,这一年是妈祖升天1000年,镇澜宫决定回趟祖庙,将中断已久的香火再次延续。

并迎回祖庙的妈祖神像,表示大甲妈是由湄洲祖庙分灵的正统妈祖庙,而往年谒主的北港妈,改成进香活动,两者是神格平等的。

不过台湾宗教界对要不要回祖庙谒主有着不同的声音,以中部大甲镇澜宫为首的台湾妈祖联谊会认为需要,属于湄洲进香派,而南部的台湾寺庙则认为,台湾妈祖从清代分灵过来。

过了两三百年。

灵力比湄洲妈更强,根本不用回祖庙充电。

妈祖是慈祥的守护神。

如台湾的妈祖会接炮弹,在二战期间,台湾历经了美军无数次的轰炸,根据统计,全台湾至少有33间妈祖庙在二战期间替乡民抵挡炸弹。

接炸弹的模式还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衣裙接炮弹,如台南开基天后宫、彰化伸港福安宫,第二种是用双手接,会用脚踢开炮弹,如云林北港朝天宫、平东慈凤宫等,第三种是其他型,此类型的妈祖未必会接炮弹,但会用各种方式保佑军民。

在二战末期,由于美军的狂轰猛炸,让当事人疲于逃难,妈祖又是全台湾密度最高的庙宇,无论是在妈祖庙附近,或是躲进妈祖庙避难的人。

自古以来,妈祖救难的传说,与战争逃难的集体有连接。

就有了妈祖接炮弹的神迹。

1944年底到战争结束前,几乎整个台湾从南到北都被美军炸了一轮,且空袭对台湾的影响很大。

根据总督府美化过的资料,光死亡人数就达6100人,受伤近一万人,房屋全毁,半毁46000栋。

农业、工业、交通设施半残。

台湾的厂矿可能与动画萤火虫之墓相差不远。

有这样一篇游记,上面写因为二战期间日本的战斗机再次扫射,留下清楚的弹孔,在一连串的轰炸行动中,又以台北太空袭最为惨烈,根据当事人的口述历史,今天宁夏夜市旁边的蓬莱国小,对面的殡仪馆尸体是满的。

80年过去了,经历过这段历史,人已逐渐凋零,也慢慢淡忘这段历史。

但如同反战电影一样,把战争的惨烈真实呈现,才能避免战争。

一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唐纳德的美国人曾这样总结: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的信仰。

有一座妈祖庙里写有这么一副对联:“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

” 妈祖庙是妈祖信仰重要的物质载体,因此也可以这么说,世上凡是有华人居住生活的地方就有妈祖庙。

海南人还称之为“圣娘庙”“猫注娘娘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妈祖是南海最大的乃至世界最大的海神,信仰她的人最多,祭祀她的庙宇也最多。

首先,从北宋时期产生对妈祖的信仰后,经元、明、清至今,历时一千余年,妈祖信仰不仅传遍我国东南沿海,而且逐渐成为中国人的共同信仰;其次,妈祖信仰最初只在福建沿海渔民之间传播,后来随着渔民和商人一起穿越了海洋,传遍我国东南沿海,跨越了国界,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世界妈祖庙大全》统计,截至2008年,全世界至少有5000多座祭祀妈祖的神庙,信众约有2亿人。

台湾省就有500多座妈祖庙,超过三分之一的台湾居民信奉天后。

海南省管辖着我国面积最大的海域——南海,是全国的海洋大省,而且是全国著名的侨乡,这两个因素注定了妈祖文化在海南的深刻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海南各时期所修的名称各异的妈祖庙曾达100多座,尚存较大的妈祖庙还有几十座。

白沙门天后宫已有800多年历史,是海南现存最早的妈祖庙,历经多次修葺重建。

海口骑楼老街中山路87号的天后宫始建于元代,已有700多年历史。临高县调楼镇海边的天后宫始建于清代,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2011年1月5日,海南省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在海口市成立。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中国的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妈祖文化成为全世界的共同精神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妈祖   莆田   神格   清廷   宋朝   台湾   海神   女巫   信徒   女神   夫人   巫女   地方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