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千佛洞的悲鸣与藏经洞之殇

#历史开讲##头条创作挑战赛#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史料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似万佛现,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一千多年来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莫高窟成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

时间来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二十二日的晚上,莫高窟南区太清宫道观的住持王圆箓道士正在清扫流沙,他无意间发现洞窟墙壁上有一条裂缝,从裂缝中发现墙壁内竟是中空的。

藏经洞

王圆箓觉得十分奇怪,便叫人挖开裂缝。

众人挖开裂缝后,发现里面是一处装满了经卷的秘洞。这个洞就是震惊世界的莫高窟藏经洞。

学问不高的王圆箓并不清楚这些已经封存了近900年的文物古籍的价值,但他内心也知道他遇到了一件自己无法处理的大事。于是,王圆箓赶紧请来本地的乡绅征询意见。大家讨论了很久,一致认定这批文物价值重大,最后王圆箓和众乡绅决定向敦煌县衙上报这一重大发现。

太清宫道观住持王圆箓

然而敦煌县衙却不予理会,无奈的王圆箓只能又骑着毛驴走了800多里路,去肃州拜见道台大人。最终,甘肃省府发下来一纸可有可无的命令:经卷就地保护。

再次碰壁的王圆箓思来想去,壮着胆子给慈禧太后写了一封奏折,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苦苦等待京城的回应。

此时的北京城附近,八国联军正在天津集结,眼看就要打进北京。清廷哪有时间处理这等“小事”,王圆箓的奏折又成了一张废纸。两个月后,慈禧太后放弃北京城,扮作农妇马不停蹄地向山西逃窜。

慈禧太后西逃

就这样王圆箓等了整整七年,结果却是石沉大海,无人理会。面对藏经洞里的文化宝藏,孤立无援的王圆篆心中有一种说不清的沉重与困惑。

但他毕竟已经做了一个普通人所能做的一切,面对三危山下历代住持的圆寂塔,他略略感到心安。但这时,敦煌有古经书现世的消息已经被散布出去,王圆篆为筹措经费连送带卖而散佚的少量经卷也开始在坊间流传。

西狩图(源自网络)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循着线索来到莫高窟用极其不光彩的欺骗手段搞走了敦煌遗书。

英国人斯坦因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也进入藏经洞,从敦煌莫高窟劫走六千余种文书,此外还有二百多幅唐代绘画与幡幢、织物、木制品、木制活字印刷字模和其他法器。就这样,莫高窟的大量经书文物以极低的价格被卷走。接着,美国、日本等国的考察队也闻风而至…… 。就这样,四万多卷经书,大量精美的塑像,甚至墙上的壁画都被这些所谓的探险家割下来打包装箱,大摇大摆地用马车拉走了。

法国人伯希和

对于莫高窟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惨不忍睹的掠夺。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不过是无数掠夺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

希望千佛洞的悲鸣与藏经洞之殇能够永远警醒着中华民族的后代子孙。如今的莫高窟是我国的四大名窟之一,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

如今的莫高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莫高窟   斯坦   北京城   敦煌   乡绅   经卷   住持   裂缝   经书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