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最强“打工人”冯道:历经五朝11位皇帝,为何始终身居高位?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混乱的时期,短短五十年间,中原大地相继有“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你方唱罢我登场,朝代更迭异常频繁。

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无论你是皇帝还是百姓,大家都很难拥有真正的安全感,互相猜忌、争斗不止,似乎是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宿命。

可也有一个人,经历了五个朝代,辅佐了八个姓氏的11位皇帝,却始终不离将、相、三公的高位,最终还得以全身而退,享年72岁,堪称那个时代的奇迹。

这个人,就是被称为官场“不倒翁”的冯道。冯道究竟有着怎样的“过人之处”呢?

一、有才华且善于进谏。

冯道出生于唐朝末年,是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人。冯道的家庭,是典型的耕读之家。在家庭的支持下,从小到大,冯道一边读书写文,一边种地糊口。

史书上介绍冯道:“即使大雪拥户、尘垢满席,也能安然如故。”足可见他的定力有多优秀。

凭借着多年的积累,长大成人后的冯道得到了多位君主的看重。而冯道在进谏时,也非常善于把握技巧,达到既不危及自身又能把事情办成的目的。

有一次,后唐庄宗李存勖带兵与梁军对垒时,李存勖手下大将郭崇韬不满地说:“部队闲杂人等太多,后勤负担太重,是否可以削减一些人员。”

李存勖年轻气盛,受不了劝诫,当场发脾气说:“我给手下兵士一口饭吃的自由都没有了吗?那我还当这个统帅干什么?不如你们另择统帅好了,我辞职让贤。”说完,李存勖就命令冯道按照自己的意思起草文书,并立即公示出去。

可冯道愣了半天也没写一个字,李存勖更加生气了,不停地催促冯道执行命令。

冯道耐心地劝说李存勖:“起草文书是我的职责,您要求我按要求写文书,我哪里敢不从命?不过,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与梁军对战。郭崇韬的意见有他的道理,您可以不采纳,但也不能就此弃任主帅之职,这样只会让士兵无所适从,引发大乱子。”

李存勖这才冷静下来,取消了这一荒唐的指令。

在辅佐后唐明宗李嗣源时,冯道也曾劝说李嗣源要居安思危。但他列举的是自己的例子,大大降低了这次劝谏的说教性。

他说,自己有一次随军出征时,遇上了非常艰辛的道路,所以他非常小心地走路,生怕遇上什么差池。后来走到了平坦地带,他觉得自己可算是熬过来了,便放松了警惕,放松缰绳大步往前走。结果接下来一个不留神就从马上摔了下来,差点当场毙命。

借这个例子,冯道提出治理国家也是一样的,不能安于现状,丧失警惕,居安思危才是国家的长治久安之道。

因为这次劝谏因为足够深入浅出、有理有据,说的李嗣源连连点头。

(“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情之常也。”——《新五代史》)

二、清正廉洁,不参与任何政治纷争且心胸宽广。

冯道能在官场屹立不倒,除了他本人的确有才华傍身外,始终坚持清正廉洁、力戒奢华的行为方式也是重要一环。同时,他心胸宽广,擅长巧妙化解矛盾,让老板和同事都挑不出毛病来。

梁晋争霸的时候,冯道随军出征。他虽然身居高位,但始终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从来不搞特殊化。有一次,一个旧时朋友前来拜访,认为凭借冯道的地位,一定有一个不错的居所。没想到进去才发现,冯道住的是一处破败不堪的茅草庵,床上铺的是干草,盖的是破烂棉被。

朋友大呼佩服。

在被人羞辱时,冯道也表现出了足够的容忍度。

后晋时期,有人在闹市中卖驴,为了表达对冯道的讥讽和仇视,便在驴头上写上了冯道的名字。此事传到冯道耳中后,冯道微微一笑:“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多了,这有什么奇怪的?”

还有一次,工部侍郎任赞嘲笑冯道:“冯道如果走得急了,身上准会掉下来一本《兔园册》来。”

《兔园册》是当时的儿童启蒙读本,相当于现在的绘本故事。说一个成年男人随身携带儿童读本,这显然是在嘲讽冯道学识浅薄。

冯道听了也不生气,而是笑了笑说:“我读过《兔园册》,感觉内容丰富,颇有韵味,比起那些只用于科举文场的华丽辞藻,倒要有深度的多呢。”

这番话让任赞深感惭愧,从此不再和冯道过不去。

三、坚定信念,左右不了局势,但可以做好自己。

身处五代十国这样被暴力、掠夺、屠杀环绕的乱世,忠孝节义变成了可望不可及的梦想。冯道没有选择隐居出世、远离尘嚣,也没有选择愤世嫉俗,与时代格格不入。他是宁愿冒着被当做贰臣的风险,也要坚持他的“八字”理想:国家安定,百姓安居。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冯道甘愿忍受生活上的清贫,也能够接受别人的不理解和谩骂声。无论世事如何,他都能够平心静气做好自己,随遇而安,随时而安。

947年,辽国皇帝耶律德光灭掉后晋,入主中原,一路上烧烧掳掠,无恶不作。汉臣们见耶律德光如此残暴,纷纷望风而逃,但冯道不仅没有逃跑,反而请求觐见。

耶律德光接见了冯道,并向他请教统治中原的策略:“天下百姓,如何救得?”

冯道说出了那句惊天地泣鬼神的答语,此答语也让他后来饱受诟病。他说的是:“此时即使佛祖下凡也救不得,但皇帝可以救。”

面对入侵中原的异族皇帝,何以要谄媚于他,说他能救中原百姓?

其实冯道的真实用意是,以抬高耶律德光的方式,制止他灭绝汉人的屠杀政策。而耶律德光也确实听进去了冯道的话,此后不再对中原百姓赶尽杀绝。

与此同时,冯道也变卖家财,积极营救被掳掠的百姓,想尽办法将他们送回家去。

世人只道冯道在契丹人面前没有坚持民族气节,殊不知冯道的做法,只是不做无谓的牺牲,在关键时刻为民众求得暂时的平安罢了。

冯道的一生,总共服务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五朝君主11位皇帝,也正因为这样的经历,后世骂他的人很多。

欧阳修评价冯道“无廉耻”,说他辱没了读书人的气节,有奶便是娘。

司马光说冯道“失大节而存小善”,把他归为“奸臣”一类。

在做官方面,冯道的确是把“圆滑世故”耍到了极致,但置身于五代十国那样的混乱时代,也只有冯道这样的人才能够保持人格上的独立,才能够借职务之机为民请命,才能够保护自己全身而退,成为五代十国第一打工人吧。

你怎么看待冯道?欢迎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皇帝   后晋   劝谏   后唐   清正廉洁   中原   朝代   高位   文书   最强   工人   百姓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