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飞黄腾达后,欲纳小三为妾,卓文君如何应对

西汉才子司马相如重新回到京城长安后,深受武帝重用,官运亨通、春风得意。远在四川的卓文君独自在家打理家业。一日,收到司马相如一封十三字的家书:“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看到书信后明白其中意思,顿时泪流满面……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获得老丈人卓王孙的一笔巨款后,得偿所愿过上了逍遥自在的富人生活。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司马相如演出几场好戏成功后,那是情场得意、财运爆棚,官运也是接踵而至,开始了开挂人生。

时值年轻的汉武帝登基不久,武帝喜好文辞诗赋,当读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时,不由得感慨:“若能和高人生活在同一时代多好啊!太可惜了!”

武帝身边的太监杨得意闻声赶紧说:“陛下,这位高人和我们是同时代人,和我还是四川老乡!”

“哦!是真的吗?赶紧召他到长安来。”武帝迫不及待宣旨召司马相如进京。

司马相如接到圣旨后欣喜若狂,马不停蹄快马加鞭独自一人赶往京城长安。

司马相如赶到京城长安,得到汉武帝赏识,他果不负武帝期望,不久就写下了比《子虚赋》更有名的《上林赋》,《上林赋》用华丽的词藻,盛赞皇家园林上林苑壮丽,歌颂武帝的功绩,也提醒武帝注意节俭之风。

武帝赏赐司马相如

武帝对《上林赋》大加赞赏,随即封司马相如为郎官,此后司马相如官运亨通、飞黄腾达,开始有点飘了!

春风得意的司马相如,认识了茂陵一位才女,妙龄貌美,才艺双馨,他慢慢忘记了卓文君的好处,觉得妻子年华已老又无生养。

因为卓文君在婚后多年不见生育,两人多年分居两地,这让求子心切的司马相如心存芥蒂。

郎有情来妾有意,两人你情我愿,茂陵才女也仰慕司马相如的才华,便打算纳茂陵才女为妾。

于是,司马相如给远在四川成都老家的卓文君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只有十三个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聪明的卓文君看到信后明白其中意思,顿时泪流满面,伤心欲绝。

一到万全是数字,但是唯独缺少“亿”,即是“无意”的意思。

难道是丈夫变心了吗?想起当年和一贫如洗的司马相如在一起私奔,得罪了父亲,和父亲闹翻脸,为了生存又讹了父亲一把,至今和家人没和好,卓文君心有不甘。

卓文君提笔给丈夫司马相如写信

于是,提笔给丈夫写了一封信,以挽回丈夫的心。

《怨郎诗》

一朝别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信寄出之后杳无音讯,接着,卓文君又提笔追加写了一封信:

《白头吟》一一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卓文君还在信中附上《诀别书》。

卓文君在信中表明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哀怨和一往情深,但也指出爱情不是求来的,如果丈夫不爱了,自己可以选择放弃。

《白头吟》其中“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成为千古流传佳作。

司马相如收到信后,着实为妻子的才情所折服,深深为自己的纳妾行为感到愧疚,想起当年卓文君不嫌弃自己贫穷,夫妻患难与共的日子,不由得羞愧难当。

司马相如还算是个念旧之人,他亲自到四川成都接妻子卓文君来茂陵一起生活,再没提纳妾这件事。

卓文君用才情挽回了丈夫的心

卓文君有勇气、有思想、有才气,为追求爱情敢爱敢恨,敢于冲破封建枷锁追求幸福。

面对丈夫的移情别恋,她又表现得不卑不亢,用她的才情挽回了丈夫的心。

卓文君的佳作“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和现代歌词“我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异曲同工对爱情最美好的诠释和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司马相如   上林   白首   京城   长安   飞黄腾达   汉武帝   春风得意   才情   才女   丈夫   卓文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