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全民运动,蹴鞠是怎么来的?探究蹴鞠发展史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王维

如果说有一种运动,能使无数的国人为之尖叫、呐喊、落泪,毫无疑问就是足球。

虽然只是个小小的足球,可背后凝聚的力量与情感却远远超过于球本身。

2004年,国际足联宣称中国是足球的发源地,足球发源历史悠久,在古代其实是一种叫做“蹴鞠”的球类运动。

“蹴鞠”的含义就是用脚踢球,是一种可玩性极强的团队游戏。这种不分场地,玩起来也没有任何约束的游戏,从它“出生”开始就深受人们的喜爱。

之后经过传播,蹴鞠先后去到了埃及、希腊,再后来又被引进了法国、英国等地。

在2006年的时候,蹴鞠成功入选了我国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么在此之前,蹴鞠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呢?

蹴鞠的由来

蹴鞠用到的“鞠”,要说最早可以从石球算起。大约在十万年以前,历史学家在我国丁村一地发现了了石球,后来又在四万年前的徐家窑又一次出土了大批量的石球。

刚开始,石球只是古人用来狩猎的,一直发展到原始社会末期时,就变成了可以用脚踢的石球和空心陶球。

关于蹴鞠的起源不同人口中有不同的说法,从西汉的《别录》的记载中来看,蹴鞠是黄帝为了军事演练创造出来的。

黄帝打败蚩尤部落后就活捉了蚩尤,为了泄恨,此时的“鞠”就是他把蚩尤的胃取出来在里边塞满毛发制成的。

从那以后。一旦取得战争的胜利,就会把敌军的胃取下来,做成球给士兵们玩,以鼓舞士气。

关于这种说法,不排除有夸大事实的可能,目前也没有证据能够支撑这一说法。

也有专家表示蹴鞠在殷商时期就有了,那个时候的足球舞非常盛行,很多人都说足球舞便是蹴鞠的缩影。

并且从当时出土的甲骨文“乎品舞,从雨”中的“品”字,就曾被人们怀疑上边的“口”就像足球,下边的两个“口”就仿佛是人的双脚,由此“品”字就代表一个人用两只脚踢足球。

这样的说法听起来并无道理,可能完全就是一种猜测吧,最后一种说法就是说春秋战国时期了。

战国时期的临淄经济繁荣,临淄百姓生活多姿多彩,出现了吹奏、乐器、斗鸡和踢球等多种娱乐活动,这也是大家一致认同的一种说法。

《史记》与《战国策》里都有类似的资料,认为齐国的都城临淄就是足球的老家,并且在国际足联的一百周年的闭幕式上,临淄还获得了“足球起源地”的证书。

蹴鞠在两汉时期的发展

到了两汉三国时期,蹴鞠取得了飞快的进步。蹴鞠先是以娱乐项目出现在人们生活中,后来又有了专人表演蹴鞠,表演者在鼓乐的伴奏下从脚传到膝盖、肩膀以及头部。

汉代的画像曾描绘过蹴鞠演出,有一个人题一个球的,也有踢两个球的,汉朝百姓称这种演出为“蹴鞠舞”。

后来蹴鞠又变成了竞赛,汉朝百姓专门设立了长方形的鞠场,鞠场上还有供汉朝百姓观赏的看台,合称“鞠城”。

蹴鞠竞赛的详细玩法在东汉时期《鞠城铭》内就有记载。随着汉朝百姓对蹴鞠越来越熟悉,蹴鞠也被运用到了军事演练。

蹴鞠不光能训练士兵,还能丰富军营生活,锻炼士兵的身体素质,“今军无事,就使蹴鞠”就是对蹴鞠的最高称赞,汉朝的班固还将蹴鞠并入了士兵练武的技巧中。

要问对汉朝的蹴鞠贡献最大的一个人是谁,那就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邦当上皇帝后,他的父亲也跟着住到了长安。

来到长安的刘太公十分怀念故乡的蹴鞠,刘邦为了让父亲高兴就在长安城内的空地上,照着故乡沛县丰邑建了座城,还把乡亲与蹴鞠一起搬了过来。

从这个时候开始,蹴鞠受到了汉朝皇室贵族的追捧

另外一个热衷于蹴鞠运动的皇帝就是汉武帝。汉武帝喜欢热闹人尽皆知,他曾在宫里办“鸡鞠之会”,在宫外办蹴鞠、狗马比赛。

皇帝都这么痴迷了,臣子与百姓们自然也跟着喜欢,所以汉武帝在位期间,整个汉朝上下都在玩蹴鞠。

蹴鞠发展的顶峰期

如果说汉朝是蹴鞠发展高峰期的话,那唐宋时期就是蹴鞠的顶峰。由于当时社会不断进步,蹴鞠在制作手法上也有了巨大的变化。

汉朝时期的蹴鞠为实心球,是将动物的皮毛或内脏作为蹴鞠的外壳,里边则是塞满了毛发,做功简易又粗糙。

在唐宋时期,百姓们把八块皮革缝制起来做成蹴鞠的外壳,这样形状上看上去就圆了很多,随后又将动物膀胱充气做成内胆,这样蹴鞠就变成了充气球。

紧接着又有了球门,蹴鞠比赛的球门大多都采用的是单个球门,一般只在宫内的宴会上才能看见,相对之前比赛的直接对抗多了一步,更加考验唐宋百姓的踢球技术。

唐宋时期的蹴鞠场上分为两对,不同队伍的身穿的服装颜色也不同,人数以12或16为主,像现在的足球一样还分了中锋、守卫等,对比赛的规则也有了详细的确定。

比赛结束后,还会有裁判统计进球数,胜利的一方得到奖励,失败的一方则得到处罚。

就拿唐朝来说,那个时候蹴鞠还只是宫廷游戏,很多皇帝十分喜欢蹴鞠。唐玄宗常常叫自己的爱臣和自己玩蹴鞠,对于旁人说他不务正业时,唐玄宗还会反驳回去。

除了唐玄宗、唐文宗与唐武宗也很喜欢,唐穆宗更加过分,他玩蹴鞠差点丢了性命。

宋朝以后,蹴鞠不再只是宫廷的娱乐活动,普通百姓也开始接触这项运动。在元朝钱选的《宋太祖蹴鞠图》中,就出现了宋太祖赵匡胤和赵炅等人一起踢球的画面。

不仅男子玩的好,宋朝的女子技术也很高,宋朝百姓对蹴鞠也赋予了新的涵义。

他们认为蹴鞠不仅能强身健体,使人的心情愉悦,还可以学到礼义,这代表蹴鞠发展到宋朝时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很多人知道蹴鞠就是从宋朝开始的,宋朝的宋太祖、宋神宗、宋徽宗以及宋高宗等都是蹴鞠的忠实粉丝。

宋代百姓还创建了专业的蹴鞠队伍,并取名叫“齐云社”,包括“山岳正赛”的出现,都是蹴鞠受欢迎的表现,这就跟现在的俱乐部竞赛差不多。

蹴鞠走向衰败

蹴鞠在唐宋时期被人们疯狂的喜爱达到顶峰后,就开始走了下坡路。

唐宋灭亡蒙古族开始占领中原地区,从那时起蹴鞠就受到了帝王的排斥,慢慢地消失在大众的视线里。

明朝初期,蹴鞠还是十分流行。可在明朝资料的记载中,曾出现过吴王的弟弟张士信不理军事,整日沉醉在赌博、蹴鞠与女子的玩乐中,由此蹴鞠开始变得不那么纯粹,已经跟淫乐混为一谈了。

明朝的朱元璋上位后,规定所有士兵、军官都不能碰蹴鞠,可有个小军官不听话,最后被人活活卸掉了右脚,连同他的家人都被流放到了云南。

因为朱元璋只规定了军人不可以玩,所以并不妨碍明朝百姓参加蹴鞠活动,朱元璋的对蹴鞠的约束性,算得上是我国蹴鞠史上最重要的转折。

蹴鞠文化在明朝的深入,也推动了明朝经济的发展,大街上开始出现了各种制作鞠的作坊,不同款式的鞠都有,明朝百姓叫这为“健色”。

伴随着明朝手工业的蓬勃发展,蹴鞠社会也更加火热,关于蹴鞠的行话也流传在百姓之间。

明朝初期的《蹴鞠图谱》有四十五个圆社锦语,所谓“圆社锦语”类似于专业团队的口号,到了明朝中后期,就增加了八十多个呢。

慢慢得到了清朝时期,史书上关于蹴鞠的记录就没多少了。满族人曾经还把蹴鞠与滑冰合在一起,就有了冰上踢球的运动。

一到了冬天,就在如今的北海一地举办冰上踢蹴鞠、冰上杂技等活动。

直到清朝中期,西方国家的现代足球传播到中国,取代了蹴鞠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所以蹴鞠就彻底消失了。

结语:

在蹴鞠的成长之路上,古代的君王对此运动也是呈两极分化的态度,喜欢的人恨不得每天都玩,不喜欢的则下令废除。

蹴鞠运动为什么在唐宋以后开始下滑呢?可能就是人们太喜欢,蹴鞠无处不在,导致古人把这当作玩物丧志的典范

也有可能是更多好玩有趣的活动出现,蹴鞠的大流已经过去了吧。

每朝每代的帝王都为蹴鞠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也许就是因为人们对它太过于热爱,才让蹴鞠走向了灭亡吧。

总之,蹴鞠这长达两千多年的发展,对当今的足球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明朝   长安   汉朝   唐宋   宋朝   发展史   中国古代   全民   说法   时期   百姓   足球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