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泽国-乔口镇

原创 红龙看世界 2023-02-16 23:10 发表于湖南

序:同属于望城,同样是古镇,靖港就像一位贵妇人,风姿绰约、世人艳羡;而乔口却像似一位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羞羞答答、少有人知

初识乔口镇是因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入乔口》“漠漠旧京远,迟迟归路赊。残年傍水国,落日对春华。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贾生骨已朽,悽恻近长沙。”诗中“落日春华”“树蜜早蜂”“江泥轻燕”的自然美景,一度勾起了我对乔口的无限向往。于是,在一个寒风萧萧的冬日,我来到了望城与宁乡、湘阴和益阳赫山交界的乔口古镇。

乔口古镇位于靖港的北面,与靖港一样是一座依江而设、傍水而建的江南历史古镇。它有如一叶从远古驶来的扁舟,停泊在万顷碧波的湘江之畔。它用岁月的长河积淀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用温柔绵延的江南水乡诠释着独特的湘楚民俗风情,它用历史与人文的肆意交融,尽情地描绘着水乡泽国的美轮美奂。

你看,乔江畔的杜甫码头红漆圆柱、九曲回廊,古正街上的堂会商行木板天窗、清雅古朴,再看那百寿街上的明清建筑雕花木栏、飞檐翘角,处处浸润着历史的悠久和厚重,演绎着岁月的变迁与沧桑。

乔口,历史上素有“水国”之称。一座波光潋滟的团头湖,把乔口与“水”的渊源铺展得淋漓尽致;而风光旖旎的乔江(也称柳林江),更是把乔口与“水”的诗意演绎到了空前极致。乔口也就因了这种与水的渊源,使得乔口的生、名、荣、美,以及由此而生出的许多灵动和故事,让世人对乔口有了无限的遐思和神驰。

乔口因水而生 是因水孕育了乔口人,孕育了乔口镇。早在五千多年前,乔口境内的一座面积达八千余亩的天然淡水湖——团头湖的周围就曾集聚了乔口人的祖先,他们在碧波万顷、波澜不惊的团头湖畔过着择湖而居、傍湖而栖的生活。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乔口人迁徙到了离团头湖不远的一条微波荡漾、宽阔平静的乔江边,并在江边盖起了一栋栋民居房舍。从此,便有了乔口小镇。

乔口又因水而名 早在五代后周时期,人们在进入乔口镇的三面水路上皆架有石硚,所以乔口最早叫“硚口”。后因乔江的“乔”与“硚”同音,便将“硚口”雅化为“乔口”,并一直沿用至今。公元776年杜甫因遭朝廷罢贬,出蜀中,过湖北,下洞庭,伐舟乔江来到乔口,并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入乔口》,才让乔口这座无名小镇名噪一时,并唤来了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赋。

乔口还因水而盛 据史志记载,早在唐代乔口就因其四通八达的水域,东西纵横的江河,引来北往南来的舟船和四方商贾齐聚乔口,建堂立会、设铺经商。一时间古镇街上店铺林立、堂会纷纭、商贾云集、歌舞升平,成了当时长沙北最重要、最繁荣的商贸集镇。“长沙十万户,乔口八千家;朝有千人作揖,晚有万盏明灯”,就是乔口古镇当年繁荣与兴盛景况的真实写照。到了民国时期,乔口各类工商业达300多家,从业人数超3500多人。而如今的乔口,更是与时俱进,乘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的大潮,开启了“塘里种荷,荷下养虾,荷虾共生”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让“乔口荷花虾”成为家喻户晓的响亮品牌。同时,乔口还因闻名遐迩、肉质鲜美,并曾是朝廷贡品的乔江鱼,走上了一条以飨鱼为主的餐饮服务之路,大大小小的河鲜餐馆遍布古镇的大街小巷,不仅让“吃鱼到乔口”成为八方食客不约而同的不二选择,还让乔口又多了一个“渔都”的美誉。

乔口又因水而美 你看,古镇脚下静静躺着的这条乔江,自北向南,枕洞庭,过乔口,入湘江,辗转蜿蜒,碧波荡漾。还有那被誉为乔口人的母亲湖,也是长沙地区面积最大的团头湖,其湖岸曲折多弯,湖水波光潋滟;夕阳下,斜辉脉脉,水天一色。你若眺过湖面,放眼望去,远处的绵延群山则是满眼皆绿、林峦攒翠,满满的是让人领略不尽的自然美景和怡人风光。再看那星罗棋布镶嵌在乔口大地上,恰似一颗颗璀璨明珠般的数不清的江河湖泊,与乔江两岸的依依垂柳和蜿蜒曲折的木质栈道交辉相映。

你看那古正街上青一色的青砖黛瓦、画廊白墙和不一样的飞檐斗拱、雕梁扶栏的明清建筑,无不飘曳着江南水乡的静谧与秀美。乔口的这种自然闲雅、水秀山清的美景,书写的是古镇新韵,咏叹的是水的温柔,宛若世人眼中的梦里水乡令人神往,为无数文人墨客的采风创作、作赋吟诗提供了源泉和灵感。

乔口不仅因水而生、而名、而荣、而美,同时也还因水生出了许多灵性来。乔江的水清纯、无尘,乔江的鱼肉美、厥肥,长期生活在此的乔口人天资聪慧、芳容丽质、康岁延年,让乔口成了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

据史志记载自乾隆五十五年以来,乔口有名有姓的百岁老人就有30多位。如今的百寿街入口,屹立着一座乾隆皇帝御笔亲题、并由这30多位百岁老人的姓名拼成的“寿”字牌坊。这“寿”字里,藏着的不仅是古镇老人生命长寿的奥秘,更是藏着乔口人这种对生命的无限敬仰和乔口人心中的那种历久弥新的孝道精神。走进百岁街,街道幽深悠长、恬静安详,踏在那被磨得溜光的青石板上,仿佛听到了青石板下渗出的历史足音,在轻轻呢喃着生命的静谧和永恒。

时间已近晌午。天,仍然朦朦,寒风还在萧萧,我徘徊在乔江畔的木质栈道上,当年杜甫伐舟乔江时遇大风,泊舟登岸的“杜甫码头”,雨夜投宿的杜甫客栈(原乔江客栈),现如今仍还在这萧萧的寒风中,孤寂地伫立着,仿佛是在诉说着杜甫当年伐舟乔江时心中的无奈与哀伤。

我离开乔江边,穿过静幽巷,移步古正街,一座与岳麓书院齐名、清朝诏赐的乔江书院处处飘逸着儒家文化的浓浓墨香;而敬供着曾到过乔口的屈原、贾谊和杜甫三位圣人的“三贤堂”则处处散发着文人骚客的儒雅气息,承载着乔口人对历史、对文化、对圣贤的那种沉甸甸的思念与敬仰。

乔江蜿蜒曲折,杨柳轻拂悠悠,江水轻咽细语,细数着乔口古镇与水而生出的、那一个个远逝的故事……

2023年2月16日夜于望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泽国   望城   湘江   长寿   律诗   堂会   长沙   杜甫   水乡   古镇   街上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