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五位忠贞大臣,竟成了皇帝的眼中钉,最终身首异处满门被屠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自古以来,那些功绩卓越的忠臣似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就说汉高祖刘邦,在他未登帝位之前,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好学,可是他登基以后,却性情大变,心胸狭隘,十分多疑,刘邦利用各种手段给开国功臣们冠上莫须有的罪名,将他们处以死刑,这些千古名臣死前该有多么寒心哪!

皇帝嫉妒功臣在历史上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忠臣的不良下场也不仅因为皇帝心眼小,还有朝堂同事的挑拨离间,皇帝本来就害怕那些忠臣会功高盖主,再加上小人火上浇油,忠臣立马就会成为皇帝的“眼中钉”,而忠臣想得善终几乎是不可能的。

图|韩信

一、秦汉两大政治家为国奉献无数,得到的却是赐死旨意

先秦时期,就有一位著名的名臣商鞅。我们知道秦朝之所以能够在最后统一中国,根本原因就是商鞅变法,这套制度提高了秦国的工业水平和经济水平,秦国能从本来不起眼的小国逐渐发展起来,完全得益于商鞅

推行变法时的商鞅有多么意气风发,那么他的死亡就有多么惨烈。商鞅不单单被赐予死刑,其刑罚当时还是车裂,这种行刑方式是毫无人道,十分残忍的,犯人死前一定充满了痛苦和恐惧。

最可笑的是这一刑罚还是商鞅自己设计的,没想到竟然最后用在自己身上。秦孝公十分尊重和欣赏商鞅,可是他的儿子秦惠文王却十分讨厌商鞅。

商鞅的变法对整个秦国来说好好多多,可是一些变法的手段触及了贵族的底线,于是因为秦孝公的死,商鞅失去庇佑,自然就免不了一顿造化,一代名臣风光了一辈子,可最后连完整的尸身都保不住,死相惨烈无比

图|商鞅

汉景帝英明了一世,可是也错杀了一位忠臣,那就是晁错。晁错是历史上著名的“名嘴”,他能言善辩、口齿伶俐,其个人修养也十分高,多次向皇帝谏言,帮助君主成功解决国家难事,深受文帝和景帝的喜爱。

晁错凭借才干取信于皇帝,但他性格耿直不懂变通,与同事的职场关系并不融洽,朝堂上与晁错不对付的大臣比比皆是。汉景帝一开始是十分宠信晁错的,晁错也并没有因为其他大臣的排挤失信于刘启,可晁错“我行我素”的性格终究是一颗定时炸弹。

晁错一生的转机是主张的“削藩政策”,这一政策一出,各个诸侯王都坐不住了,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各个诸侯王起兵讨伐刘启,早就看晁错不爽的袁盎更是将所有的错处就怪在晁错身上,最终汉景帝抵不住七个诸侯国的压力和袁盎的无稽之谈,忍痛舍弃晁错,下令腰斩晁错于大庭广众之下

图|晁错

晁错的惨死并没有平息各个诸侯王的怒火,汉景帝见形势越来越不受控制,只好派将军周亚夫带兵平乱。事实证明,晁错的削藩政策是正确的,如果一直留着这些诸侯王,那么保不准他们哪天会起兵造反,大汉王朝可能随时遭受威胁,刘彻继位后,就果断出兵削藩,维护了中央集权。

商鞅和晁错的死亡是多么无辜而又惨烈,可是忠臣的悲哀并没有在两位身上就画上句号。宋明两朝,几乎是宦官当道,皇帝大多听信谗言,功臣一身忠肝义胆,皇帝像是看不见一样,佞臣一哄骗一吹风,皇帝就心生嫌隙

二、南宋和大明本可以不亡国,无奈昏君和佞臣当道

历史上最耳熟能详的名将,非岳飞莫属。岳飞一生精忠报国,对南宋从来没有二心,他带领的“岳家军”,出手就从无败绩,就连对手都忍不住赞叹岳飞的英勇和强大。可是就这样一位千古奇将没有遇到英明的君主和友好的同僚

图|岳飞

岳飞北伐战争连连告捷,可是却收到上级班师回朝的命令。宋高宗也是不知道怎么想的,他明明可以依赖岳飞所向披靡的强大军团打服金人,甚至收服金国,可是他却想要和金人讲和,他的这种“亲金”思想真是不知道说他没野心好,还是说秦桧“洗脑”手段高超

两个胆小如鼠的皇帝和臣子十分害怕金人势力,以防岳飞破坏他们和金国的“和平”计划,就将岳飞召回,设计剥夺了岳飞的兵权。可是金人可不会老老实实守合约,岳飞对此十分愤怒,力主攻金,秦桧见岳飞态度如此坚决,他知道岳飞非除不可,于是给岳飞安上“谋反”的罪名,宋高宗也在秦桧的迷惑下,失去了本就不多的理智,下旨处决岳飞

于谦是明朝政治家,效忠于代宗朱祁钰。于谦这个名字我们也许比较陌生,但是他的代表作《石灰吟》大家都很熟悉,于谦的经历和性格都有点像晁错,他们的性格都十分刚硬,职场中容易遭到同事排挤,因为树敌过多,一旦他们出事,朝堂中不仅没人帮他们说话,还有人添油加醋地加罪状,最后忠诚的一生都结束于皇帝的一旨斩杀

图|于谦

于谦的死既是自己“作”的,也是皇帝“不大度”。朱祁钰的上一任皇帝叫朱祁镇,他们是兄弟关系,朱祁钰能够成为皇帝是因为朱祁镇曾被异族瓦刺俘虏,于谦为了国不至于群龙无首,于是力推朱祁钰。

所以朱祁镇重新登上皇位后,于谦的死期必然就不远了。朱祁镇十分不满意于谦另择新帝的行为,自己可还没起呢,于谦就替大明王朝选了新帝王,并且对新帝十分效忠,难保日后他不会有二心,于是朱祁镇便顺应一众大臣的意见,将其斩首

袁崇焕是明末抗清将军,一直忠于明帝。大多数名将可能都逃不掉“反叛的罪名”,袁崇焕突出的军事才能让宦官魏忠贤眼红,魏忠贤经常会在皇帝耳边嚼舌根,败坏袁崇焕伟岸形象,但是由于袁崇焕实实在在有战绩,皇帝一直重用。

图|袁崇焕

袁崇焕性格也是十分强硬,刚正不阿。他见毛文龙戍手边境贪污腐败军纪散漫,就擅自处死,这个举动可是让魏忠贤抓住“把柄”,上书指责袁崇焕残害大臣,有通敌之嫌。不巧的是,皇太极因为打不过袁崇焕,就想着用计,也在明军中散播谣言。

崇祯皇帝见状,不分青红皂白地冤枉袁崇焕,他不仅下令将袁崇焕凌迟处死,连他的家人都不放过,袁家亲属都给流放了。这位廉洁一生、奉献一生的将军就这样惨死在皇帝的猜疑和宦官的嫉妒中,真的是千古悲剧!

三、忠臣用一片赤诚忠心,换来了猜疑和千古悲剧

岳飞和袁崇焕本来是上天派来拯救南宋和大明的福星,可是由于皇帝的昏庸和奸臣的教唆,国家最大的一棵大树也倒下了。南宋没了岳飞,大明没了袁崇焕,就像花朵离开了温室,异族人更是无所畏惧,肆意掠夺城池,后来的南宋和大明就像沙包,金人和清军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图|魏忠贤

佞臣和宦官当道是一个国家的悲剧,注定了这个国家没什么未来,如果加上皇帝还是一位“瞎子”,更会加速这个国家的灭亡。皇帝无为而治还喜欢听好听的话,在小人一句句引诱中,根本无法看清时局,国家深处危难,竟然还敢下手处死武官,你不亡国谁亡国

五位忠臣用忠心换来了疑心和嫉妒心。五位功臣一心想用自己的才干帮助国家兴起,帮助国家摆脱叛乱,满身满心的伤痕没有换来真诚的欣赏,反而得到了无限的猜忌和无妄的忌恨,最终一个个都不得善终,还连累家人遭难

如果他们死前有一次申辩的机会,我想他们的辩词一定充满了无助和悲壮;如果他们有机会再选择一次,我想他们一定还会选择报效国家,不改忠心。五位忠臣最大的悲剧就在于我们大家都知道历史即使重来,情节依旧会重演,结局依旧如此

图|秦桧

结语

五位忠贞之士都是十分聪明机警的,朝堂的明枪暗箭他们肯定早就意识到了,可是他们仍然能够坚守初心,这实属不易。五位忠臣至死不改阵营的坚持和浓烈的爱国之热诚值得所有人学习,他们是爱国勇士的表率!他们的英勇事迹能够传唱至今是有道理的,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一直歌颂。

但是他们的悲剧也不由得引起我们反思,刚正不阿的性格是值得称赞的,但是身处名利场和职场,我们是不是该让自己变得圆滑一点,别为自己树立太多的对手,如果当时朝中有一位大臣站出来替他们发言,也许他们的结局不至于如此惨烈。如果他们在精进业务的同时,能够适当在乎一下皇帝和皇帝身边人的感受,说不定历史会是不一样的走向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宋史》

《史记》

《明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秦国   大臣   大明   佞臣   皇帝   身首异处   满门   眼中钉   宦官   忠臣   南宋   忠贞   性格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